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N2和C2H4 B.相同密度、不同体积的CO2和C2H4
C.同温同体积的O2和N2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4 L H2O
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2Na+O2=Na2O2反应
B.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C.Na2O2在潮湿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发生2Na2O2+2H2O=4NaOH+O2↑反应
D.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可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氧气
3.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Q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9∶46 B.9∶32 C.9∶23 D.9∶16
4.下列关于容量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
②不宜贮存溶液
③不能用做反应容器
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B.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D.向酚酞试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B.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C.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D.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8.下列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 CH4中含有2NA个H原子
B.92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有2NA个N原子
C.1 mol Na2O2与足量水完全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1 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2NA个H+
9.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B.常温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5NA
C.8g D2O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A
D.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NA
10.下列物质与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B.NaOH C. D.稀
1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通入到石蕊试液中与二氧化硫通入到石蕊试液中的现象相同
B.锌与硫酸反应,因为硫酸浓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物质
C.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氢盐类、酸性物质和助剂组成
D.加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1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为0.5 mol的MgCl2中,含有Mg2+个数为 NA
1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B.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
D.在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二、填空题
14.消毒剂的品种有很多,其中“84”消毒液是一种以为主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1)写出用氯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也能杀菌漂白,它和氯气混用导致漂白效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测定“84”消毒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如下:准确量取消毒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用足量的乙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离子方程式为:;,通过计算求出该“84”消毒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15.按要求填空:
(1)纯碱的化学式___,Ba(OH)2的电离方程式:___。
(2)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16.水的硬度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Mg2+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L水中含有10mgCaO称为1度,1L水中含有20mgCaO即为2度,以此类推。8度以上为硬水,8度以下为软水。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
(1)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2)Ca(HCO3)2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水垢的主要成分)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a(HCO3)2,饮用前可采取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家用热水瓶一旦产生水垢,其保温性能会降低,用稀盐酸可除去上述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取某水样1L,经实验测定,其中含Ca2+0.2g,此水样的硬度约为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17.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他们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排在钠的前面,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预测钾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①钾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钾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小块钾投入冷水中:________________。
(2)推测钾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是__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3)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
18.完成下列问题
(1)2 mol CO2中含有_______个 C原子。
(2)49 g H2SO4中含有_______mol H。
(3)3.01×1022个OH- 的质量为_______g,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4)标准状况下,32 g某气体氧化物RO2的体积为11.2 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mol,摩尔质量是_______。
(5)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19.(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④0.2mol NH3,体积最大的是____,密最大的是度___,质量最小的是___,氢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填写序号)
(2)等温等压下,质子数相等的CO、N2两种气体,质量之比为____,体积之比为____,摩尔质量之比____。
(3)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3A=B+3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a,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
20.将24.8g铜铁合金与足量稀硝酸完全反应,放出6. 72LNO气体(标况下),请计算:
(1)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完全沉淀,得到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同,当二者质量相等时,根据n=及N=n NA可知二者所含分子数目相等,A正确;
B.根据m=ρV可知,相同密度、不同体积的CO2和C2H4的质量不相等,二者摩尔质量不相等,不能确定二者物质的量关系,即不能确定分子数目大小关系,B错误;
C.压强不一定相同,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同温同体积的O2和N2含有的分子数目不一定相等,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即22.4 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A
【详解】A.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4Na+O2═2Na2O反应,故A错误;
B.焰色反应为元素性质,钠的焰色为黄色,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C正确;
D.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和氧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3.D
【详解】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设生成4.4gR时生成Q的质量是x,
根据=,解得:x=3.6g,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Q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为3.6g∶6.4g=9∶16;
故选D。
4.A
【详解】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能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①正确;
②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宜贮存溶液,②正确;
③容量瓶是定量仪器,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做反应容器,③正确;
④容量瓶有瓶塞,配制过程需要摇匀,摇匀时需要将瓶倒置,所以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④正确;
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
5.A
【详解】A. 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白色的氧化钠,故A错误;
B. 煤油的密度比钠小,也不与钠反应,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防止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B正确;
C. 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发生了反应,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
D. 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使酚酞变红,但Na2O2有强氧化性,将变红的酚酞氧化变为无色,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氢气与其他气体混合点燃容易爆炸,A正确;
B.用灯帽熄灭酒精灯,通过隔绝氧气灭火,B正确;
C.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用水或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易爆炸,故用沙土灭火,C正确;
D.浓硫酸与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先用干布擦拭,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冲过后涂少量的苏打水或者肥皂,D错误;
故答案为:D。
7.A
【详解】A.Na2O2和Na2S摩尔质量均为78g/mol,且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因此7.8gNa2O2和Na2S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3NA,A正确;
B.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B错误;
C.没有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H+数目,C错误;
D.71g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Fe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Cl23FeCl3,Cl降为-1价,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 11.2 L CH4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A错误;
B. 92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有=2NA个N原子,故B正确;
C. 氧由-1价变为0价或-2价,1 mol Na2O2与足量水完全反应,转移NA个电子,故C错误;
D. 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 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量为1mol,氧原子个数为2,由于溶剂水分子中还存在氧原子,所以1L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A项错误;
B.常温下,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和分子数,B项错误;
C.1molD2O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但是D2O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故18g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含有电子总数小于10NA,C项错误;
D.与足量水反应方程式为,1mol 转移电子数为NA,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故转移0.1NA电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10.B
【详解】A.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A不符合题意;
B.NaOH与不发生化学反应,故B符合题意;
C.与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故C不符合题意;
D.稀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A
【详解】A.氯气通入到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而二氧化硫通入到石蕊试液中只变红,二者现象不相同,A错误;
B.锌与硫酸反应,因为硫酸浓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物质,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二氧化硫,B正确;
C.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氢盐类、酸性物质和助剂组成,C正确;
D.加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是由于蔗糖中氢和氧按2:1的比例脱去,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D正确;
故选A。
12.A
【详解】A.根据微粒数N=n×NA=×NA可得,N(Na+)=N(Na2CO3)×2=×2×NA=0.02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标况下水不是气态,则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代入计算,故B错误;
C.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而不是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故C错误;
D.根据微粒数N=nNA=cVNA,所以必须知道溶液体积才能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A.丙烷的结构式为,所以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故A错误;
B. Na2O2是和Na+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故B正确;
C. 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远大于,故C错误;
D. 根据反应,标电子转移,可知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易误选C,注意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不是气体,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进行计算。
14. 0.625
【详解】(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两者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不再具有漂白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3)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离子方程式为:;,由反应可得:,,,的物质的量浓度=,故答案为:
15.(1) Na2CO3
(2)
【解析】(1)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Ba(OH)2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电离方程式:。
(2)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是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6.(1)肥皂水
(2) Ca(HCO3)2CaCO3+H2O+CO2↑ 煮沸
(3)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4) 28 不符合
【解析】(1)
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水面上涌现泡沫的为软水,水面上涌现浮渣的为硬水。
(2)
Ca(HCO3)2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a(HCO3)2,饮用前可采取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
煮沸水后得到的难溶于水的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利用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溶于稀盐酸的性质来除去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Mg(OH)2+2HCl=MgCl2+2H2O。
(4)
Ca2+在CaO中的质量分数为,用Ca2+质量0.2g除以Ca2+在CaO中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CaO的质量为,故该水样的硬度为28度。由于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说明该水样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17. 2K+Cl22KCl K+O2KO2 2K+2H2O=2KOH+H2↑ 化合态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详解】(1)①钾在点燃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22KCl;②由题意可知,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2KO2;③与Na相比较,K的金属性更强,更易与水反应生成KOH和氢气,反应更剧烈,反应的方程式为2K+2H2O=2KOH+H2↑;(2)钾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氯气等剧烈反应,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3)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后预测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通过观分解释、整合、比较,进而得出结论。故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
18.(1)1.204×1024
(2)1
(3) 0.85 0.5
(4) 0.5 64g/mol
(5)2:3
【解析】(1)
2molCO2中含有2molC原子,C原子数为2NA=26.021023=1.204×1024。
(2)
49gH2SO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H原子0.5mol2=1mol。
(3)
3.01×1022个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0.05mol17g/mol=0.85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
(4)
标准状况下,32g某气体氧化物RO2的体积为11.2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摩尔质量为=64g/mol。
(5)
PV=nRT,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2个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3个原子,则所含原子个数比为:2:3。
19. ② ② ④ ① 1:1 1:1 1:1 4a g/mol
【详解】(1)①6.72L CH4中:n(CH4)==0.3mol,m(CH4)=0.3mol×16g/mol=4.8g,ρ(CH4)= ,N(H)=4N(CH4)=1.2NA;
②3.01×1023个HCl分子中:n(HCl)==0.5mol,V(HCl)=0.5mol×22.4L/mol=11.2L,ρ(HCl)=,m(HCl)=0.5mol×36.5g/mol=18.25g,N(H)=N(HCl)=0.5NA;
③13.6g H2S 中:n(H2S)==0.4mol,V(H2S)=0.4mol×22.4L/mol=8.96L,ρ(H2S)= ,N(H)=2N(H2S)=0.8NA;
④0.2mol NH3中:m(NH3)=0.2mol×17g/mol=3.4g,V(NH3)=0.2mol×22.4L/mol=4.48L,ρ(NH3)= ,N(H)=3N(NH3)=0.6NA.
所以:体积最大的是②,密度最大的是②,质量最小的是④,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①;
(2)CO、N2两种气体涉及的元素有C、O、N质子数分别为6、8、7,所以两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物质的量相等;CO、N2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28g/mol,故摩尔质量之比1:1;根据m=nM知: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1: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故体积之比为1:1;
(3)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表示物质的量。设A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三种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6mol,由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a,即平均摩尔质量为2a g/mol,三种气体质量总和为12a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的质量也是12a g,故A的摩尔质量为4a g/mol。
20.(1)0.9NA
(2)40.1g
【解析】(1)
铜和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HNO3得电子生成NO,已知N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移电子数为0.9mol,即0.9NA。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则消耗的氢氧根离子的数量为转移电子的数量,则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4.8g+0.9mol×17g/mol=40.1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