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0: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常考词语。
2.通过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优秀品德。
语言运用:识记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思维能力:通过快速定位关键句来训练略读能力;学习文章思路清晰、流畅的过渡与表达。
审美创造: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圣陶短篇小说集》等
其友·张中行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代表作:随笔集《负暄琐话》
臧克家言: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写作背景】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字音字形】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虽然我的病积累(lěi)了很多麻烦,让妈妈十分劳累(lèi),但是她从没有认为我是累(léi)赘。
形近字
【形旁辨字法】言(讠)传身教,诲(huì)人不倦;心(忄)生悔(huǐ)意,辗转难眠。
【理解词语】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略读】
1.学习略读方法
(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文章其他文字可以速读。
(2)从文章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首尾呼应。
(3)借助略读课文本身的助读材料,包括“课前导语”“材料链接”的一些内容等,粗知文章大意。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和具体篇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略读方法。
(4)略读并不等于“粗略地”阅读或“忽略地”阅读,对重要的语句、段落也一定要理解。
关键句子: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位置大多在段落中的第一句或末尾。)
2.计时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大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共 段,为文章划分层次。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3)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4)作者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
【划分段落】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以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详尽叙述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一层(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二层(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四部分(9):表达“我”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写话主张。
【文章解析】
1.品读题目,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课文精讲】
1.结合第1段中加点词语,品析画线句子的丰富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常见的考查形式: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的含义。
答题技法:
1.结合语境,前后联系;
2.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
3.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罩上双层的悲哀”。
“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