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南省2023年生物中考二轮复习用卷五(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单选题
1.蛔虫的食物是( )
A.人的粪便 B.人口腔中的食物
C.人的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 D.人的胃中的食物
2.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
A.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B.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C.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D.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鸣叫
3.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4.在荔枝开花的季节,果农放养了许多蜜蜂.此举除了采集蜂蜜之外,对荔枝的意义是( )
A.促进开花 B.帮助传粉
C.消灭病虫害 D.促进果实成熟
5.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
A.小河中 B.沙漠中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海边沙滩上
6.下列是后天性行为的是( )
A.家燕南飞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D.孔雀开屏
7.动物世界丰富多彩,其中最大的类群是( )
A.鱼 B.两栖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8.图中动物是海生毛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该动物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扁形动物
9.下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 B.②能够分泌滑液
C.③含有关节头和关节面 D.④可以缓冲振荡
10.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11.下列描述的共生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C.牛羊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与其共生
D.过多服用抗生素时,抗生素与人体共生
12.下列关于动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如虾、蟹、海蜇等
B.人类部分衣物的原料来自动物
C.所有贵重的药材都来自动物
D.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
13.宇航员在太空因身体失重,影响血液循环,科学家研制出特殊的器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要归功于什么生物的启示( )
A.老虎 B.长颈鹿 C.猴子 D.狮子
14.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互惠互利、相依为命,地衣是哪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
A.细菌和苔藓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
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真菌和藻类植物
15.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下列现象能体现社会行为的是( )
A.海洋公园里的海豚表演节目 B.杜鹃鸟把卵产在画眉鸟的巢中
C.火蚁群形成“蚁团筏子”过河 D.成群的蚊子吸食牛的血液
16.家鸽呼吸时,空气进入肺内的途径是( )
A.空气→气囊→肺 B.空气→肺气囊
C.空气→肺→气囊 D.空气→气囊肺
17.跑步与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
A.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B.骨连结就是关节
C.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D.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18.下列关于人体跳跃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力的作用
B.由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
C.不需要能量的供应就可完成
D.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多个系统协调完成的
19.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是 ( )
A.蝙蝠 B.昆虫 C.丹顶鹤 D.蚯蚓
20.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
二、读图理解题
21.考古学家发现了两种动物的头骨化石,如下图,经过研究认为这两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肉的,有食草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经分析这两种动物应该属于哺乳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体表被 、 、哺乳,牙齿有 齿、 齿、 齿的分化,体温 。
三、资料分析题
22.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不仅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查蚁回巢穴后用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母猫喂养老鼠的行为是 ,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 。
(2)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和 获得的,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的特征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 。
(2)你认为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
(3)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4)将培养装置放在28 ℃环境中,其原因是 。
(5)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其中洗手后按指印的过程叫 ,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五、综合题
24.家鸽是一种善于飞行的鸟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鸽身上最发达的肌肉是 。
(2)请写出图中2的结构是 ;3的结构是 。
(3)家鸽的呼吸方式很独特,即每呼吸一次,就在 中进行了两次的 。
(4)图中2的分布在有的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中去,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图2的作用?( )
A 贮存空气,减轻比重
B 散失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C 减少飞行中各器官之间的摩擦
D 与其壁上的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线形动物
【解析】【解答】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蛔虫是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线形动物—蛔虫的特征,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蛔虫一般营寄生生活,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蛔虫就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靠吸收人体小肠中的半消化的食糜为生。
2.【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解: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它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属于用分泌物交流信息,A不符合题意;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是为了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B符合题意;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C不符合题意;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D不符合题意。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因此细菌和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4.【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虫媒花的特点是:花朵大而鲜艳,有方向的气味或甘甜的花蜜,其目的是招引昆虫为其传粉.荔枝树是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桃园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荔枝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故选: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能维持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5.【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如我们喜爱食用的香菇、平菇等都属于大型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蘑菇等大型真菌一般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6.【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D、家燕南飞、蜻蜓点水、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7.【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故答案为:C
【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动物种数的80% 。
8.【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海生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犹足,用来游泳和爬行,因此属于环节动物,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蜘蛛、蜈蚣等,B错误;
C、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C错误;
D、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9.【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①]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可增强关节的牢固性,A错误。
B.[①]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②]关节腔,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少量滑液,B错误。
C.[③]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关节头)一凹(关节窝),C错误。
D.关节面的表面覆有一层[④]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可以缓冲振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关节结构示意图:
10.【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白鹭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的主要类群和运动方式比较:
生 活 环 境 名 称 运 动 方 式 运 动 器 官 呼 吸 器 官
水 中(以游泳为主) 水 母草 履 虫鱼 类青 蛙 漂浮、倒退摆 动游 泳跳跃、游泳 伞 部纤 毛鳍、尾部蹼 皮 膜鳃肺和皮肤
陆 地 蜥 蜴鸵 鸟狗袋 鼠 爬 行奔 跑行 走跳 跃 四 肢后 肢四 肢后 肢 肺肺和气囊肺肺
空 中(以飞行为主) 鸟 类会飞的昆虫蝙 蝠 飞 行 两 翼双 翅翼 膜 肺和气囊气 管肺
11.【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C不符合题意。
D.过多服用抗生素会使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比例失调,对人体有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如虾、蟹、海蜇等、人类部分衣着原料来自于动物如皮衣、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如赛马,都是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ABD正确;
有些贵重的药材来自于动物如鹿茸、麝香等,有些贵重的药材来自于植物如人参,还有些来自真菌如灵芝等。因此并不是所有贵重的药材都来自于动物,C错误。
【分析】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是人类生产活动中重要的原料来源,许多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13.【答案】B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使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与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时,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14.【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
故答案为:D
【分析】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绿藻或蓝细菌)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其形态及后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BD.海洋公园里的海豚表演节目、杜鹃鸟把卵产在画眉鸟的巢中、成群的蚊子吸食牛的血液都没有体现动物群体或者群体内的组织,ABD不符合题意。
C.火蚁群形成“蚁团筏子”过河,火易群体中各有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6.【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家鸽的呼吸与两翼的升降有关,当两翼举起时,家鸽完成了吸气,气体的流经途径是空气→肺→气囊→肺;当两翼下垂时,家鸽完成呼气,气体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完成两次气体交换,家鸽的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7.【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叙述正确;B.骨连接有三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关节,B叙述错误;C.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叙述正确;D.人体的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不能将骨复位,因此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D叙述正确.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连接有三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组成。 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的。
18.【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B不符合题意;
C、运动需要能量的供应,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9.【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分析】昆虫为节肢动物,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利于动物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求得配偶等。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昆虫的主要特征。
20.【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
21.【答案】(1)肉食性;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2)草食性;无犬齿,臼齿发达,用于磨碎食物
(3)毛;胎生;门;犬;臼;恒定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化石A所代表的动物,除了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因此是肉食性的。
(2)化石B所代表的动物,没有犬齿,只有门齿和臼齿,臼齿发达,用于磨碎食物,这是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3)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分析】(1)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虎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而家兔、家猪、牛属于草食性动物则没有犬齿。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2.【答案】(1)先天性;遗传因素
(2)学习;生活经验;学习;高等
(3)社会;有组织、有分工(有的还具有等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遗传物质。
(2)结合分析可知:海豚的表演是一种学习行为,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取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所以,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的特征是有组织、有分工(有的还具有等级)。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3.【答案】(1)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乙;设置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唯一
(3)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
(4)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接种;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假设: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唯一,更具有说服力。(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因此实验中应该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5)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其中洗手后按指印的过程叫接种。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24.【答案】(1)胸肌
(2)气囊;肺
(3)肺;气体交换
(4)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家鸽是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3)家鸽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们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人到骨的空腔里,它的一端与肺相通,能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散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故答案为:(1)胸肌;(2)气囊;肺;(3)肺;气体交换;(4)D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