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2 17:17:0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七下·沂源期末) 某校以研学流行为目的组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活动。如图为中国四大分区及研学路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5个站点城市(  )
A.均位于地势第一阶梯 B.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C.分散分布在四大分区 D.在丙地区分布的最多
2. 甲、乙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3. 拉萨、上海两地夏季均温不同,景观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022七下·安次期末) 有学者根据中国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将“美丽中国”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沃野千里,麦浪滚滚
B.“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黄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5. 图示各区域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对外交通不便——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连
B.“银色中国”传统民居窑洞——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地势平坦开阔
C.“黄色中国”限定放牧范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保证草场恢复
D.“绿色中国”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2021七下·朝阳期末)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为秦岭—淮河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秦岭(  )
A.地处热带 B.是7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C.南北延伸 D.是南方、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一线(  )
A.北侧终年高温,四季常绿 B.北侧降水量大,河湖众多
C.南侧冬季寒冷,河流结冰 D.南侧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2021七下·广宁期末)雄奇险峻的秦岭、大巴山阻挡了秦巴地区人们的致富脚步。2017年12月6日,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大巴山的西成客运高铁专线开通,西安至成都行车时间由16小时缩短至3小时,带动了沿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完成下列小小题。
8.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雪峰连绵 B.崇山峻岭 C.千沟万壑 D.沙丘绵延
9.秦岭是我国的(  )
A.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 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C.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分界线 D.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10.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西成高铁沿线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B.减少了西安民众到成都游览三国遗迹的机会
C.极大地促进了西安、成都两地间的货物运输
D.在西安吃完羊肉泡馍,1小时后到成都购物
(2022七下·沂源期末) 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北方地区各地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
A.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盛产大豆,②地盛产油菜
B.①地以平原为主,②地以高原为主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2022七下·乐昌期末)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山脉,山脉之间是谷地和盆地。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 游客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时,发现公路两旁很多的山上仍然有皑皑积雪,说明当地(  )
A.降水丰富、湿润 B.海拔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开阔 D.植被稀疏、荒凉
14. 游客在旅游时发现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河谷(  )
A.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 B.地势较高,降水丰富
C.光照比高原其他地区多 D.人口密集,劳动力多
15. 游客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时,可带回的特色产品是(  )
A.鲜花饼 B.芒果干 C.葡萄干 D.牦牛干
(2022七下·乐昌期末) 沪昆高铁开通后,从上海到昆明只需10小时,两地朝发夕至,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之一。读“沪昆高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上海与昆明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云贵高原
17. 10月乘坐沪昆高铁可见到的景观是(  )
A.一望无际麦金黄 B.河网密布稻花香
C.冰川纵横冻土广 D.风吹草低见牛羊
18. 与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是(  )
A.速度更快,耗时更短
B.受天气影响小,更准时
C.高铁站多位于市中心,出行方便
D.一次可搭载乘客人数更少
(2023八上·四平期末)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甲地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
A.哈密瓜 B.荔枝 C.苹果 D.柑橘
20.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A.950mm B.650mm C.450mm D.150mm
(2023八上·阳西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结构图,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东北区
22.青藏区耕地面积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寒区,冻土荒漠广布 B.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
C.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二、综合题
23.(2022七下·淮阳期末)结合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西两侧地理特征差异图和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a   为主,以东的主要农业部门是b   。
(2)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多为c   。
(3)秦岭—淮河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d   。
(4)北京属于   气候。
(5)据北京气候资料图分析,其所在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6)下列农作物中,集中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是____。
①甜菜②花生③甘蔗④油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2022七下·封开期中)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主要利用类型是   ,其中A是   ,B是   ,C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2)区域A和B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为分界线。
25.(2023七下·东平开学考)贝贝同学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后,绘制了甲图和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贝发现绘制的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甲)中有两种地形类型名称写反了,请你帮他改正过来:将   (填地形类型名称)互换位置。改正后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改正后该图反映了中国的地形特点是   。
(2)如果给乙图命名,最合适的是   (地形与植被的关系/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移动的方向)。若使乙图更科学、规范,可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处标注   (填山脉名称)。
(3)读乙图,   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该作物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族饮食“四宝”,能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据乙图可推断出   。(填序号,双选)
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地势低
③我国青藏高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小 ④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26.(2022七下·鼎湖期末)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山脉②是   ,山脉东侧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2)图中铁路线①是   ,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   。
(3)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两个工业基地是   ,   。
(4)读右图,归纳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
(5)读图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降水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据图可知,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西北地区。图中5个站点城市仅有拉萨位于地势第一阶梯,A错误;仅有上海位于秦岭—淮河以南,B错误;分散分布在四大分区,C正确;在丁地区分布的最多,D错误。故答案为:C。
2.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度等温线,800mm年降水线,南北两侧气候有所不同,水文特征、植被类型、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以及主要农作物等有明显差异。所以确定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故答案为:B。地形、河流、植被均不是其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低平,气温较高,两地夏季均温不同,景观差异很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D错误;拉萨、上海两地纬度相当,B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4.B
5.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4.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盛产小麦;“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5.“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新疆地区传统的引水灌溉工程是坎儿井;故A错误。 “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这里雪山纵横,对外交通不便;该地区海拔高受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少;传统民居窑洞是指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B错误。 “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不是牧区,故C错误。 “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这里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故D正确。
【答案】6.D
7.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6.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错误,秦岭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重合,故B错误。秦岭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故C错误。秦岭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7.秦岭—淮河一线北侧为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故A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纬北方地区,降水较南方地区少,故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故C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B
9.B
1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本题考查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崇山峻岭。雪峰连绵是青藏地区的特点;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特点; 沙丘绵延是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秦岭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分界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都不通过秦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 促进西成高铁沿线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A符合题意;
B. 增加了西安民众到成都游览三国遗迹的机会,B不符合题意;
C. 极大地促进了西安、成都两地间的旅客运输,C不符合题意;
D. 在西安吃完羊肉泡馍,3小时后到成都购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1月0℃等温线)以北,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A正确。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山地等,B错误。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错误。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误。故答案为:A。
12.由图可知,①是东北平原,②是华北平原,B错误。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A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黑土为主,华北平原是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以黄土为主,C正确。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位于北方地区,都是以旱地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B
14.A
15.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青藏地区的两大农业区:青海省的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3)青藏地区的三大牲畜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珍惜动物的藏羚羊、雪豹、野驴;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13.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游客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时,发现公路两旁很多的山上仍然有皑皑积雪,说明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故答案为:B。
14.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A正确,B错误;河谷地区光照比高原其他地区要少,C错误;劳动力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A。
15.青藏高原的农业主要是畜牧业,其主要的牲畜是牦牛,所以游客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时,可带回的特色产品是牦牛干,D正确;鲜花饼是云南昆明的特产美食,A错误;芒果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B错误;葡萄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产品,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B
17.B
18.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1)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是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雪峰山,地形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广泛。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南临渤海,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分。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平原上有些低地常年积水,成为沼泽地。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四川盆地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3)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等。
16.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昆明处于云南省,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小麦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地区,而沪昆高铁所经过的地区为中国的南方地区,故A错误;南方地区水网密布,加之当地的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所以当地广泛种植水稻作为粮食作物,10月,可看到稻花香,故B正确;冰川纵横冻土广,主要见于中国的青藏地区,沪昆高铁不经过青藏地区,故C错误;风吹草地见牛羊,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8.与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是受天气的影响较少,更准时,故B正确;飞机的速度比高铁快,故A错误;高铁站一般位于郊区,故C错误;与飞机相比,高铁一次所搭乘的乘客较多,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9.C
2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2)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地位于秦岭以北,位于北方地区,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苹果。哈密瓜是西北地区的水果;荔枝、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乙地位于秦岭以南,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在800毫米以上。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21.D
2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因此,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
21.根据题意可知, 图中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读图分析可知, 东北区耕地等级数值最小,因此耕地质量最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读图分析可知, 青藏区耕地面积少。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位于高寒区,冻土荒漠广布。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答案】(1)草地;种植业
(2)旱地
(3)水稻
(4)温带季风
(5)夏秋多,冬春少,时间变化大
(6)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1)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主要属于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以a草地为主;按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原则,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以东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主要农业类型是种植业。
(2)我国东部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地区耕地以c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d水稻。
(4)由北京市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北京市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
(5)由北京市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6)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为主,以下四种农作物中,甘蔗和油菜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甜菜和花生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如下: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所占面积较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在全国可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面积大。
(2)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是: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一月份0度等温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 ;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4.【答案】(1)耕地;水田;旱地;草地
(2)秦岭(山脉);淮河(河流)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位于南方地区,是水田;B位于北方地区,是旱地,都属于耕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位于青藏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方地区,B位于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故答案为:(1)耕地;水田;旱地;草地;(2)秦岭—淮河。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5.【答案】(1)山地和丘陵;2/3;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太行山脉
(3)青稞;①④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山地面积约占33%,丘陵面积约占10%,故山地和丘陵位置互换。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及低缓的高原的合称,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图中反映出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图乙中展示了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如果给图起个图名,最合适的是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青藏地区许多农作物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该作物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族饮食“四宝”,能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由图乙可以推断出: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②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故①④正确;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地势高,故②错误;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大,故③错误。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
(2)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6.【答案】(1)太行山;小麦
(2)陇海线;京沪线
(3)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4)沈阳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
(5)海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雄厚的工业基础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左图中山脉②是太行山,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读图,结合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可知, 图中铁路线①是陇海线,从兰州到连云港;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京沪线。
(3)读图,结合我国工业分布图可知, 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两个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4)根据右图归纳可知,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是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 。
(5) 读图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濒临渤海,有铁路经过,海陆交通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
故答案为:(1)太行山;小麦;(2)陇海线;京沪线;(3)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4) 沈阳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5) 海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雄厚的工业基础。
【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2)我国东西向的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有: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3)我国东部沿海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其中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本题考查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七下·沂源期末) 某校以研学流行为目的组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活动。如图为中国四大分区及研学路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5个站点城市(  )
A.均位于地势第一阶梯 B.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C.分散分布在四大分区 D.在丙地区分布的最多
2. 甲、乙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3. 拉萨、上海两地夏季均温不同,景观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降水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据图可知,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西北地区。图中5个站点城市仅有拉萨位于地势第一阶梯,A错误;仅有上海位于秦岭—淮河以南,B错误;分散分布在四大分区,C正确;在丁地区分布的最多,D错误。故答案为:C。
2.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度等温线,800mm年降水线,南北两侧气候有所不同,水文特征、植被类型、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以及主要农作物等有明显差异。所以确定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故答案为:B。地形、河流、植被均不是其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低平,气温较高,两地夏季均温不同,景观差异很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D错误;拉萨、上海两地纬度相当,B错误。故答案为:C。
(2022七下·安次期末) 有学者根据中国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将“美丽中国”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沃野千里,麦浪滚滚
B.“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黄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5. 图示各区域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对外交通不便——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连
B.“银色中国”传统民居窑洞——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地势平坦开阔
C.“黄色中国”限定放牧范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保证草场恢复
D.“绿色中国”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答案】4.B
5.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4.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盛产小麦;“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5.“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新疆地区传统的引水灌溉工程是坎儿井;故A错误。 “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这里雪山纵横,对外交通不便;该地区海拔高受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少;传统民居窑洞是指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B错误。 “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不是牧区,故C错误。 “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这里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故D正确。
(2021七下·朝阳期末)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为秦岭—淮河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秦岭(  )
A.地处热带 B.是7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C.南北延伸 D.是南方、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一线(  )
A.北侧终年高温,四季常绿 B.北侧降水量大,河湖众多
C.南侧冬季寒冷,河流结冰 D.南侧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答案】6.D
7.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6.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错误,秦岭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重合,故B错误。秦岭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故C错误。秦岭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7.秦岭—淮河一线北侧为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故A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纬北方地区,降水较南方地区少,故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故C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七下·广宁期末)雄奇险峻的秦岭、大巴山阻挡了秦巴地区人们的致富脚步。2017年12月6日,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大巴山的西成客运高铁专线开通,西安至成都行车时间由16小时缩短至3小时,带动了沿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完成下列小小题。
8.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雪峰连绵 B.崇山峻岭 C.千沟万壑 D.沙丘绵延
9.秦岭是我国的(  )
A.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 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C.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分界线 D.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10.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西成高铁沿线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B.减少了西安民众到成都游览三国遗迹的机会
C.极大地促进了西安、成都两地间的货物运输
D.在西安吃完羊肉泡馍,1小时后到成都购物
【答案】8.B
9.B
1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本题考查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巴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崇山峻岭。雪峰连绵是青藏地区的特点;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特点; 沙丘绵延是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秦岭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分界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都不通过秦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西成高铁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 促进西成高铁沿线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A符合题意;
B. 增加了西安民众到成都游览三国遗迹的机会,B不符合题意;
C. 极大地促进了西安、成都两地间的旅客运输,C不符合题意;
D. 在西安吃完羊肉泡馍,3小时后到成都购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2七下·沂源期末) 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北方地区各地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
A.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盛产大豆,②地盛产油菜
B.①地以平原为主,②地以高原为主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1月0℃等温线)以北,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A正确。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山地等,B错误。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错误。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误。故答案为:A。
12.由图可知,①是东北平原,②是华北平原,B错误。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A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黑土为主,华北平原是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以黄土为主,C正确。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位于北方地区,都是以旱地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七下·乐昌期末)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山脉,山脉之间是谷地和盆地。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 游客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时,发现公路两旁很多的山上仍然有皑皑积雪,说明当地(  )
A.降水丰富、湿润 B.海拔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开阔 D.植被稀疏、荒凉
14. 游客在旅游时发现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河谷(  )
A.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 B.地势较高,降水丰富
C.光照比高原其他地区多 D.人口密集,劳动力多
15. 游客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时,可带回的特色产品是(  )
A.鲜花饼 B.芒果干 C.葡萄干 D.牦牛干
【答案】13.B
14.A
15.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青藏地区的两大农业区:青海省的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3)青藏地区的三大牲畜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珍惜动物的藏羚羊、雪豹、野驴;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13.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游客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时,发现公路两旁很多的山上仍然有皑皑积雪,说明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故答案为:B。
14.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A正确,B错误;河谷地区光照比高原其他地区要少,C错误;劳动力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A。
15.青藏高原的农业主要是畜牧业,其主要的牲畜是牦牛,所以游客们前往青藏高原旅游时,可带回的特色产品是牦牛干,D正确;鲜花饼是云南昆明的特产美食,A错误;芒果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B错误;葡萄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产品,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七下·乐昌期末) 沪昆高铁开通后,从上海到昆明只需10小时,两地朝发夕至,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之一。读“沪昆高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上海与昆明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云贵高原
17. 10月乘坐沪昆高铁可见到的景观是(  )
A.一望无际麦金黄 B.河网密布稻花香
C.冰川纵横冻土广 D.风吹草低见牛羊
18. 与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是(  )
A.速度更快,耗时更短
B.受天气影响小,更准时
C.高铁站多位于市中心,出行方便
D.一次可搭载乘客人数更少
【答案】16.B
17.B
18.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1)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是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雪峰山,地形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广泛。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南临渤海,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分。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平原上有些低地常年积水,成为沼泽地。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四川盆地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3)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等。
16.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昆明处于云南省,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小麦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地区,而沪昆高铁所经过的地区为中国的南方地区,故A错误;南方地区水网密布,加之当地的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所以当地广泛种植水稻作为粮食作物,10月,可看到稻花香,故B正确;冰川纵横冻土广,主要见于中国的青藏地区,沪昆高铁不经过青藏地区,故C错误;风吹草地见牛羊,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8.与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是受天气的影响较少,更准时,故B正确;飞机的速度比高铁快,故A错误;高铁站一般位于郊区,故C错误;与飞机相比,高铁一次所搭乘的乘客较多,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八上·四平期末)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甲地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
A.哈密瓜 B.荔枝 C.苹果 D.柑橘
20.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A.950mm B.650mm C.450mm D.150mm
【答案】19.C
2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2)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地位于秦岭以北,位于北方地区,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苹果。哈密瓜是西北地区的水果;荔枝、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乙地位于秦岭以南,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在800毫米以上。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3八上·阳西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结构图,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东北区
22.青藏区耕地面积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寒区,冻土荒漠广布 B.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
C.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答案】21.D
2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因此,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
21.根据题意可知, 图中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读图分析可知, 东北区耕地等级数值最小,因此耕地质量最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读图分析可知, 青藏区耕地面积少。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位于高寒区,冻土荒漠广布。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3.(2022七下·淮阳期末)结合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西两侧地理特征差异图和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a   为主,以东的主要农业部门是b   。
(2)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多为c   。
(3)秦岭—淮河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d   。
(4)北京属于   气候。
(5)据北京气候资料图分析,其所在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6)下列农作物中,集中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是____。
①甜菜②花生③甘蔗④油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草地;种植业
(2)旱地
(3)水稻
(4)温带季风
(5)夏秋多,冬春少,时间变化大
(6)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1)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主要属于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以a草地为主;按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原则,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以东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主要农业类型是种植业。
(2)我国东部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地区耕地以c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d水稻。
(4)由北京市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北京市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
(5)由北京市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6)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为主,以下四种农作物中,甘蔗和油菜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甜菜和花生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如下: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所占面积较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在全国可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面积大。
(2)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是: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一月份0度等温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 ;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4.(2022七下·封开期中)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主要利用类型是   ,其中A是   ,B是   ,C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2)区域A和B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为分界线。
【答案】(1)耕地;水田;旱地;草地
(2)秦岭(山脉);淮河(河流)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位于南方地区,是水田;B位于北方地区,是旱地,都属于耕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位于青藏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方地区,B位于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故答案为:(1)耕地;水田;旱地;草地;(2)秦岭—淮河。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5.(2023七下·东平开学考)贝贝同学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后,绘制了甲图和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贝发现绘制的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甲)中有两种地形类型名称写反了,请你帮他改正过来:将   (填地形类型名称)互换位置。改正后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改正后该图反映了中国的地形特点是   。
(2)如果给乙图命名,最合适的是   (地形与植被的关系/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移动的方向)。若使乙图更科学、规范,可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处标注   (填山脉名称)。
(3)读乙图,   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该作物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族饮食“四宝”,能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据乙图可推断出   。(填序号,双选)
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地势低
③我国青藏高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小 ④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答案】(1)山地和丘陵;2/3;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太行山脉
(3)青稞;①④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山地面积约占33%,丘陵面积约占10%,故山地和丘陵位置互换。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及低缓的高原的合称,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图中反映出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图乙中展示了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如果给图起个图名,最合适的是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青藏地区许多农作物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该作物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族饮食“四宝”,能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由图乙可以推断出: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②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故①④正确;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地势高,故②错误;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大,故③错误。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
(2)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6.(2022七下·鼎湖期末)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山脉②是   ,山脉东侧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2)图中铁路线①是   ,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   。
(3)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两个工业基地是   ,   。
(4)读右图,归纳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
(5)读图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太行山;小麦
(2)陇海线;京沪线
(3)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4)沈阳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
(5)海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雄厚的工业基础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左图中山脉②是太行山,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读图,结合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可知, 图中铁路线①是陇海线,从兰州到连云港;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京沪线。
(3)读图,结合我国工业分布图可知, 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两个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4)根据右图归纳可知,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是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 。
(5) 读图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濒临渤海,有铁路经过,海陆交通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
故答案为:(1)太行山;小麦;(2)陇海线;京沪线;(3)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4) 沈阳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是主导工业部门;(5) 海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雄厚的工业基础。
【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2)我国东西向的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有: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3)我国东部沿海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其中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本题考查沈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