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1:25:34

文档简介

限,暮春时节,穿着

(阳)管卫镇文(三)
国国川

(6二二Y2)T(一)

感温益

之丝
《国地中运)
(4二)万际四()
(手,小利)
(02-72)标四不!()
坦2022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 3 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说法有误,过度推断。根据原文“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
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可知,选项所讲的将“未
然”变“已然”,故选 B。
2.A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全部认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可知,普遍是大多
数的意思,还有一部分不是,而全都则表示全都是的意思,与普遍还是有区别的。
C.说法有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
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
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D. “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而没
有说只能靠这三者,故选 A。
3.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D.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解释: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词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
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解释:但青山如何能将这浩浩汤汤的江水挡住?江水终究还是会向东流去。词人举头眺望,视线虽
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眼前之景暗喻词人百折不回的意志,气
势豪迈又不失沉着。这些诗句并不能体现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故选 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举例论证,如在证明讲究务实是儒家一大特点时,列举了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或
举《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②对比论证,如“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
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组对比中,
1
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③引用论证,如”“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人格理想等”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关语句。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三点得 4分,意思对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
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虽相对独立,但各具特色(原文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
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②儒道两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虚实互补,能满
足各自发展的需要(原文第三段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
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③儒道两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
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原文第二段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符合人性
美好的需求(原文第二段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
的纯净自然)。其他的角度,如共同传承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完整人生观,一种人生走向,一种
政治选择,一种文化理念等等。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分,意思对即可。)
6.A 解析:B 项,“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错误,主要是为了试探哈姆
莱特是否发疯。C项,“他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是那个洁身自好的姑娘了”错误,是哈姆雷特觉得奥
菲利亚太脆弱了,不应该陷入政治深渊,希望她离开是非之地。D项,“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
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错误,表现的是奥菲利娅的痛心。
7.C 解析:C项,比拟手法错误,是两个比喻的手法。
8.本题考查学生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①哈姆雷特的独白是正面描写。(1分)作者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1 分)②奥菲利娅的独白是侧面描写。(1分)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
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1分)③这两段独白共同刻画了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形象,他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潮,他高贵无比,但他也有忧郁、孤独、迟疑的一面。(1分)
(①处手法写心理描写、反问,②处手法写心理描写、比喻,也都可以)
解析:“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
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
2
他自己的一生?”这是哈姆雷特新兴资产阶级的觉醒,并勇于承担唤醒百姓的责任;“谁愿意负着这
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
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
知道的痛苦飞去?”这里哈姆雷特既对当时欧洲人以神为中心的思想的质疑,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它
的桎梏,因此矛盾、忧郁、迟疑。
9.本题考查学生戏剧文学阅读的能力。
①哈姆雷特身上有优柔寡断、消极逃避、软弱的缺点;(1分)②哈姆雷特面对爱人言不由衷,缺少
信任感,他独自承担复仇的重担,以至于走向自我毁灭;(1分)③这些缺点几乎是人人会犯,是无
法克服的人性弱点,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人在他身上找到自身的影子。(3分)
(以上①②处缺点也可以有其他,要结合选文分析;③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
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里哈姆莱特内心
也在不断追问自己优柔寡断的原因,表达他的矛盾和挣扎,表现了哈姆莱特的质疑同时又是那么迟
疑。“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哈姆雷特面对
爱人言不由衷,因为母亲对父亲的背叛而丧失对爱人的信任感,他单枪匹马,屡屡错失良机,最后
连自己也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10.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
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齐三日”“齐五日”“齐七日”作为动宾短语,表示斋戒时间的长短,在每个分句句首形成对称,
故应在这几个短语后面停顿,这样就排除 AC。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的意思是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
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忘”作谓语,“吾有四枝形体”作“忘”的宾语,故“忘”后不停顿,
这样就排除 B。故选 D。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太祖”错。“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 故选 B。
12.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比喻”。故选 A。
3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
(“天理”,自然结构,1分;“郤”,同“隙”,空隙,1 分;“因”,顺着,1分;固,本来的,1分。)
(2)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呢?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
(“臣工人”,判断句式,1 分;“何术之有”,宾前句式,1分;虽然,虽说如此或虽然这样,1分;
“一”,数词活动做名词,一种本事,1 分。)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都是先写技工技艺之高超以引发观者的叹问(1分),然后借技工的回答对其成功之道作
解说(1分),最后以点明主旨作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1分)。
参考译文:(甲见教参)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鲁侯见到便问他,
说:“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梓庆回答道:“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虽说
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
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
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
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
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
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
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15.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D.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
精神状态,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指在朝廷做官的人),却白
白地产生羡慕之情。故选 D。
16.①张词“着我扁舟一叶”“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等词句(1分)充分体现了词人当时渴望
暂得超脱、融入自然、浑然忘我、天人合一的澄澈心境,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道”隐于“象”内。
4
(2 分)
②孟诗描绘出前四句洞庭湖宏阔的意境,衬托诗人宏大心胸,(1分)“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
等诗句强烈表达了诗人渴望“用世”又暂不可得的愿望,“儒”溢于词表。(2 分)
评分标准:能恰当引用诗文关键句子,各 1分;情感思想内涵解读贴近关键词,各得 2分。若有其
他围绕“道”“儒”核心思想,结合诗句合理表述的,也酌情给 2-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内涵的能力。诗歌考查侧重读懂文本,适当淡化艺术手法。依
文设题,避免固定框架,学生答案注重思辨,言之成理予以鼓励。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18.A 解析:人间仙境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
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
一个侧重宗教,一个侧重世俗。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朴典雅:古朴,指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典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也形容人富于学养,庄重不俗;泛指古代典籍。古朴典雅的
对象是人或典籍。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一针见血:
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一个侧重的是关键性,一个侧重的是点明事物的要害。
蕴含、包含两者都表示包含的意思时。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数量、大小、类别等的归属,通常都可
见。蕴含则多指深层意义上的理解或储备,通常都不可见。
19.比喻。(1 分)将摩天岭比作勇士,将唐家河比作姑娘,(1 分)展现了山的雄壮,水的灵动,(1
分)形象地写出来摩天岭与唐家河的山水相依、刚柔相济。(1分)
(写拟人的不给分,分析有理的酌情给分。)
20.关联词位置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之前。 “它虽然不大”(2 分)语序不当,“小镇街道风格
古朴”。(2分)
21.(1)眼 也 承 受 着 巨 大 压 力(眼 睛 也 会 受 到 损 伤 )(眼 睛 健 康 也 会 受 到 威
胁 )(2)教 育 他 们 养 成 良 好 的 用 眼 习 惯(3)而 眼 部 疾 病 却 易 被 忽 略
(一句 2分,共 6分,超出字数一字扣 1分,扣完为止)
22.C 例句双引号是特殊含义,比喻青光眼的对眼睛是杀伤力。
5
解析:A 引用 B项表特殊称谓 C表特殊含义,科学家是比喻义 D 表讽刺
23.改作说明
(一)命题分析
2019年 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
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
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
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
化文明力量。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
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
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
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
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
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
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
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
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
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二)参考立意:
1)尊重与宽容让这个世界不同的人和平共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共图发展。
2)各个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展现多彩世界多元文化,代代相传,最终发
6
展成为和谐大同社会。
3)鼓励科学艺术思想不同流派自由发展与碰撞交流,才能更加繁荣昌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
花齐放春满园。
4)我们应当对自己的文化历史有自觉清醒的认识,有自信有能力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并欣赏他
人之美,并且能学习借鉴,达到一致和融合。
(三)文体要求
本题要求明确文体。如果学生的作文文体模糊,则最高不超过 43 分。
(四)避免分数趋同
高分作文必须是中心突出、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文采、且兼具一定思考深度的文章。作
文分数愈高(原则上 50 分以上),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严格。反之,则可适当放宽。
(五)关注价值观问题
必须关注学生写作的正能量和正面导向,对于写作中表达出来的低俗、错误、负面的价值观要
严格赋分,原则上不超过 20 分,严重的赋分 5 分以下。
附:评分标准
第一档(55-60)在语言表达上,语言流畅,分析充分到位,富有文采。在思想内容上,主题鲜
明、集中,立意深刻,材料充实、典型。在篇章结构上,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在文体
规范上,标题清晰、引用符合规范。
第二档(50-54)在语言表达上,语言通顺,分析较为充分,较有文采。在思想内容上,主题鲜
明、集中,立意较为深刻,材料比较充实、典型。在篇章结构上,结构较完整、层次较分明、逻辑
通顺。在文体规范上,标题较清晰、引用符合规范。
第三档(45-49)在语言表达上,语言基本通顺,分析尚充分,略有文采。在思想内容上,主题
基本鲜明、集中,材料比较充实、典型。在篇章结构上,结构尚完整、层次基本清晰、逻辑基本通
顺。在文体规范上,标题尚清晰、引用基本符合规范。
第四档(42-44)在语言表达上,语言基本通顺,分析不够充分,略有文采。在思想内容上,主
题基本鲜明、集中,材料尚充实、典型。在篇章结构上,结构尚完整、层次尚清晰、逻辑尚通顺。
在文体规范上,标题尚清晰、引用基本符合规范。阅卷基准分 43 分,只要是在阐述自己对“人类
(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的理解的,就尽量打基准分及以上
7
第五档(35-41)在语言表达上,语言不通,语病多,缺乏分析,缺乏文采。在思想内容上,主
旨不明确、不集中,材料欠充实、欠典型,但个别语句有深意。在篇章结构上,结构混乱、层次不
清、逻辑不通。在文体规范上,选题过大、引用基欠规范。
第六档(0-34) 套题、离题、严重偏题,酌情可得 0—34 分。离题较为严重,但仍能够部分
扣住主题写作,字数符合标准,可打 25-34 分。对于明显全文套题抄袭(包括抄本试卷上的素材)
的,要严格打压,打分在 15 分以下。(第六档很难制定更为详细的参照区间,请大家根据以上大体
的区间设定,并综合考量文章各方面情况打分。没那么严重的,不要轻易打 15 分以下。已经很严
重的,也请千万不要打 35 分以上。低分作文是仲裁卷的一个重要来源,打分务必谨慎)
注:①无题目扣 2 分;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标点错 3-5 处扣 1
分分,6 处以上扣 2 分,最多扣 2 分。②字数严重不足的评分标准:450 字至 600 字,缺 40字
扣 1 分;375-450 字,25-35 分;300-375 字,15-25 分;300 字以下,10 分以内。
本分档标准仅供赋分参考,具体赋分还是依靠广大老师的责任心与自身专业能力判断。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