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槐荫期末)下列全部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是( )
①地形②交通③工业④农业⑤气候⑥植被⑦人口⑧河流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⑧ D.②③④⑦
【答案】C
【知识点】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交通、工业、农业属于人文地理要素,故①⑤⑥⑧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植被、生物、资源、灾害、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线、行政界限、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科技、文化等。
2.(2020七下·英德期中)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穿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的生活,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干燥,是干旱的草原地带
B.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C.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
D.雨水多,河湖多
【答案】A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西亚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多喜欢穿白色宽大的长袍,白色可以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住在帐篷里,是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答案为:A。
【点评】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
3.(2020七下·自贡开学考)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即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2016年8月5日晚19:55分(当地时间)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小明在看开幕式时,发现了很多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观众和运动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观众和运动员主要来自:( )
A.亚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亚洲东部 D.大洋洲
(2)他们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风俗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美观休闲能保暖 B.地形崎岖易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 D.狩猎探险真方便
(3)他们信仰的宗教主要为:(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1)亚洲西部的多家多属于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信仰的宗教,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故答案为:A。(2)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白天日照强烈、气温高的气候条件,故答案为:C。(3)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道教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故答案为:C。
【点评】(1)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2)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当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多为终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阳光强烈。
4.(2019七下·江北期中)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降水丰沛 C.气候寒冷 D.多火山地震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是寒带气候,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景观。北方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分布比较少,人们的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历史上的人们多以水运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所以有南船北马的说法。
5.(2019七下·交城期中)他们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风俗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美观休闲能保暖 B.地形崎岖易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 D.狩猎探险真方便
【答案】C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所以中东的居民身穿白色长袍,这样可以反射太阳光线,降低体内温度,而且中东居民也头戴白色头巾,这样可以减少抵御风沙,C对,ABD错。故答案为:C。
【点评】“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6.(2019七下·黄石期中)我国八大菜系中以麻辣、厚味著称的是( )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皖菜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我国各地的菜系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有各的特色,如麻辣、厚味著称的是川菜,因为四川地区气候潮湿,光照不足,通过辣来祛湿气,故答案为:B。
【点评】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以亚热带季风候为主,总体气候宜人。
7.(2019七下·梅县月考)“世界客都”梅州地区的特色民居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从图中可知,甲是客家的土楼;乙是黄土高原的窑洞;丙是高脚楼,丁是蒙古包。故A符合题意。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8.(2018七下·梅江月考)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 )
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④必要的食物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必要的衣物;常用的必备药品;照相机、摄像机、指南针等;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根据题意选A.
【点评】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必要的衣物;常用的必备药品;照相机、摄像机、指南针等;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9.(2018七下·梅江月考)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地方文化是各地旅游的主要方面,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俗都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兴起及发展,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创造了大量财富。
10.(2018七下·漯河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历史文物 B.风土民俗 C.粮食作物 D.风味佳肴
【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粮食作物的类型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是有关的,粮食作物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文物、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1.(2017七下·封开期中)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
A.山东泰山 B.北京故宫
C.安徽黄山 D.山西平遥古城
【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 我国已有41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件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东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没有难度,要求学生记住我国哪些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清楚哪个是第一个被列入的。
12.(2016七下·大埔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的是( )
A.历史文物 B.古典建筑
C.风土民俗 D.普通话的推广
【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历史文物、古典建筑、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而普通话的推广属于政府行为。
故选:D。
13.(2022七下·安次期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旅游景区是( )
A.西岳华山 B.安徽黄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嵋山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黄山集中了国内许多名山的特点,宛如秀美的中国山水画,更以怪石、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而驰誉天下,过去曾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B正确;排除ACD,选B。
【点评】五岳分别是位于河南省郑州的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山东省泰安的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陕西省渭南的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湖南省衡阳的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山西省大同的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
14.(2021七下·莲湖期中)旅游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为( )
A.综合服务业 B.信息服务业 C.无烟工业 D.无地农业
【答案】C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旅游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不会产生工业污染,可以带动餐饮、酒店、交通、购物等行业发展,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将是朝阳产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业的主要功能:
(一)经济功能。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二)生态功能。旅游业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三)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
(四)交流功能。
(五)休闲功能。
(六)教育功能。
15.(2020七下·安陆期末)下列旅游路线与项目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去山东游览“五岳之尊”—泰山
B.到福建游览“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泰宁
C.去陕西游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D.到江西游览“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以上四条旅游路线中,去山东游览“五岳之尊”—泰山是正确的,故A正确。到福建游览“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泰宁也是正确的,故B正确。去陕西游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正确的,故C正确。黄山位于安徽,而不在江西,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16.(2019七下·高要期中)下列旅游活动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
①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摔跤比赛
②在中山陵音乐台举办音乐会
③到西藏观雪域风光,顺便挖点冬虫夏草
④到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捕获猎物,品尝野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摔跤是内蒙古的传统运动,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摔跤比赛,故①不符合题意;在中山陵音乐台举办音乐会,故②不符合题意;到西藏观雪域风光,顺便挖点冬虫夏草,会破坏生态环境,是不文明的行为,故③符合题意;到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捕获猎物,品尝野味,会破坏生态平衡,是不文明的行为,故④符合题意;故③④符合。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17.(2019七下·高要期中)关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C.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D.加大了环境污染,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依据题意,ABC不符合,D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旅游业的主要功能:
(一)经济功能。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二)生态功能。旅游业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三)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
(四)交流功能。
(五)休闲功能。
(六)教育功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8.(2019七下·高要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
A.遵纪守法
B.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C.废物装进垃圾袋
D.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
【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属于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资源产生了破坏。
故答案为:D
【点评】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二、综合题
19.(2019七下·鹿邑期中)读两个民族服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 (显著、不显著),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 。
(2)甲图是 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 作用,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 。
(3)乙图是 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 。
【答案】(1)显著;自然环境
(2)蒙古;防寒;蒙古包
(3)傣;傣族竹楼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1)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将近跨50个纬度,南北温差大,为了舒适性,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2)读图可知,甲图是蒙古族的民族服饰,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和牧业生产而创造的蒙古包,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较方便,制作简单、易拆装,抵御风寒,便于游牧。(3)乙图是傣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傣族主要生活在气候湿热地区,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3)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20.(2016七下·扶沟期中)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甲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乙 50 1200美元 25 10 2 0.8
丙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
(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 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 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 城。
(2)如表反映了 与 之间的关系。
【答案】(1)甲;丙;甲
(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1)读表可得,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甲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丙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甲城。(2)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表反映了生活经济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1)甲;丙;甲;(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点评】据表中不同项目的数据读图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旅游的发展,读表理解解答即可。
1 / 1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槐荫期末)下列全部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是( )
①地形②交通③工业④农业⑤气候⑥植被⑦人口⑧河流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⑧ D.②③④⑦
2.(2020七下·英德期中)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穿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的生活,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干燥,是干旱的草原地带
B.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C.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
D.雨水多,河湖多
3.(2020七下·自贡开学考)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即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2016年8月5日晚19:55分(当地时间)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小明在看开幕式时,发现了很多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观众和运动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观众和运动员主要来自:( )
A.亚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亚洲东部 D.大洋洲
(2)他们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风俗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美观休闲能保暖 B.地形崎岖易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 D.狩猎探险真方便
(3)他们信仰的宗教主要为:(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2019七下·江北期中)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降水丰沛 C.气候寒冷 D.多火山地震
5.(2019七下·交城期中)他们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风俗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美观休闲能保暖 B.地形崎岖易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 D.狩猎探险真方便
6.(2019七下·黄石期中)我国八大菜系中以麻辣、厚味著称的是( )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皖菜
7.(2019七下·梅县月考)“世界客都”梅州地区的特色民居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8.(2018七下·梅江月考)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 )
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④必要的食物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9.(2018七下·梅江月考)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0.(2018七下·漯河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历史文物 B.风土民俗 C.粮食作物 D.风味佳肴
11.(2017七下·封开期中)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
A.山东泰山 B.北京故宫
C.安徽黄山 D.山西平遥古城
12.(2016七下·大埔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的是( )
A.历史文物 B.古典建筑
C.风土民俗 D.普通话的推广
13.(2022七下·安次期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旅游景区是( )
A.西岳华山 B.安徽黄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嵋山
14.(2021七下·莲湖期中)旅游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为( )
A.综合服务业 B.信息服务业 C.无烟工业 D.无地农业
15.(2020七下·安陆期末)下列旅游路线与项目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去山东游览“五岳之尊”—泰山
B.到福建游览“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泰宁
C.去陕西游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D.到江西游览“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16.(2019七下·高要期中)下列旅游活动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
①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摔跤比赛
②在中山陵音乐台举办音乐会
③到西藏观雪域风光,顺便挖点冬虫夏草
④到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捕获猎物,品尝野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2019七下·高要期中)关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C.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D.加大了环境污染,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2019七下·高要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
A.遵纪守法
B.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C.废物装进垃圾袋
D.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
二、综合题
19.(2019七下·鹿邑期中)读两个民族服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 (显著、不显著),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 。
(2)甲图是 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 作用,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 。
(3)乙图是 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 。
20.(2016七下·扶沟期中)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甲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乙 50 1200美元 25 10 2 0.8
丙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
(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 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 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 城。
(2)如表反映了 与 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交通、工业、农业属于人文地理要素,故①⑤⑥⑧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植被、生物、资源、灾害、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线、行政界限、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科技、文化等。
2.【答案】A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西亚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多喜欢穿白色宽大的长袍,白色可以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住在帐篷里,是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答案为:A。
【点评】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
3.【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1)亚洲西部的多家多属于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信仰的宗教,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故答案为:A。(2)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白天日照强烈、气温高的气候条件,故答案为:C。(3)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道教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故答案为:C。
【点评】(1)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2)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当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多为终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阳光强烈。
4.【答案】C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是寒带气候,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景观。北方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分布比较少,人们的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历史上的人们多以水运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所以有南船北马的说法。
5.【答案】C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所以中东的居民身穿白色长袍,这样可以反射太阳光线,降低体内温度,而且中东居民也头戴白色头巾,这样可以减少抵御风沙,C对,ABD错。故答案为:C。
【点评】“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6.【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我国各地的菜系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有各的特色,如麻辣、厚味著称的是川菜,因为四川地区气候潮湿,光照不足,通过辣来祛湿气,故答案为:B。
【点评】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以亚热带季风候为主,总体气候宜人。
7.【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从图中可知,甲是客家的土楼;乙是黄土高原的窑洞;丙是高脚楼,丁是蒙古包。故A符合题意。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8.【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必要的衣物;常用的必备药品;照相机、摄像机、指南针等;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根据题意选A.
【点评】远距离旅行应该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必要的衣物;常用的必备药品;照相机、摄像机、指南针等;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9.【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地方文化是各地旅游的主要方面,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俗都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兴起及发展,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创造了大量财富。
10.【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粮食作物的类型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是有关的,粮食作物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文物、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 我国已有41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件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东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没有难度,要求学生记住我国哪些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清楚哪个是第一个被列入的。
12.【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历史文物、古典建筑、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而普通话的推广属于政府行为。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黄山集中了国内许多名山的特点,宛如秀美的中国山水画,更以怪石、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而驰誉天下,过去曾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B正确;排除ACD,选B。
【点评】五岳分别是位于河南省郑州的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山东省泰安的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陕西省渭南的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湖南省衡阳的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山西省大同的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
14.【答案】C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旅游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不会产生工业污染,可以带动餐饮、酒店、交通、购物等行业发展,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将是朝阳产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业的主要功能:
(一)经济功能。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二)生态功能。旅游业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三)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
(四)交流功能。
(五)休闲功能。
(六)教育功能。
15.【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以上四条旅游路线中,去山东游览“五岳之尊”—泰山是正确的,故A正确。到福建游览“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泰宁也是正确的,故B正确。去陕西游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正确的,故C正确。黄山位于安徽,而不在江西,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16.【答案】C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摔跤是内蒙古的传统运动,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摔跤比赛,故①不符合题意;在中山陵音乐台举办音乐会,故②不符合题意;到西藏观雪域风光,顺便挖点冬虫夏草,会破坏生态环境,是不文明的行为,故③符合题意;到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捕获猎物,品尝野味,会破坏生态平衡,是不文明的行为,故④符合题意;故③④符合。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17.【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依据题意,ABC不符合,D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旅游业的主要功能:
(一)经济功能。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二)生态功能。旅游业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三)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
(四)交流功能。
(五)休闲功能。
(六)教育功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8.【答案】D
【知识点】设计旅游方案
【解析】【分析】解: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属于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资源产生了破坏。
故答案为:D
【点评】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19.【答案】(1)显著;自然环境
(2)蒙古;防寒;蒙古包
(3)傣;傣族竹楼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1)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将近跨50个纬度,南北温差大,为了舒适性,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2)读图可知,甲图是蒙古族的民族服饰,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和牧业生产而创造的蒙古包,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较方便,制作简单、易拆装,抵御风寒,便于游牧。(3)乙图是傣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傣族主要生活在气候湿热地区,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3)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20.【答案】(1)甲;丙;甲
(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1)读表可得,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甲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丙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甲城。(2)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表反映了生活经济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1)甲;丙;甲;(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点评】据表中不同项目的数据读图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旅游的发展,读表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