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课 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19课 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11: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8-6.19 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2春·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2.(2022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信息技术发展 D.文教事业进步
3.(2022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先后建成。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科技领域氢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培育成功釉型杂交水稻……这一时期是( )
A.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建设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回顾历史,50多年前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5.(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两弹一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C.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6.(2022春·重庆长寿·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C.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7.(2022春·重庆沙坪坝·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汇对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娥一号发射成功
8.(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下列中国精神与该精神的著名代表人物关联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精神——杨利伟、翟志刚②改革开放精神——邓小平、习近平
③载人航天精神——黄继光、邱少云④科学家精神——袁隆平、屠呦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春·重庆九龙坡·八年级统考期末)“人就像种子,要做粒好种子”,这是下图人物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以下属于该人物的功绩是( )
A.发明青蒿素 B.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研制原子弹 D.实现太空行走
10.(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袁隆平传奇》 B.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C.电影作品《袁隆平》 D.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11.(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他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功勋写在了中国大地上,也写在了世界大地上。他就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杨利伟 D.屠呦呦
12.(2022春·重庆万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
A.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投产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
C.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D.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3.(2022春·重庆渝中·八年级统考期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
A.“双百方针”的实行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863计划”的制定 D.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14.(2022春·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2012年10月,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宣布:“……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你”指的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
A.鲁迅 B.老舍 C.屠呦呦 D.莫言
15.(2022春·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位科学家获得的颁奖辞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位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邓稼先
16.(2022春·重庆沙坪坝·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史论。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史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史实的是( )
A.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雷锋是人民的好战士
C.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D.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17.(2022春·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18.(2022春·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图一行驶中的“复兴号” 图二港珠澳大桥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19.(2022春·重庆·八年级统考期末)21世纪的中国,人民更加关注营养均衡、绿色食品、人居环境,积极参加健身、旅游,国家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引起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生活质量 B.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变化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D.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解放
20.(2022春·重庆渝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变化,他们不能选取的材料是( )
A.对家庭中长辈进行访谈 B.博物馆的老照片
C.国家统计局的检索数据 D.文学作品的描述
二、综合题
21.(2022春·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翻开历史画卷,步入岁月长河、中华儿女从不同视角,以不同形式,记录着共和国的成长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教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A.1971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 B.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 C.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D.1981年6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 E.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F.201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并概括指出实施这一政治制度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材料二中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进行归类。
视角 材料(填写字母)
统一大业 __________、E
外交成就 A、__________
科技成就 _________、_______
(3)围绕着共和国的成长,谈一谈你的感想。
22.(2022春·重庆渝中·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美奋斗者”——邓稼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刀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哀悼邓稼先挽词
材料二:“最美奋斗者”集体——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材料三:“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材料四:“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1)结合所学指出邓稼先的功绩。并根据材料一概括邓稼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屠呦呦取得的成就的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23.(2022春·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示意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三 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部分)
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中方框内A代表的城市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24.(2022春·重庆长寿·八年级统考期末)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终于结束。其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2)阅读关于“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一段材料,根据材料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观察下列图片。
比较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4)从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成功说明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故D符合题意;中国原子弹并不是领先于美国,排除A;原子爆炸是1964年,排除B;氢弹爆炸是1967年,排除C。故选D。
2.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邓稼先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神舟五号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所以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A符合题意;BCD项图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在科技领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C项正确;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是指1949一1952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时期是指1953年一1956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时期是从197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项正确;神舟一号、神舟五号是宇宙飞船,排除BC项;天宫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可知“‘两弹一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体现的是对两弹一星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ACD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不属于历史观点,排除。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D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是对三大改造的地位认识,排除A项;“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对中国梦实现路径的认识,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判断,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C项正确;AB项是核领域,排除AB项;D项不是第一个,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是设计师,习近平是当今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领导人,②关联正确;袁隆平研发了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提炼出了青蒿素,他们都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④关联正确。C项正确;抗美援朝精神与黄继光、邱少云有关,载人航天精神与杨利伟、翟志刚有关,①③选项精神与人物颠倒,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亩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题干中人物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B项正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邓稼先研究原子弹,翟志刚首次实现太空行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可知,袁隆平遗留的手稿属于当事人的直接记录和资料,属于一手史料,D项正确;ABC项中的史料都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者多次传播的,不是当事人的直接记录和资料,不是一手史料,排除。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也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B项正确;钱学森是军事领域,排除A项;杨利伟是航天领域,排除C项;屠呦呦功绩是医学上,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设属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排除A项;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不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成果,排除C项;氢弹的成功研发也不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使得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局面。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择A。
14.D
【详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你”指的是莫言。D项正确;鲁迅是近代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排除A项;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排除B项;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依据“青蒿一握,水二升……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可知这位科学家是屠呦呦,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此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B正确;钱学森、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AD排除;袁隆平是著名农学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C排除。故选B。
16.A
【详解】根据“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得出这是对屠呦呦获奖的一个描述,属于历史史实,A项正确;B项是对雷锋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B项;C项是对深圳地位及作用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C项;D项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属于史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于是出现了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复兴号与港珠澳大桥,都与交通建设有关,所以,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A项正确;复兴号与港珠澳大桥与民族团结无关,排除B项;复兴号与港珠澳大桥与巩固国防无关,排除C项;复兴号与港珠澳大桥与海峡两岸交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之所以能够更加关注营养均衡、绿色食品、人居环境,积极参加健身、旅游,国家交通、通信不断发展,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表现,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项正确;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得到提升,而非党和国家的关系、老百姓消费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作品的描述对社会生活的描述不一定都是真实,含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因此,不能选取作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变化材料。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对家庭中长辈进行访谈、博物馆的老照片、国家统计局的检索数据都能够作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变化的材料,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 C B D F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和国成长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靠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可以从党的领导,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等方面任意一个角度作答都可,其他方面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反映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可知,B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根据“告台湾同胞书”可知,C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根据“杂交水稻”知,D反映的是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根据“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可知,E反映的是香港回归。根据“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F反映的是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在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综合上述可知,CE反映的是我国祖国统一方面的成果;AB反映的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DF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和国成长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靠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可以从党的领导,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等方面任意一个角度作答都可,其他方面言之有理也可。)
22.(1)功绩: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优秀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拼搏奉献,淡泊名利等。
(2)影响:开启农村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看法:敢为天下先。
(3)意义: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原因: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克服无数困难。
(4)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
【解析】(1)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可以得出,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根据材料一“踏遍戈壁共草原”“连克千重关,群刀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可以得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
(2)
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小岗村”“分田到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大包干),这一措施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第二问,根据材料二“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手印,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助力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因此,安徽小岗村农民具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3)
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可以得出,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推动了中医药科技创新;根据材料三“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可以得出,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人类带来了抗疟新药,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从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第二问,根据材料三“一颗报国心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屠呦呦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自身的努力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克服无数困难。
(4)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但是一定要注意从中学生的角度去作答,答案不能过于空泛,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汲取经验、学习成才、创新实践等角度来谈。如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
23.(1)A:深圳。
特点:都位于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
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目的: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复兴。
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巨大变化: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大幅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详解】(1)根据“首批经济特区”和图示内容可知,A处指的是深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都位于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根据“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举措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巨大变化根据“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可知是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大幅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24.(1)新中国成立。
(2)工业化道路成效显著;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制度得到改造;政治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变化: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等等。
(4)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创新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等。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终于结束。其标志性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
根据材料“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可知,经济制度得到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根据材料“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可知,工业化道路成效显著;经济迅速增长;政治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3)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1956年我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斗机歼—20”可知,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了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等等。
(4)
从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创新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