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0: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适当引述,感受力求深入,可以结合生活经验。
2.以“感”为主。
要想让读后感的内容充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联系原文,深刻议论
读后感,重点在“感”。
“感”的基础是原著,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用明确精练的语言将原著的“感点”(即读后感的中心论点)表达出来,最基本的要求是引述的原著与阐述的观点相协调。
观点是读后感的灵魂,是一篇读后感做到有血有肉的前提。
二、分析材料,印证“感点”
对原著的相关引述,不是仅仅引述完就没事了,还得对所引述的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与自己的观点相联系,分析得越深刻,与“感点”的联系就越紧密,内容也就相对具体充实。
比如写《读〈傅雷家书〉有感》,如果要写傅雷的爱子情深这个点,在引述了相关事例之后,就要深入分析傅雷的爱子之情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感点”
写读后感,在分析材料(原著)印证“感点”之后,为了使读后感富有现实性、针对性、丰富性,需要发挥想象力,联系现实生活,或针砭丑恶,或赞颂先进,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怎样联系现实呢?打开思路,将眼光从作品中跳出来,通过联想,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感点”,深化和升华“感点”。
那么,可以联系哪些方面呢?
第一,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写《读〈傅雷家书〉有感》的爱子之情,就可以联想到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还可以联想到自己看过的与爱子有关的故事。
第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读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爱子情深,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关爱自己的。
第三,联系社会现状。这一点,其实就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来谈读了某作品的感悟。如《一首奉献之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中的“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点,联想到时代榜样王进喜、张桂梅等,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还有一种是写观后感,虽然都是“感”,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差别之一,观后感的前提是“观”,观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富有画面感;
差别之二,联 系的“点”、感 悟 的“点”,都得与“观”的内容有关联。文章结构则与读后感没有什么区别。
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观电影《骆驼祥子》有感
读完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我觉得不过瘾,又在电脑上搜索了1982年上映的电影《骆驼祥子》观看。在为主演张丰毅精湛表演喝彩的同时,更对祥子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有了希望作为动力,他就为实现这个希望而奋斗。可现实是那么残酷: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虎妞因难产去世;小福子自杀……一连串的打击,吹灭了他心中希望的火花,只留下绝望。
满怀希望的青年祥子,竟有着如此悲惨的命运。大兵为什么猖獗?侦探为什么欺诈?小福子为什么自杀?都是因为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我想,祥子如果生活在现代,他的希望一定会变成现实。他如此励志,定会成为一代青年的榜样。当然,祥子的悲惨结局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在小福子自杀之后,如果他依然怀着希望,努力奋斗,而不是自甘堕落,他的结局也许会不同。
从祥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一个人,要始终怀有希望,对前途要始终充满信心,才会勇往直前,努力奋斗。一旦失去希望,就会像一个漏了气的皮球,再也撑不起来了。
祥子的前半生是充满希望的,他也一直在奋斗,并且几次接近实现愿望;祥子的后半生是充满绝望的,他没有再奋斗,而是自甘堕落。现在的青年学生所处的环境与祥子不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前提是我们自己得努力奋斗。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人沉迷手机游戏,甚至酗酒、吸毒,自甘堕落,让自己的人生走下坡路。只有心怀希望,努力奋斗,才有出路。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骆驼祥子》都在告诉我们,希望和奋斗才是我们收获成功人生的法宝。
点评
这篇观后感,先是“看”,用简略的笔墨,再现祥子悲惨的命运;其次是“析”,分析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腐朽的社会;再次是“感”,认识到“希望,是奋斗的动力”;最后是“结”——“希望和奋斗才是我们收获成功人生的法宝”。整篇文章主题集中,不失为一篇优秀之作。
一首奉献之歌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部优秀小说。其中,保尔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每读一遍,我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想起,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保尔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保尔的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特别是当他因病卧床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就这样,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卓越的英雄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于 1933年。可保尔的精神,不分时代,保尔的影响力,没有国界。保尔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入最壮丽的事业中去。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保尔这样的人,从来不缺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人。革命战争年代不缺这样的人,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跳,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胸膛一挺,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把生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意义。和平建设年代不缺这样的人,王进喜建设大庆油田,在泥浆中奋勇争先;张桂梅扎根农村教育第一线,为贫寒的农家女孩儿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的含义。
如今,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学保尔,学榜样,可是,当遇到挫折时,犹豫了,退缩了,丢掉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仔细想一想,我们这点儿苦算得了什么呢?保尔带着满身伤痕,忍受病痛的折磨,却始终没有倒下。他凭着坚定的信念与意志,战胜了无数挫折。
如今,民族正在复兴,时代呼唤英雄,实现中国梦的重任终有一天要落到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肩上。我们要像保尔一样,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不论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是布满鲜花还是荆棘,我们都应努力去奋斗,去创造,去实现普通人生不普通的价值。
点评
这篇读后感的“感”不仅不单薄,而且充实具体。
第一,联系原著,对保尔形象的分析,简练到位,揭示了保尔精神的实质。
第二,联系社会,列举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的英雄事例,真实且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联系身边的人,并结合保尔的形象进行分析对比,既突出了保尔的精神,又反映出学习保尔精神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