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2022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1月末,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深圳G DP首度跨越三万亿大关,阅读下列表格数据,分析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80年 1997年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2017年
生产总值(亿元) 2.70 1302.3 3017.24 5920.66 10069.10 22490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2.(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3.(2022春·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4.(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表格中史实和结果对应错误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果
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②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③ 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 中共八大以后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又建设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2春·重庆九龙坡·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开放领域的递进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江城市
C.开放沿海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7.(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90年浦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6亿元,2019年达到20500亿元,30年增长了近790倍。2019年,浦东新区实现GDP1.27万亿元,相比1990年的60亿元,30年增长了210倍。放在全国看,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浦东这30年的变化说明( )
A.农村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B.乡镇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对外开放国策的正确性 D.建立经济特区的迫在眉睫
8.(2022春·重庆渝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搜集到了下边所示的一组图片,他们要在活动课上展示并对其进行解读。下列是他们为这组图片拟定的主题,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祖国统一大业持续推进
C.外交成就取得巨大突破 D.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9.(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实行改革开放 B.发展文化事业
C.推进全方位外交 D.促进经济发展
10.(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对外开放呈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开放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深圳②上海③长江三角洲④重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11.(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1986年,国务院批复:“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该批复( )
A.拉开了上海对外开放的序幕 B.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着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2.(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01年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由此可见( )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
C.经济改革促进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促进文化发展
13.(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材料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贸易 B.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C.促进我国社会体制的改革 D.促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
14.(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5.(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以来的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识图题
16.(2022春·重庆长寿·八年级统考期末)观察下图(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珠海 B深圳
(2)据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城市和地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三、综合题
17.(2022春·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关于对外开放的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中国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开发开放 B。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随后几年 陆续开放内陆市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体地,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4.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5%,全球排名第一。这相当于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210亿美元外贸总额增长了196倍。
──引自《国际贸易》2018年第12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表格A、B处正确的内容,并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指出四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变化与材料二重大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4)综上所述,请你围绕主题提出一个观点。
18.(2022春·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哪一行业增长速度最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第一阶段农村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材料三 如图是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3)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国把一些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请将下图方框中A、B所代指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空格处。
A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局面。
四、论述题
19.(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图片,完成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深圳特区 中国代表签署加入世贸议定书
请你根据上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可知1980年以来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的经济也得到了显著发展,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应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圳经济特区不符,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始于1984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是深圳发展的客观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旧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故题干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B正确;题干改革初期学者的观点反映的问题与AD内容不符,排除;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全面开放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C。故选B。
3.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这践踏了我国主权,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由此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②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三项表述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开放的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这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项正确;开放沿江城市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排除B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沿海城市,但这是第二步, 排除C项;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九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从1990年到2019年,浦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GDP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后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变化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C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变化,而非农村,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乡镇企业的史实,排除B项;我国早在80年代,就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上海浦东新区、加入世界贸易共同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祖国统一大业持续推进、外交成就取得巨大突破都与对外开放外开放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联系,结合材料,A项正确;BC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①②③④的排序是正确的,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据材料“1986年,国务院批复……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可知,国务院的批复其目的是促进浦东开发开放,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C正确;早在1985年长三角经济开放区就已经成立,故A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错误;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错误。
12.B
【详解】根据材料“2001年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对外开放的举措推动了国内法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内改革。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促进政治改革,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在强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更有机地联成一体,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题意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应为②④③①,B项正确;排除顺序混乱的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据题干“2020年以来的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200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那一声槌响”指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项正确;“大跃进”高潮的掀起是在1958年,排除B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是在1992年,排除C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排除 D 项。故选A项。
16.(1)左A右B
(2)集中分布于沿海。
(3)加速了我国社会主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由地图可知左A珠海 ,右B深圳。
(2)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城市和地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海。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为我国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加速了我国社会主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17.(1)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目的: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2)内容:A:深圳;B:上海浦东;特点:先沿海,后内地;全方位,多层次。
(3)变化: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关系:开放促进贸易发展。
(4)对外开放是时代的要求;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等。
【解析】(1)
原因:根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得出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根据“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得出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目的:根据“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得出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2)
内容:A:根据所学,经济特区中还有一个是深圳;B:根据所学,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
变化:根据“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出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关系:结合所学可得出开放促进贸易发展。
(4)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对外开放是时代的要求;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等。
18.(1)行业:重工业。
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2)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 处是长江三角洲 处是闽南三角地区
(4)局面: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的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重工业的快速发挥在那主要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第一阶段农村改革中的重大举措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则是增强企业活力。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A处是长江三角洲,B处是闽南三角地区.
(4)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局面是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观点: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
论述:1978年,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中国开始主动走向世界,1980年中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所以,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道路,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亦可)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因此观点可写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论述为1978年,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中国开始主动走向世界,1980年中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综上所述:所以,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道路,是中国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