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2022春·重庆沙坪坝·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一文,报道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的事迹。黄新文一家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同时,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达到10700多元。文章谈到,黄新文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没有错。这篇新闻报道( )
A.印证了农村改革起步时的历史 B.引起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提供了研究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D.反映当时人们思想高度统一
4.(2022春·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历史学习要求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重视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以下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下列有关对这些图片的理解,正确的是(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新时期土地流转
A.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5.(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对联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7.(2022春·重庆渝中·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4%;2017年底,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这说明了( )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8.(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私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9.(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通过改革,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这个“改革”是( )
A.土地改革 B.农村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0.(2022春·重庆渝中·八年级统考期末)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增强企业活力
C.特区成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D.对内改革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11.(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从”粮票一股票”,这一变化背后折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B.从屈外交到和平外交
C.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D.从计划济到市场经济
二、辨析题
12.(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所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这两方面的正确关系,也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
(2)《决定》正式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3)《决定》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 )
(4)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 )
(5)《决定》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 )
三、综合题
13.(2022春·重庆九龙坡·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到1953年春基本结束。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据统计,仅在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促进某些重工业产品如生铁、原煤、水泥产量的飞速增长。
——摘自白云涛《土地改革与中国的工业化》
材料二 到1965年底,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1984亿元,其中农业590亿元,工业1394亿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59%、9.9%、98.01%。1965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1957年相接近,基本符合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包产到户这种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激动着全国成千上万农民的心,起初,各地农民纷纷效法,但由于“左”的思想束缚,当时党内不少干部对于包产到户还存在疑虑,担心这样做会否定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指出: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1982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86.7%。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在全国农村推广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4.(2022春·重庆渝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农业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我们党通过农业合作化,制定并实行了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三大改造使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摘编自孙建华、于婉华《三大改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和经济基础》
材料二 人民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时代潮流,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带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而是按照当时决策者制订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对农业、农民、农村执行经济掠夺政策,造成农业长期徘徊,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摘编自蒋励《人民公社: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史上教训深刻的一页》
材料三 包干到户真正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包干到户为城市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为后来经济管理责任制和其他部门责任制改革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李孙强《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风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并归纳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公社弊端及危害。
(3)根据材料三,归纳“包干到户”成功的原因及影响。
(4)综上,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5.(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土地改革中,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民政府从经济上对翻身农民给予扶持,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添置了耕富、水车及新式农具,改善和扩大自己的经营,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热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利,从而使中国农民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经营者,打破了以往生产指导上的行政包办,有效地克服了强迫命令和瞎指挥。其次,土地等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结合,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最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
——据王剑锋《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等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把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二者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三农”工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综上,就党的“三农”工作谈谈你的认识。
16.(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来源于它的文化、制度、理论以及它所走过的正确道路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自信】
材料一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是什么制度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两大优势。
材料二
(2)以上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道路自信】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道路示意图
(3)请写出材料三中①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三,归纳这条道路的特点。
【理论自信】
材料四 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从国情出发,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因为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摘编自《辉煌十九大》
(4)根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依据。
17.(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开展合作。
——摘编自何沁《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政府发放土地证的法律依据和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的目的。这次农业调整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奇迹”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奇迹”产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8.(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大新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征收地主土地约7亿亩,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兴修水利、大量购买牲畜和农具,增施肥料,精耕细作。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局限,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使农业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提倡发展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发展农业合作化,必须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决不能实行盲目急躁的冒险主义。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材料三: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完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农业合作化经历的主要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9.(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比较顺利地把汪洋大海般的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产生剥削制度的根基。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共积累……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和资金,作出了贡献。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在经营管理上,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到的,例如水利设施的兴修、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平均每年递增7.9%。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两幅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最早在哪个地区开始实行?”
(4)综上,谈谈你对新中国农业的改革历程的启示?
20.(2022春·重庆长寿·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开展合作。
——摘编自何沁《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而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农村推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对农村生产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我国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历程。
21.(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全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默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递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 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1957年和1993年两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反映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工人收入的增长,说明农业发展速度快,出现这种情况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故B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开放城市有利于促进开放城市的发展,与农业无关,故排除C项;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故选B。
2.A
【详解】由材料信息“《邓小平时代》”“《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其研究主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B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1978年,故C错误;材料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
3.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报道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的事迹。黄新文一家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同时,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达到10700多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证了农村改革起步时的历史,A项正确;这篇新闻报道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改革问题,排除B项;新闻报道也不属于口述史,排除C项;从“黄新文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没有错”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认识是存在分歧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启了集体生产的方式,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开始了农民个体经营;新时期的土地流转开启了新的生产方式,所以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的左倾运动,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没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材料反映了1978~1983年粮食总产量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农村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得到快速发展,C项正确; 1956年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开始,且与粮食产量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中的 “联产承包”则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权”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因此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项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选项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C
【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4%;2017年底,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分析可知,1980年公有制企业是占绝对的多数,而到了2017年出现了大量的私营和个体工商业户,反映出我国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C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出经济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对外开放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1984年”“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石家庄造纸厂不是乡镇企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石家庄造纸厂属于国营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C项正确;土地改革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农村改革与材料的国有企业改革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教育领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客观描述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主观评述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据此可知,B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是主观评述,与题干“客观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从”粮票一股票”,这一变化背后折出的历史信息是从计划济到市场经济,D项正确;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从屈外交到和平外交,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与题意“粮票一股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1)正确(2)错误(3)不涉及(4)正确(5)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方式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 正确 )
(2)《决定》并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错误 )
(3)材料并没有提及这一《决定》在什么时候通过。(不涉及 )
(4)根据“也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可得出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 正确 )
(5)根据“所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决定》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 正确 )
13.(1)影响:土地改革的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和富强。
【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影响主要是土地改革的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全面完成的表现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3)根据“ 包产到户这种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激动着全国成千上万农民的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得到推行,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和富强。
14.(1)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2)弊端:没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时代潮流,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危害:农业长期徘徊,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3)原因: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央的肯定与推广。影响:为城市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为后来经济管理责任制和其他部门责任制改革提供了启示。
(4)农村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农业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可知,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材料“……三大改造使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可知,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2)根据材料二“人民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时代潮流,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带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可知,人民公社弊端是没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时代潮流,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从材料二“……而是按照当时决策者制订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对农业、农民、农村执行经济掠夺政策,造成农业长期徘徊,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可知,人民公社使农业长期徘徊,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3)根据材料三“包干到户真正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可知,包干到户成功的原因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央的肯定与推广。根据材料三“包干到户为城市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为后来经济管理责任制和其他部门责任制改革提供了启示。”可知,包干到户为城市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为后来经济管理责任制和其他部门责任制改革提供了启示。
(4)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农村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等。
15.(1)影响:使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原因: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非常重视;党在推进“三农”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三农”形势,施行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可分析得出土地改革使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根据材料一“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可分析得出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根据材料一“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分析得出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原因:根据材料二“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利,使中国农民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经营者”可分析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根据材料二“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可分析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合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根据材料二“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可分析得出家庭连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对党的“三农”工作的认识,分析的角度可以从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并正确制定相关政策;尊重和保障农民利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等。
16.(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2)图一;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①时间:1978年;
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依据中国国情开辟的道路;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先试点后逐步展开。
(4)依据: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详解】(1)根据“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可知这一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根据“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知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2)根据“集中力量办大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五”计划的开展能够体现这一观点,所以是图一;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小岗村包产到户,开始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小岗村开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依据中国国情开辟的道路;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先试点后逐步展开。
(4)依据根据“因为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可知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7.(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改革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目的: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变化:从农民私有制变成了集体公有制。
(3)含义: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直接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原则: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详解】(1)根据“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可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目的:根据“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得出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变化根据“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可知主要是从农民私有制变成了集体公有制。
(3)“奇迹”的含义根据“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直接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18.(1)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2)目的: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原因:小岗村农民的实践取得成效;得到中央的肯定。
(4)启示:农村改革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依据材料一“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和所学可得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2)
依据材料二“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局限,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使农业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得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是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材料二“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发展农业合作化”可得出农业合作化经历的主要阶段是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
依据材料三“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可得出小岗村农民的实践取得成效;依据材料三“安徽的做法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可得出得到中央的肯定。
(4)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的启示是农村改革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等等。
19.(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
(2)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产生剥削制度的根基。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共积累……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和资金,作出了贡献。
(3)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
(4)农村改革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维护农民的利益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政府发给农民的房屋执照”、“分到土 地的农民”,可知与土地改革相关;依据这两幅图片,围绕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写一段解说词。如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
(2)
根据材料二,由“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产生剥削制度的根基”,可知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产生剥削制度的根基;由“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共积累……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和资金,作出了贡献”,可知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共积累……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和资金,作出了贡献。因此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产生剥削制度的根基。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共积累……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和资金,作出了贡献。
(3)
根据材料三,由“在经营管理上,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因此材料中“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新中国农业的改革历程的启示是,农村改革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关注民生,维护农民的利益等。
20.(1)举措: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等。
(2)克服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农民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
(3)政策:推行家底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而采取的土地改革;这一举措,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
(2)
根据材料二,由“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可知克服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农民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由“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可知使国家得到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因此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是在于克服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农民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
(3)
根据材料三“小岗村责任承包书”、“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推行家底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历程是,(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1)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措施: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变化:私有制经济占比大幅度降低,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幅度提高;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4)实事求是,与国情相结合;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理解:根据材料“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可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变化:根据材料二可知相比于1952年,1956年私有制经济占比大幅度降低,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幅度提高;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7年进行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据所学知识,可写为实事求是,与国情相结合;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