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2018年在阿根廷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围绕“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话合作、谋发展。而对时代发展的困惑,G20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引领全球经济平稳运行。这说明G20
A.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负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
C.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成果 D.主张建立公正的经济新秩序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联邦德国与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分别建立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了《莫斯科条约》,承认民主德国为另一个德意志国家,但同时不放弃追求和平统一德国的目标。这一转交
A.使其摆脱了美国控制 B.维持了冷战局面
C.有利于欧洲和平发展 D.实现了德国统一
3.1992年2月,英国的杂志《经济学家》中写道:“美国援助欧洲并赞同主张欧洲统一的根据和理由很简单:获得利益和使欧洲分担负担……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同时会使它比一个虚弱、分裂的欧洲成为(美国)更好的伙伴……更能够向东传播稳定,促进自由贸易。”该文意在强调
A.西欧一体化亟需美国援助 B.马歇尔计划利于西欧联合
C.英国对西欧联合表示担忧 D.冷战政策易激化英美矛盾
4.21世纪初,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卡普兰说:“目前的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这一言论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B.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减弱
C.“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5.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孩子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不结盟运动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6.二成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另起炉灶,成立“经互会”。苏联解体后,“经互会”随之解散,当年西方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搞禁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也宣告寿终正寝。1991年以来,俄罗斯、其他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都先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由此可推知,冷战的结束( )
A.形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强化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D.宣告了领权主义的终结
7.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A.欧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北约 D.亚太经合组织
8.由下图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9.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材料说明世界
A.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B.现代化进程有先后
C.经济发展水平失衡
D.经济多极化的形成
1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11.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A.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12.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形式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下列经济现象符合材料的是( )
①百货公司的出现②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③电子商务的兴起④购物中心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利益也将反映在超越特殊的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之上。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全球治理成为共识 B.国际旧秩序已崩溃
C.民族利益遭受重创 D.国家矛盾终将消失
14.1986年,G7财长(美、英、日、法、西德、意、加)在东京召开会议,并达成如下协议:七国相互之间对汇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利息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外贸差额以及储备状况9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监督”和“政策协调”。这反映了
A.贸易保护主义 B.经济重心转移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国家调节国际化
15.下图为中国与日、美、欧、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据此可推知
A.欧盟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已有超越美国的趋势
B.区域集团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全球化
C.大国间政治关系成为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关键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
16.在经济全球化压力下,泰国过早的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1997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发展成亚洲金融危机。有人惊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弊大于利
B.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C.经济全球化便于发达国家对外输出文化意志
D.发展中国家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18.随着全球海路大通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各国也因此经济上互相依存度剧增,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愚蠢的“权宜之计”——“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数世纪前,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殖民利益吵闹不休时,教皇大笔一挥把世界地图划为两半,于是西班牙得到了美洲,而葡萄牙霸占了东半球。后因教皇偏袒,西班牙得寸进尺,几经变动,矛盾丛生。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并不能够阻止其他国家对财富的争夺,随着新航路的进一步开辟,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荷、英、法)加入了探索新世界的行列,尤其是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摘编自郭方《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漫画说明:在名为《和谐之桥》(PONTDELA-CONCOED【法语】)的漫画中,法国外长舒曼(SCHUMAN)正在指挥起重机架设“煤钢计划”(COALANDSTEELPLAN)的桥梁,深壑对面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ADENAUER)也在积极配合施工。但是,在他们中间却隔着深深的沟壑,沟壑壁上写着“猜疑”(SUSPICION)和“不信任”(MISTRUST)。这正表明,西欧联合之路,德国是核心,法德和解是关键。
——节选自《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经过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帝国主义各国间包括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等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到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整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阅读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国家“探索新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手段和方法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67年以法德为代表的六国成立的欧洲新联盟名称。进一步概括当时世界格局下除欧洲外多极力量的成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成立的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分析说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何更适应时代潮流。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材料“……而对时代发展的困惑,G20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引领全球经济平稳运行”可知,二十国集团(G20) 负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B正确;二十国集团成员并非属于同一区域,A说法错误;二十国集团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C说法错误;二十国集团(G20) 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故D说法与其无关。
【点睛】二十国集团(G20) 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C
【详解】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存在的合理性这有利于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自然有利于欧洲的和平,故C正确;1960年的联邦德国依旧是受到美国控制的,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为另一个德意志国家这个事件并不是冷战局面维持的表现,因为美苏冷战的焦点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德国的分裂,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此时德国并没有完成统一,故排除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援助欧洲并赞同主张欧洲统一”“获得利益和使欧洲分担负担”“能够向东传播稳定,促进自由贸易”可知,该文章认为美国给予欧洲的援助既可以从欧洲获利,同时促使欧洲自身的稳定发展,即说明当初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客观上利于西欧联合,B项正确;材料分析了美国赞成欧洲统一的目的和影响,而非强调西欧一体化的原因,排除A项;该文章未涉及英国担忧西欧联合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英美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目前的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说明当前世界尚未形成多极化局面,而且由于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C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而非资本主义世界,排除A;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国际间的竞争是在强化而非减弱,排除B;通过题干并不能判断出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排除D。
5.A
【详解】材料中“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道德力量,强调……和平共处原则。”与不结盟运动宗旨相似,即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联大或安理会等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太经合组织,排除C项;欧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互会”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瓦解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猛增,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增长,从而强化经济全球化趋势,B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多极化格局也尚未形成,排除A、C两项;美国仍旧实行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欧盟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故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排除B;北约是适应冷战需要至今存在的政治军事组织,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松散的论坛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D。故选A。
8.B
【详解】从图示看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可以推知,世界其他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上升,说明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然居世界前列,排除A项;C项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仍在70%以上,无法体现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C
【详解】材料“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扩大到38倍”反映了世界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故A排除;材料主旨显然不是说明现代化进程有先后,而是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故B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经济多极化的形成,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扩大到38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经济失衡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0.A
【详解】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
11.D
【详解】“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表明欧盟国家改革意见难以取得一致,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故D正确;欧盟本身就是区域合作组织,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欧盟“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B;欧盟各国合作属于深层次合作,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欧盟合作过程中的困难性,进口时政热点命题,从英国脱欧事件作为切入点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欧盟的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
12.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形式发生许多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如电子商务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了服务贸易迅速增长。②③符合材料,C项正确;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属于传统的商品贸易场所,①④不符合材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各国认识到在处理国际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应该有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共同政策,这说明全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在应对共同问题时的认识,不涉及国际秩序的演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在应对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时,需要各国有超越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这并没有损害各国的民族利益,故C项错误;各国发展情况不同,国家利益及诉求不同,因此国家矛盾不会消除,故D项错误。
14.D
【详解】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签订条约来进行协同性的经济调控,这反映了国家调节的国际化,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的协调与合作,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故排除A;1986年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并未导致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故排除B;经济区域集团化指的是相邻若干国家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7财长会议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范畴,故排除C。
15.D
【详解】材料表明从2000年以来,我国与四国出口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D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为中国与四国的出口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欧盟与美国的经济地位的比较,A不正确;材料与区域集团化无关,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表中数据的演变趋势的认识,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16.B
【详解】根据全球化压力迫使泰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撤掉保护屏障,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是被动和弱势的,B项正确; 材料中分析发展中国家受全球化冲击,自保能力较弱,不能说明整个全球化都是弊大于利,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及发达国家对外进行文化渗透,C项错误; 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D项说法绝对。
17.(1)变化:由国际托管,主张统一到控制南部,分裂朝鲜,再到参与内战,扶持韩国,进行冷战。影响: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沿,东北亚局势紧张;中美对抗加剧,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
(2)主要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抬头,谋求单极世界;欧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力量的发展壮大,制约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其它言之成理表述亦可)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可以根据世界各地区的不同关系的变化来进行分析美国对于朝鲜在不同时间的态度; 影响:美国对朝政策的转变在不同程度上给东亚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主要可以从朝鲜、中国的国土统一问题、东亚局势问题、局部热战角度等进行说明。
(2)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英。法等西欧各国元气大伤,唯有美国没有受到战争的打击,故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可以从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对比角度、霸权主义发展方面进行分析; 原因: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结束之后,由于世界其他国家也有所发展,多极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这一原因可从多极化趋势、美国霸权主义、欧盟及第三世界合作等角度进行分析。
18.(1)手段和方法: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
影响: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2)名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多极力量: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
(3)全球治理机制: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
原因:中国方案中包含: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手段和方法根据“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得出有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等。影响根据“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得出是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2)名称结合所学可知,1967年以法德为代表的六国成立的欧洲新联盟名称是欧洲共同体。当时世界格局下除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多极力量包括日本、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等。
(3)根据“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全球治理机制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原因:根据“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方案中包含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说中国方案更为适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