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南省2023年生物中考二轮复习用卷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鹤庆期中)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D.营养情况的好坏
2.(2019七上·成都期末)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蛋白质 C.组织 D.系统
3.(2018七上·紫金期中)在制作动物细胞模型中,所使用果脯代表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液
4.(2020·怀柔模拟)李安导演的电影《双子杀手》中的人物老享利和小克有着特殊的关系,小克是由老享利的一个体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物技术人工创造出来的,与多莉羊的诞生类似,小克诞生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
5.(2022七上·惠东期中)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分子 B.组织 C.器官 D.细胞
6.人们吃香蕉时,吃的是 ( )
A.细胞质 B.机械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7.(2018·中山模拟)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②是细胞质,其内液体称为细胞液
C.③是线粒体,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
D.④是液泡,溶解着多种物质
8.(2017七上·深圳期中)能够把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利用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9.(2021七上·盐田期末)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想要将视野下物象由甲转换为乙,则玻片的移动方向以及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暗 B.左上方 变暗
C.右下方 变暗 D.右下方 变亮
10.(2017七上·临沂期中)下列结构中,人体细胞没有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1.(2017·龙岩模拟)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物种
12.(2020七上·田家庵期中)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小写的字母“p”,正放后在显微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 )
A.b B.q C.d D.P
13.(2018·湛江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B.③表示细胞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D.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14.(2020七上·东台期中)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的两项生理活动,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的是( )
A.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化 B.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
C.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 D.①细胞分裂②细胞生长
15.(2019·枣庄模拟)小球藻、噬菌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遗传物质 D.细胞核
16.(2022七上·朔州月考)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细准焦螺旋
B.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
C.视野较暗——改用较大光圈或凹面镜
D.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17.(2021八下·禹州月考)如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I II III IV
A 运动系统 骨骼 关节 骨骼肌
B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裸子植物
C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D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A.A B.B C.C D.D
18.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②染色体数会减半
D.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
19.草履虫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 ).
A.自身从太阳光能中获取的能量
B.水中的温度透入细胞的能量
C.从食物泡中直接得到的能量
D.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20.有关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B.植物的叶片表皮、动物的血液都属于组织
C.植物的叶、花、果实和人体的皮肤都属于组织
D.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二、读图理解题
21.(2022七上·电白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其结构。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甲、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 ,使物像更加清晰。如果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 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刮取细胞前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
(3)观察上图可知,图中 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填写图中序号)
(4)甲、乙两细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5)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三、资料分析题
22.(2021七上·鞍山期末)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并回答问题:
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因为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因此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如果能控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们就可以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用于修复病损的器官,许多不治之症就可迎刃而解。
(1)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血细胞(如上左图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 。
(2)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 的根本原因。
(3)受精卵被称为“全能干细胞”,主要原因是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 的细胞。
(4)上图所示的是受精卵发育成人体的过程。由图可知,甲细胞通过 形成乙,在此过程中,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由甲形成丁,细胞需要经过 等三个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8七上·昭阳期中)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与观察步骤,请回答:
(1)进行①操作之前,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 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则需要滴加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
(2)第②步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 而影响观察。
(3)步骤③表示滴加 进行染色的步骤。
(4)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⑤转变为图⑥,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图 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5)观察时,若视野光线很弱时,应选用大光圈和 面反光镜。
五、综合题
24.(2022·曹县模拟)图一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四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一中由于A细胞没有 (填序号)的支持作用,所以它往往不呈方形。
(2)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结果“多莉”长得最像甲羊,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图一中细胞的 (填序号)中。
(3)在图一中C、F与D的结构相比,C、F的主要特征是 ;E与A,B,C,D、F相比,它的结构最简单,没有 。
(4)图二中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缺少的生物成分可以是图一中的 (填字母)。
(5)图三中,A,B,C,D构成了图二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中消费者为 (填字母)。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d,另一类是a和b,从生殖方式上看,其分类的依据是 。
(6)在图二中蛇与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四中 (填字母)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生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长大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的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其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X→2X→X.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答案】A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结构上看,植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动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从功能上看,细胞能独立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代谢的基本单位,具有分裂、遗传的功能,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故答案为:A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有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在做细胞模型时,塑料袋在最外面,包裹着内容物,起保护作用,故相当于细胞膜;山楂果脯在中间,圆形,相当于细胞核;周围的胶状物质则是相当于细胞质的琼脂,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简答,熟记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答案】C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性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生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生物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小克的诞生与多莉羊的诞生类似,因此小克诞生用到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C符合题意。
D.发酵技术一般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由微生物、有机物、培养基等在一定的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5.【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我们吃的香蕉属于果实,果实属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香蕉皮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基本组织,熟记名称和分布是关键:
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
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
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
7.【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①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细胞质,④液泡内液体称为细胞液,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但不是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细胞质内也能进行呼吸,C不符合题意;
D、④是液泡其内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 进行呼吸的场所,把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利用,可见C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由甲变为乙,是放大倍数变大,把物象移到了中央,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要移动装片,由于甲图物象在左上方,标本在右下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放大倍数后,视野会变暗,需调节光圈,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清晰,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
10.【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1.【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细胞分化如图:
.
故选:A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作用是起放大作用的,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因而在目镜中我们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像。因此,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小写的字母“p”,正放后在显微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d”。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13.【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A不符合题意;
B、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①表示细胞的生长,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C不符合题意;
D、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其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X→2X→X.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4.【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细胞联合在一起形 成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动物和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 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据上所述,图中①表示的是细胞数目增多属于细胞分裂;②表示的是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数目不变,属于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5.【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生物,也就没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B、D不符合题意;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但有遗传物质核酸。小球藻属于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都有完整的细胞结构,都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我们识记它们的结构,并能够通过比较找出异同。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视野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镜头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所以视野范围过小,要换低倍镜,B符合题意。
C.若室内光线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骼包括骨和关节,A不符合题意。
B.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属于被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DNA和基因不是并列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是并列关系,都属于无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8.【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①过程细胞由小变大,是细胞的生长过程,②过程是母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是细胞在形态、功能方面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因此本题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在于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是在细胞的生长、分裂的基础上产生的。
19.【答案】D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草履虫的营养方式。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不具备植物所拥有的从阳光中获取能量的能力;同时它不能吸收利用周围的热量;它的营养方式是通过食物泡从外界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及氧化后释放能量,剩下的残渣再有胞吐的方式排出体外。因此本题选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与掌握草履虫的营养方式。
20.【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种不同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而形成的;植物的叶片表皮属于上皮组织,动物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植物的叶、花、果实和人体的皮肤都属于器官;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1.【答案】(1)细准焦螺旋;左上方
(2)生理盐水
(3)乙;②③⑤
(4)线粒体
(5)5×10×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②细准焦螺旋,看到物像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在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如果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
(2)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应该滴加生理盐水。
(3)由分析可知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⑤细胞质;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④液泡和⑥叶绿体。
(4)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因此甲、乙两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要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应使放大倍数最小,因此选用目镜5×、物镜10×的组合。
【分析】1.甲图和乙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核,④为液泡,⑤为细胞质,⑥为叶绿体;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2.【答案】(1)分化
(2)组织
(3)所有类型
(4)细胞分裂;染色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1)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所以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2)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3)受精卵被称为全能干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4)甲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只有受精卵才能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乙,乙再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丙,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分娩产出,形成婴儿丁。可见人的新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甲→乙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由甲形成丁,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等过程。
【分析】人体或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
23.【答案】(1)清水;生理盐水
(2)气泡
(3)碘液
(4)D
(5)凹面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为保证滴加液体的适度,必须用滴管来向载玻片上滴加液体。因此,进行①操作之前,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则需要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2)第②步是盖盖玻片,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3)步骤③表示滴加碘液进行染色的步骤,有利于更好地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4)从图⑤转变为图⑥可以看出,图⑤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右下方,而图⑥中的图像比图⑤中的图像大,且在视野中央。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通过移动玻片使物像移到中央,并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③,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④;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即②;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会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①。因此, 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⑤转变为图⑥,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③→④→②→①。故选D。(5)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当视野中光线较强时,可选用平面镜或较小的光圈;当视野中光线弱时,选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因此,观察时,若视野光线很弱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盖盖玻片这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滴: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染:滴加碘液,使细胞染色减少其透明度,利于观察。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2、高倍镜的使用:(1)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2)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调节光圈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所以换用高倍镜的顺序是,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24.【答案】(1)①
(2)④
(3)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结构
(4)CDF
(5)abd;胎生(卵生)
(6)B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细胞的最外层没有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所以动物细胞往往不呈方形。
(2)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结果“多莉”长得最像甲羊,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图一中细胞的④细胞核中。
(3)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因此,在图一中C酵母菌、F霉菌与D细菌的结构相比,C、F的主要特征是有真正的细胞核;E病毒与A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C酵母菌、D细菌F霉相比,它的结构最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即图中的C酵母菌、D细菌和F霉菌。
(5)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含鼠的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可见abd属于消费者。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d即鼠,另一类是a和b,即蛇和鹰,分类的依据是生殖方式是胎生还是卵生。
(6)图四中,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共生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鹰、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分析】 ( 1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2)图一中C是酵母菌,D是细菌, E是病毒, F是青霉。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5)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一般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