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使用日期
1.下表宋代明州鄞县酒坊( )
表素材可以用来论证宋代
A.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市坊界限已经彻底打破
C.酿酒业已成为主要行业
D.政府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2.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据此可知,运河的整修( )
出于古代政治中心转移需要
B.为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
C.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
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3.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它反映出唐代( )
A.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B.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
C.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D.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
4.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
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
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
5.用以下两则史料进行互证,可以说明北宋开封城( )
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城市经济繁荣
海外贸易发达
纸币广泛流通
D.水陆交通便利
时期 词汇
秦朝 半两钱、小篆
重文轻武、交子
清朝 军机处、京剧
6.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如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7.下图名为《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 )
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
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
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
8.如表为北宋到元朝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统计表。从这一统计表中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长期战乱造成人口死亡流散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经济落后
③北方农业生产逐渐衰落消亡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最终完成
9.如图为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乙图)。上述材料表明( )
①宋代商业发达②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
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④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如表)由此可知当时( )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时间(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诏令(篇) 6 10 2 5 6 4 0 12 2 3 4 3
合计(篇) 33 24
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12.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宋代( )
历史典籍 记载内容
《续资治通鉴长编》 (鲁)宗道局近酒肆,尝微行就隐肆中
《治资治通鉴长编》 (向)敏中因密使访其贼,吏食于村店
《宋史》 (王曾)侵(王)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诣开封府诉之
A.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B.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C.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 D.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
13.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14.下图是根据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的模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研究宋代对外贸易的直接证据
B.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
C.能反映宋朝时期高超的造船技术
D.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途径泉州
15.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 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赋税制度的沿革
16.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这可用来说明宋朝(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
C.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 D.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宋代农村也开设了酒坊,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故选择A选项;市坊界限的打破主要发生在城市之中,农村并没有建立市坊制度,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宋代的主要行业为丝织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宋代的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坊界限的打破,需正确掌握时间线再进行作答。
2.A
【详解】
据表格可知,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的中心、形状存在差异,但都是以首都为中心运河的开凿和整修从隋朝到元朝的这种变化,体现了政治中心的变化,A正确;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主要是为了缓解南北交通运输压力,功能不在于为北方送水,B错误;据材料“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可知,材料强调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不同,而不是强调“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C错误;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南方尚未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存在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问题,D错误。
【点睛】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3.A
【详解】
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
4.B
【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从地理位置上看,广西桂林因为地处最南端,商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本题选B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北宋时期的都城是在开封,而不是杭州,无法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海外贸易的特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黄河流域部分的城市。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朝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故A正确;题干涉及是国内城市贸易,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为防止武将专横的弊端,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B
【详解】
材料反映北宋海外贸易呈现上升趋势,但海外贸易收入额也有下降的年份,排除A;由材料来看,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比北宋更高,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海外贸易战两宋财源的比重,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D。
8.D
【详解】
元朝全国人口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长期战乱死亡流散人口增加,①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人口增长导致经济落后,排除②;北方人口占比逐步下降,不能说明北方农业生产逐渐衰落消亡,③错误;由表格数据看出,北方人口占比逐步下降,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且超过了北方,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过程,④正确。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9.C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①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表明,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②正确;“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与题干所给材料中“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不符,③错误;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④正确。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
10.B
【详解】
宋代保护动物的诏令多颁布于春秋之际,即在动物产卵繁殖之际,说明当时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规律,B正确;A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百姓的意识,排除D。
11.C
【详解】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宋代后,与隋朝运河开凿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不是隋朝和元朝运河开凿的原因,故B项错误;从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弃洛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出两朝都城的变化,故C项正确;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而不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项“外向”特征错误,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联系所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12.D
【详解】
依据材料“居近酒肆,尝微行(便衣)就隐肆中”可知,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限制, “吏食于村店”可知,宋代草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依据材料“诣开封府诉之”可知,宋代出现商业诉讼,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行为;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商税在宋代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无法得出商税的地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城乡发展差距。故选D选项。
13.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粮食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故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宋到清南北漕运经济格局未曾改变,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宋代海船复原的模型是研究宋代对外贸易的直接证据,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能反映宋朝时期高超的造船技术,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宋代的泉州是对外贸易的起点,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
15.C
【详解】
从材料中的“江南居十九”“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苏湖熟,天下足”等信息可以看出,江南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安史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文学体裁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16.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宋朝赋税结构中非农业税逐渐超越农业税,并且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远超农业税,由此可见,非农业税即商贸税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故选D;1021年后农业税已经丧失主导地位,故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只是赋税结构,无法证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排除C。
17.(1)特点:经营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以铁犁牛耕为主;经营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2)变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详解】
(1)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以铁犁牛耕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经营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2)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