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3念生物中考二轮复习用卷一(生物和生物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2023念生物中考二轮复习用卷一(生物和生物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5 06: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南省2023念生物中考二轮复习用卷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单选题
1.东营黄河滩万亩葵花随风摇曳,金波荡漾,向着阳光绽放出灿烂,下列有关向日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一粒葵花籽是向日葵的一个果实
C.一个葵花花盘是由多个花组成的花序
D.向日葵的种子空瘪是由于传粉不足
2.(2022七上·乾安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岩石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2017七上·雅安期中)下列正确的食物链是(  )
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蛇→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昆虫→蛙→蛇
4.(2019七上·昌平期中)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  )
A.飞蛾扑火 B.惊弓之鸟 C.望梅止渴 D.孔雀开屏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除下列哪项外都能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绿色 D.能生长繁殖
6.(2015七上·郑州月考)“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两三个小时.对于沙漠植物来说,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光照
7.(2017八下·埇桥期末)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沙漠
8.生物圈的真正含义是指
A.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地球上全部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9.(2015七上·柳城期中)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植物和动物 C.细菌和真菌 D.炭疽杆菌
10.(2019七上·藤县期中)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是(  )
A.一条蛇 B.一只狼 C.一条河流 D.小溪中的鱼
11.(2018七上·荣县月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青蛙冬眠
12.(2015七上·福鼎月考)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13.(2016七上·乌海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蛇→鹰”是一条食物链
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4.(2020七上·灌阳期中)下图是南极某海域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海豹与企鹅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共生关系
D.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15.(2023七上·抚远期末)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扮演的角色是(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16.(2020七上·灵川期中)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气候条件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7.(2018七上·定远月考)在—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  )
A.直线上升 B.直线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18.(2018七上·庆安月考)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大雁南飞 B.鱼跃龙门 C.冬去春来 D.麦浪滚滚
20.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
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D.应激性是生物体具有的普遍特性
二、读图理解题
21.(2021七上·攀枝花期中)如图所示,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条食物链上只有三种生物,图二表示这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图二中的丙应该是图一中的那种生物?   。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3)若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在图一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由于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这会导致鼠的数量   。
三、资料分析题
22.(2015七上·丹江口期末)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湿地中的所有生物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   .   
(2)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   .
(3)某学习小组调査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鱅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鱅鱼.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9七上·黔南期末)小红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向的部分却是绿色的。经仔细观察,她发现大葱、蒜苗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幺呢 小红猜想:绿色部分(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于是,她用家里的蒜头做了有关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1)小红提出的问题是:   
(2)小红做出的假设是:   
(3)请你将小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如下:
将一些蒜头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盘中的蒜头大小、数量要   ,然后将甲盘放在有光的地方,乙盘放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要   )。定期观察,做好记录。
(4)在这个实验方案中,实验的变量是   .甲、乙两组实验叫做   实验。
(5)实验中用一些蒜头而不是一颗蒜头的原因是:   。
(6)实验结果:甲盘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乙盘长出的蒜苗叶是黄白色的。因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   。
五、综合题
24.(2021·潼南)某学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到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研学时,通过实地考察后,绘制了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武陵山植被丰茂,种类繁多,素有“森林氧吧”、“绿色水库”之称。这体现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着环境。
(2)武陵山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成为一个统的整体, 充分发挥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所示成分外,还有分解者和   部分。
(3)图中,若蝗虫数量增多,对草造成了危害,图中能体现生物防治(主要指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的食物链有    ( 只写出其中一条即可),这也说明了武陵山生态系统具有   
(4)武陵山生态系统与地球上其他所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错误;
B、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葵花籽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所以葵花籽是一个果实,B正确;
C、一个葵花花盘是头状花序,C正确;
D、向日葵在自然传粉条件下,空瘪粒较多,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C、符合食物链的书写,符合题意
D、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故此选项中的起点不是植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C都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B、C不符合题意;
D、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本题中“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两三个小时,是因为沙漠中缺少水分,植物必须在短时间内萌发,所以水分对于沙漠植物来说,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越强.选项中森林的生物成分最复杂,生物的数量最多,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B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含义:,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含义、范围方面来切入.
【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
1、生活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要点:不能单凭某一特征判定其是否属于生物;能繁殖后代的一定是生物)
1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B.一条蛇、一只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条蛇和一只狼都不属于生态系统,AB均错误。
C.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一条河流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
D.小溪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小溪中的鱼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体现了生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例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
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此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A、食物链的书写:起于生产者,止于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消费者;分解者不写入;箭头指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即箭头指向取食者.该选项中的食物链“鼠→蛇→鹰”的起始部分不是生产者,因此不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
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草原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较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正确.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海豹和企鹅是捕食关系,正确。
B.海豹和企鹅都是以大鱼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正确。
C.海豹和企鹅不存在谁寄生谁的情况,也谈不上互惠互利的关系,捕食共生关系。错误。
D.该食物网中包含了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腐生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1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弱。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弱。
1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田鼠数量又会减少。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可以看出,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二者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失去天敌,短时间内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增多,食物和生存空间不能满足生存需要,数量就会下降。因此,田鼠会先上升后下降。
1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杀绝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根据题意描述,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如果全部捕杀狼群的话,鹿的数量会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却会因鹿群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可见鹿群会先上升后下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彼此联系起来,当某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时,其他生物就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 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雁南飞、鱼跃龙门、麦浪滚滚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而冬去春来是季节变换不属于生物.
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不符合题意;C、动物是生物的一个主要类群,称为动物界。它们能够对环境作出反应并移动,捕食其他生物;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运动,不符合题意。D、生物体具有应激性的特征。如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植物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的背地生长等,都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需熟记生物的七大特征。
21.【答案】(1)草;4
(2)分解者(细菌、真菌)
(3)猫头鹰
(4)捕食;先增加后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机物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有机物总量越少。图二中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因此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丙是第一营养级别,故对应图一中的草。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4条,分别是: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所以,若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4)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所以,在图一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后,这会导致鼠的数量先因为蛇的减少而增加,后在猫头鹰的捕食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减少。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答案】(1)不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3;鳜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只是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3)资料中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草鱼→鳜鱼;可见鳙鱼、鳜鱼第三营养级生物.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3.【答案】(1)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吗?
(2)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3)相同;相同
(4)光;对照
(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6)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小红猜想“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吗?
(2)小兰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现出绿色的,因而猜想这种变化应该与光有关,再根据提出的问题而做出的假设应该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是对照试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要唯一,因而此实验设置时除了光以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两盘中的蒜头数量相同,将甲盘放在有光的地方,乙盘放在阴暗的地方(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4)根据题干所述,此实验探究的是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关,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光,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甲和乙形成了一组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5)在实验中,要多选用一些蒜头,因为如果用一颗可能会出现偶然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6)根据题干所述,甲盘是放在光下的,应该有叶绿素形成,所以是绿色的;而乙组是放在密闭的纸箱里的,不见光,应该没有叶绿素形成,故而呈现黄色,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故答案为:(1)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吗?(2)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3)相同、相同;(4)光、对照;(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6)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步骤,为常考的题型,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熟记: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含有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
24.【答案】(1)影响和改变
(2)非生物
(3)草→蝗虫→青蛙→蛇→鹰或者草→蝗虫→喜鹊→鹰;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物圈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武陵山植被会因武陵山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在适应环境。同时武陵山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会使武陵山环境变好,使之具有“森林氧吧”、“绿色水库”的美称,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图片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草)和消费者(蝗虫等),没有显示出生物部分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3)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写出图中能体现生物防治蝗虫的食物链,就是写出含有蝗虫的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有草→蝗虫→青蛙→蛇→鹰(或者草→蝗虫→喜鹊→鹰)。当捕食蝗虫的生物增多时,蝗虫的数量会减少,而其他生物也随之变化,但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使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4)根据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可知,武陵山生态系统与地球上其他所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