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叙述正确的是( )
A.皇权与相权趋向平衡 B.地方机构层级逐步增多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D.制衡皇权的机制日趋完善一
2.【单选题】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3.【单选题】如图为冯印澄在新华社刊发的名为《魂牵梦绕》的漫画。漫画中两座哭泣的铜像离开家最有可能在( )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单选题】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进行救国救民的斗争史、探索史。下列事件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魏源 B.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C.黄海海战——刘永福 D.戊戌变法——曾国藩
5.【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今年新冠肺炎最肆虐的武汉地区时,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有关发生在武汉地区的相关史实,正确的选项是( )
①1873年8月由国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在此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报纸《昭文新报》
②洋务运动时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创办了湖北织布局和钢铁厂
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此爆发
④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此秘密召开了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总方针的“八七会议”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单选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
A.自强、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 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7.【单选题】“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8.【单选题】“(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 )
A.集中全力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B.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9.【单选题】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在(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单选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其中包括( )
①制造南京大屠杀 ②组建731细菌部队
③制造“皖南事变” ④推行“慰安妇”制度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单选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了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2.【单选题】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的重庆之行
A.消除了国共两党在和平建国上的分歧
B.凝聚国内民主力量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
C.改变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
D.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转向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
13.【单选题】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某场战役地图,该地图表明该战役(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4.【单选题】如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15.【单选题】1949年10月1日是值得全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在那一天,毛主席与一众党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旧民主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工农武装政权
16.【单选题】“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是
A.保家卫国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建设祖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17.【单选题】“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段话所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
18.【单选题】1954年,中印双发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使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19.【单选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可能出自(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上海公报》 D.《中日联合声明》
20.【单选题】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法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动“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1.【单选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2.【单选题】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3.【单选题】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其中,“九二共识”的内容指的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祖国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一国两制”政策
24.【单选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九十多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你根据图中关键词填出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名称,依次是( )
A.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①毛泽东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科学发展观
D.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
25.【单选题】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表达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D.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共计50分)
26.【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是因为它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 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及意义。(6分)
27.【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28.【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好。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会议?(2分)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分)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6分)
行知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版
考试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叙述正确的是( )
A.皇权与相权趋向平衡 B.地方机构层级逐步增多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D.制衡皇权的机制日趋完善一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C正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排除AD;地方层级并没有不断增多,排除B。
2.【单选题】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在汉朝,排除A项;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是在唐朝,排除CD项。故选B项。
3.【单选题】如图为冯印澄在新华社刊发的名为《魂牵梦绕》的漫画。漫画中两座哭泣的铜像离开家最有可能在( )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1860年占领北京,洗劫了圆明园,抢走了数不胜数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鼠首、兔首”,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侵略到北京,与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关,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侵略到北京,与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法、美等八个国家侵华战争,侵略到北京,当时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掉,排除D项。故选B项。
4.【单选题】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进行救国救民的斗争史、探索史。下列事件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魏源 B.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C.黄海海战——刘永福 D.戊戌变法——曾国藩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洪秀全领导的,B项正确;洋务运动主要由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主持,魏源是开眼看世界得先驱,排除A项;黄海海战主要是邓世昌等将领参加,刘永福主要成就建立黑旗军、抗法援越、坐镇台南、抗日保台,排除C项;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排除D项。故选B项。
5.【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今年新冠肺炎最肆虐的武汉地区时,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有关发生在武汉地区的相关史实,正确的选项是( )
①1873年8月由国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在此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报纸《昭文新报》
②洋务运动时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创办了湖北织布局和钢铁厂
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此爆发
④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此秘密召开了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总方针的“八七会议”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难易程度:中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最早报纸《昭文新报》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湖北织布局和钢铁厂的厂址,辛亥革命的首义和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八七会议”,均发生在武汉,说法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它三个组合,均有遗漏,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6.【单选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
A.自强、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 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即“德先生”与“赛先生”。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A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复宣传的维新思想,排除B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宣传的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7.【单选题】“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青岛”“国贼罢黜”“学生复课”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故答案为A;BCD均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8.【单选题】“(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 )
A.集中全力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B.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单选题】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在(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顽强地与日军展开血战。因此这一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A项正确;太原会战在山西,排除B项;徐州会战在山东和江苏北部,排除C项;武汉会战在武汉,排除D项。故选A项。
10.【单选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其中包括( )
①制造南京大屠杀 ②组建731细菌部队
③制造“皖南事变” ④推行“慰安妇”制度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所学,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①所述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暴行;1938年,日军组建731细菌部队,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②所述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暴行;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③所述不是日军所为;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④所述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暴行。综上,①②④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暴行,B项正确;③不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暴行,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11.【单选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了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于1938年发表了《论持久战》,C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在井冈山时期,故AB错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发表是在1945年,故D错误。故选C。
12.【单选题】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的重庆之行
A.消除了国共两党在和平建国上的分歧
B.凝聚国内民主力量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
C.改变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
D.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转向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
答案:D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此处“重庆之行”即重庆谈判可知,毛泽东重庆之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签署了《双十协定》,D项正确;重庆谈判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共两党的分歧并未消除,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局面并未改变,排除A、C两项;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推动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凝聚与发展,为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时并未建立,排除B项。故选D项。
13.【单选题】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某场战役地图,该地图表明该战役(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依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的某场战役地图”,结合图示“晋冀鲁豫”,“大别山”等信息,可得出该战役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三大战役,排除B项;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至1947年2月即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4.【单选题】如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主题的宣传单,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C项正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在1945年取得胜利,排除A项;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向炮口要饭吃》等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15.【单选题】1949年10月1日是值得全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在那一天,毛主席与一众党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旧民主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工农武装政权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依据材料“1949年10月1日是值得全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在那一天,毛主席与一众党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可知,新中国成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B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五四运动之前,我国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工农武装政权是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6.【单选题】“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是
A.保家卫国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建设祖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依据材料“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是保家卫国,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B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排除;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是保家卫国,而非建设祖国,排除C项;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明显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7.【单选题】“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段话所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可知,当时我国政府不承认旧中国与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项正确;这段话体现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单选题】1954年,中印双发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使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可分析出该原则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C项正确;当时尚未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也未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排除B项;与使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外交高潮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单选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可能出自(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上海公报》 D.《中日联合声明》答案:B
难易程度:难
【详解】根据“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符合题意,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的参与国有些是西方国家,他们没有遭遇殖民主义迫害,排除A项;C项与中美关系有关,D项与中日关系有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0.【单选题】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法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动“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向社会主义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发动“大跃进”和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排除C、D项。故选B项。
21.【单选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B项;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2.【单选题】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难易程度:中
【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取消了列强在华的特权,排除B项;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属于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23.【单选题】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其中,“九二共识”的内容指的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祖国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一国两制”政策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及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排除B项;加强两岸合作交流符合“九二共识”的内容,但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提出的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4.【单选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九十多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你根据图中关键词填出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名称,依次是( )
A.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①毛泽东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科学发展观
D.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
答案:D
难易程度:中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邓小平理论,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科学发展观,故图中①②③对应的依次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D项正确;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并非“建设什么样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是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与图中列举的三个关键词不符,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词是“建设什么样的党”,不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5.【单选题】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表达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D.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答案:A
难易程度:中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BCD项都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坚持的原则或者做法,但与材料强调“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共计50分)
26.{{【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是因为它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 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及意义。(6分)
【答案】(1)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阻挠;遭到西方列强的限制;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没有根本改变封建制度。
(2)事件∶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影响∶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中共一大,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难易程度:中
【详解】(1)根据“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可知这场自救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根据“它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阻挠,西方列强的限制;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没有根本改变封建制度。
(2)根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梁启超”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
(3)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27.{{【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主要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④综合国力的提高。
难易程度:中
【详解】(1)外交方针:根据“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政策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重要影响:根据“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主要原因:可从新中国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综合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总结。}}
28.{{【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好。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会议?(2分)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分)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6分)
【答案】(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难易程度:中
【详解】(1)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结合所学可知,本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所学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转移,即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图一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是要增加企业活力。图三是对外开放的进行。材料三反映了在21世纪,我国市场在国家资源配制中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已经建立。
(3)材料中的数据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发展、城市(城镇)化、信息技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