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七下·五华期末)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彝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平均海拔约1500m,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如下图)多是厚土胚墙的平屋顶建筑。屋面户户相连,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形成“楼上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土掌房最突出的优点是( )
A.保暖隔热 B.抗震抗倒 C.通风散热 D.防水防潮
2. 土掌房屋面兼具的主要功能是( )
A.集雨蓄水 B.晾晒作物 C.抵御外敌 D.观景瞭望
3. 根据土掌房的特点可判断当地( )
A.降水日数多 B.地势起伏大 C.水资源短缺 D.土壤肥力高
(2022七下·禅城期末) 木刻楞房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建筑方法为: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笃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该民居所用木材大多用手径有雕刻加工,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椤房。读“木刻楞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木刻楞房的木材之间垫有苔藓主要是为了( )
A.降低造价 B.防风御寒 C.加固房屋 D.抵御野兽
5. 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 )
A.俄罗斯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巴西
6.(2022七下·封开期中)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7.(2022七下·封开期中)习近平主席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背山。”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利地促进哪种产业的健康发展?( )
A.畜牧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旅游业 D.采矿业
8.(2019七下·大埔期中)如下图为人民币纸币 1999 年版 1 元券的北面,主图是对某个景点经过艺术加工的结果.该景点的名称是( )
A.上海东方明珠塔 B.法国埃菲尔铁塔
C.杭州西湖 D.杭州雷峰塔
9.(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下列地方菜系中,以辣为主要特色的是( )
A.广东菜 B.湖南菜 C.山东菜 D.江苏菜
10.(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下列地方中,喜欢吃醋的是( )
A.四川省 B.安徽省 C.山西省 D.湖南省
(2022七下·巴南期末) 图为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生态民居“蜂巢屋”,早前由茅草和泥土筑成,现留下的多为土坯砌成,“蜂巢屋”只有一个门,呈圆锥形,墙体厚度达80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11. 对该地环境进行推测,得出正确结论( )
A.森林地区 B.终年冰雪 C.常年大雨 D.风沙较大
12. “蜂巢屋”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作用是( )
A.为了美观 B.夏季隔热 C.抵御洪水 D.防御敌人
13. “蜂巢屋”圆锥形屋顶的主要好处是( )
A.利于储存雨水 B.减小热量散失
C.房屋更加稳固 D.增加观赏价值
(2022七下·乐昌期末) 焦溪古镇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是焦溪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的黄石。目前焦溪古镇出现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19年被当地政府规划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读“焦溪古镇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焦溪古镇位于我国(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 焦溪古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是因为当地( )
①盛产黄石,取材方便②多风沙天气,可防风
③降水多,地势低平,利于防洪④冬季严寒,可保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 为保护焦溪古镇文化,在旅游开发时应( )
A.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 B.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
C.恢复繁华喧器的商贸重镇风采 D.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
17.(2017七下·梅江月考)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18.(2017七下·梅江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历史文物 B.古典建筑
C.创建卫生城市 D.风味佳肴
19.(2016七下·扶沟期中)下列关于名胜古迹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洛阳的白马寺、少林寺等
B.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
C.成都的都江堰
D.南京附近的中山陵
20.(2016七下·栖霞期末)以下传统文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的是( )
①陶瓷文化 ②游牧文化 ③茶文化 ④丝绸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2016七下·云梦期末)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二、综合题
22.(2016七下·扶沟期中)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甲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乙 50 1200美元 25 10 2 0.8
丙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
(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 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 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 城。
(2)如表反映了 与 之间的关系。
23.(2022七下·连城期末)图1示意亚洲南部地区,图2示意某两地传统民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南部三个半岛均被 (特殊纬线)穿过,以热带为主。
(2)A半岛地表形态特征是 、 ,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
(3)B半岛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降水偏多,易发生 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4)C半岛沙漠广布,水比油贵,石油主要分布在D 及其沿岸,该区石油运往中国需经过E 海峡。
(5)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图2中,甲、乙两图能反映A地区的是 图,能反映C地区的是 图。
24.(2022七下·荣县期中)下图为小明在学习关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的笔记。图1为某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图2是对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传统民居图。读图,请你帮小明把笔记补充完整。
(1) (2) (3) (4) (5) (6)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土掌房主材为土,吸热慢,散热慢,且墙体较厚,保暖隔热性能好,故A选项正确。土坯墙体抗震抗倒能力差,故B选项错误。土掌房窗户较小,通风散热差,故C选项错误。土掌房的原料是土壤,而土壤本身遇水易变得松散,防水性能较差,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2.由图可知,土掌房主要建在山地上,山区缺乏晾晒场地,而土掌房屋顶为平顶结构,屋面平整,且下家屋顶是上家庭院,适宜作为粮食晾晒的场地,房顶为平顶结构,不利于蓄水;平顶房屋不利于抵御外敌,观景瞭望不是主要目的,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土掌房屋面平整,屋面排水功能不突出,说明当地降水日数少,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所述“下家屋顶是上家庭院”及图片都可以反映出土掌房主要建在山区,当地地势起伏大,故B选项正确。虽然可以判断当地降水较少,但不能就此判断当地水资源短缺,故C选项错误。土掌房的材料选取与土壤肥力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B
5.A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俄罗斯国土辽阔,有着复杂多样的气候,其中位于大陆中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和温暖,在北极圈以北分布着寒带气候,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有少量温带季风气候,部分山地地区有高原山地气候分布。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平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国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根据材料可知,原木间垫有苔藓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结实耐用的优点。建造木刻楞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可以有效阻挡寒风进入屋内,起到防风御寒、保暖的作用,故B正确。原木间垫有苔藓跟降低造价关系不大,A错误。苔薄对加固墙体作用不大,故C错误,原木间垫有苔藓不可能抵御野兽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读图可知,木刻楞房的窗户是比较小的,由材料信息可知垒原木时一般在木头缝隙之间垫上苔藓,较小的窗户和木头逢之间垫上苔藓等这些措施是利于避风保暖的,由此可知这种房屋所处的地带的冬季的气温是比较低的,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这种房屋是用原木建造而成的,可知该区域的森林分布量是比较大的。由以上分析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能分布在俄罗斯,A正确。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大部分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A不符合题意;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B不符合题意;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C不符合题意;
D.地方文化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地方文化包括地理风俗、生活习惯、共同的心理特点、语言、饮食习惯、建筑风格、土特产、性格特点、服饰、审美观。
7.【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因此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利地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采矿业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8.【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解答】由人民币纸币1999年版 1 元券的景观图可以看出,这是位于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我国著名景点的认识程度,杭州西湖属于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20元是我国的桂林山水景点,50元是我国的西藏布达拉宫。
9.【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广东菜--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
湖南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辛辣菜易于去除湿气;
山东菜--简称鲁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济南菜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剂;
江苏菜--简称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鲁菜:口味咸鲜为主,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
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
粤菜:口味鲜香为主,清而不淡,油而不腻,擅长小炒。
苏菜:口味清淡为主,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
闽菜: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
浙菜:口味清淡为主,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
湘菜: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湘菜调味尤重酸辣。
徽菜: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10.【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喜欢吃醋的是山西省。是因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C
【点评】吃醋的功效:
1、坚持“吃醋”可减少内脏脂肪。
2、坚持“吃醋”保证血管健康血压正常。
3、坚持“吃醋”可延缓血糖升高速度。
4、坚持“吃醋”能摄入丰富氨基酸。
5、坚持“吃醋”能激活更年期女性新陈代谢。
6、坚持“吃醋”能够缓解疲劳。
7、坚持“吃醋”能够有助钙质摄取。
8、坚持“吃醋”能够有助控制食盐摄入量。
【答案】11.D
12.B
13.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1.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整体气候干旱,春秋季的风沙大。由于气候问题,当地植被稀少,河流稀少,ABC错误,D正确。
12.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蜂巢屋”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作用是夏季隔热,B正确;美观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没有洪水,C错误;D错误;排除ACD,选B。
13.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据材料和图可知,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除雨水,减轻屋顶压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厚墙可以阻隔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冬季保温,减小室内温差,B正确;ACD错误,选B。
【答案】14.D
15.D
16.B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长江中下游平原既不像东北平原那样开阔,也不像华北平原那样成为整体。这里的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垦田耕地、开沟挖渠,使这里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本题考查焦溪古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焦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隶属常州市天宁区东北部(原武进区),现下辖于天宁区郑陆镇。地处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是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闻名于大江南北,被誉为"葡萄之乡"、"干燥机之乡"。元末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焦溪保存完整的民清建筑有几百所之多,成片街区"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也依旧完好,一些民俗文化的东西诸如"焦溪羊肉"、"糟扣肉"和"脚踏糕"的 制作传人还在,制作工艺和配料也无失传,依旧散发着历史文化浓厚的气息。
14.读图可知,图中房屋的坡度比较大,河网密布,交通工具为船,由此可知该地区降水较多,由此可判定最有可能的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沛,河湖纵横,为“水乡”,D正确。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降水都较少,ABC错误。故答案为:D。
15.题干中描述: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连接太湖、大运河、长江。古镇整体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焦溪镇盛产黄石,且地势低洼,降水丰富,“黄石半墙”利于防洪。该地风沙天气不频繁,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6.为保护古镇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镇特色,其旅游开发应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B正确。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恢复繁华喧嚣的商贸重镇风采、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都会破坏古镇传统文化,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故选:D。
【点评】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18.【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粮食作物的类型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是有关的,创建卫生城市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文物、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
19.【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白马寺位于洛阳,少林寺在嵩山,故A不正确;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故B正确;都江堰位于成都,故C正确;中山陵位于南京,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居全国首位的是浙江省,如杭州西湖、钱塘江潮、雁荡山等。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旅游景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20.【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氛围浓厚,该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有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故③④正确;
故选B.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有“水乡”、“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
21.【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故选:D.
【点评】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22.【答案】(1)甲;丙;甲
(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1)读表可得,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甲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丙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甲城。(2)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表反映了生活经济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1)甲;丙;甲;(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点评】据表中不同项目的数据读图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旅游的发展,读表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1)北回归线(23.5°N纬线)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的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分布(沿河沿海分布)
(3)水稻;洪涝(洪水)
(4)波斯湾;马六甲
(5)乙;甲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洲南部自西向东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都被北回归线穿过,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2)读图可知,A是中南半岛,该半岛上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呈现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3)读图可知,B半岛是印度半岛,该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其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这里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西南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4) 读图可知,C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比油贵,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这里石油主要出口到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该区石油运往中国需经过E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5)读图2 中甲乙两图可知,甲是C西亚地区民居,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墙厚窗小是为了太阳辐射射,隔热。乙是A东南亚的传统民居,这里气候湿热,降水多,两层竹楼,窗户大,人住在上层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防潮。
【点评】(1)中南半岛的典型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南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交通发达。
(2)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且人口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旱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印度的东北部及半岛的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生长,而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灌溉方便,适合生长小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则分布在东北部的低山坡地区。
(3)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4)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4.【答案】(1)18;少;终年炎热干燥;厚;小;缓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知,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18℃,最热月平均气温是36℃,年较差等于36-18=18℃;从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量少;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受气候的影响,当地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可以更好地隔热;窗户小可以更好地防风沙;降水少,屋顶的坡度缓。
【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复习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七下·五华期末)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彝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平均海拔约1500m,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如下图)多是厚土胚墙的平屋顶建筑。屋面户户相连,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形成“楼上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土掌房最突出的优点是( )
A.保暖隔热 B.抗震抗倒 C.通风散热 D.防水防潮
2. 土掌房屋面兼具的主要功能是( )
A.集雨蓄水 B.晾晒作物 C.抵御外敌 D.观景瞭望
3. 根据土掌房的特点可判断当地( )
A.降水日数多 B.地势起伏大 C.水资源短缺 D.土壤肥力高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土掌房主材为土,吸热慢,散热慢,且墙体较厚,保暖隔热性能好,故A选项正确。土坯墙体抗震抗倒能力差,故B选项错误。土掌房窗户较小,通风散热差,故C选项错误。土掌房的原料是土壤,而土壤本身遇水易变得松散,防水性能较差,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2.由图可知,土掌房主要建在山地上,山区缺乏晾晒场地,而土掌房屋顶为平顶结构,屋面平整,且下家屋顶是上家庭院,适宜作为粮食晾晒的场地,房顶为平顶结构,不利于蓄水;平顶房屋不利于抵御外敌,观景瞭望不是主要目的,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土掌房屋面平整,屋面排水功能不突出,说明当地降水日数少,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所述“下家屋顶是上家庭院”及图片都可以反映出土掌房主要建在山区,当地地势起伏大,故B选项正确。虽然可以判断当地降水较少,但不能就此判断当地水资源短缺,故C选项错误。土掌房的材料选取与土壤肥力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022七下·禅城期末) 木刻楞房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建筑方法为: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笃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该民居所用木材大多用手径有雕刻加工,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椤房。读“木刻楞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木刻楞房的木材之间垫有苔藓主要是为了( )
A.降低造价 B.防风御寒 C.加固房屋 D.抵御野兽
5. 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 )
A.俄罗斯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巴西
【答案】4.B
5.A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俄罗斯国土辽阔,有着复杂多样的气候,其中位于大陆中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和温暖,在北极圈以北分布着寒带气候,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有少量温带季风气候,部分山地地区有高原山地气候分布。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平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国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根据材料可知,原木间垫有苔藓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结实耐用的优点。建造木刻楞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可以有效阻挡寒风进入屋内,起到防风御寒、保暖的作用,故B正确。原木间垫有苔藓跟降低造价关系不大,A错误。苔薄对加固墙体作用不大,故C错误,原木间垫有苔藓不可能抵御野兽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读图可知,木刻楞房的窗户是比较小的,由材料信息可知垒原木时一般在木头缝隙之间垫上苔藓,较小的窗户和木头逢之间垫上苔藓等这些措施是利于避风保暖的,由此可知这种房屋所处的地带的冬季的气温是比较低的,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这种房屋是用原木建造而成的,可知该区域的森林分布量是比较大的。由以上分析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能分布在俄罗斯,A正确。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大部分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6.(2022七下·封开期中)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A不符合题意;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B不符合题意;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C不符合题意;
D.地方文化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地方文化包括地理风俗、生活习惯、共同的心理特点、语言、饮食习惯、建筑风格、土特产、性格特点、服饰、审美观。
7.(2022七下·封开期中)习近平主席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背山。”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利地促进哪种产业的健康发展?( )
A.畜牧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旅游业 D.采矿业
【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因此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利地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采矿业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8.(2019七下·大埔期中)如下图为人民币纸币 1999 年版 1 元券的北面,主图是对某个景点经过艺术加工的结果.该景点的名称是( )
A.上海东方明珠塔 B.法国埃菲尔铁塔
C.杭州西湖 D.杭州雷峰塔
【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解答】由人民币纸币1999年版 1 元券的景观图可以看出,这是位于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我国著名景点的认识程度,杭州西湖属于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20元是我国的桂林山水景点,50元是我国的西藏布达拉宫。
9.(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下列地方菜系中,以辣为主要特色的是( )
A.广东菜 B.湖南菜 C.山东菜 D.江苏菜
【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广东菜--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
湖南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辛辣菜易于去除湿气;
山东菜--简称鲁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济南菜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剂;
江苏菜--简称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鲁菜:口味咸鲜为主,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
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
粤菜:口味鲜香为主,清而不淡,油而不腻,擅长小炒。
苏菜:口味清淡为主,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
闽菜: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
浙菜:口味清淡为主,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
湘菜: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湘菜调味尤重酸辣。
徽菜: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10.(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下列地方中,喜欢吃醋的是( )
A.四川省 B.安徽省 C.山西省 D.湖南省
【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喜欢吃醋的是山西省。是因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C
【点评】吃醋的功效:
1、坚持“吃醋”可减少内脏脂肪。
2、坚持“吃醋”保证血管健康血压正常。
3、坚持“吃醋”可延缓血糖升高速度。
4、坚持“吃醋”能摄入丰富氨基酸。
5、坚持“吃醋”能激活更年期女性新陈代谢。
6、坚持“吃醋”能够缓解疲劳。
7、坚持“吃醋”能够有助钙质摄取。
8、坚持“吃醋”能够有助控制食盐摄入量。
(2022七下·巴南期末) 图为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生态民居“蜂巢屋”,早前由茅草和泥土筑成,现留下的多为土坯砌成,“蜂巢屋”只有一个门,呈圆锥形,墙体厚度达80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11. 对该地环境进行推测,得出正确结论( )
A.森林地区 B.终年冰雪 C.常年大雨 D.风沙较大
12. “蜂巢屋”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作用是( )
A.为了美观 B.夏季隔热 C.抵御洪水 D.防御敌人
13. “蜂巢屋”圆锥形屋顶的主要好处是( )
A.利于储存雨水 B.减小热量散失
C.房屋更加稳固 D.增加观赏价值
【答案】11.D
12.B
13.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1.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整体气候干旱,春秋季的风沙大。由于气候问题,当地植被稀少,河流稀少,ABC错误,D正确。
12.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蜂巢屋”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作用是夏季隔热,B正确;美观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没有洪水,C错误;D错误;排除ACD,选B。
13.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据材料和图可知,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除雨水,减轻屋顶压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厚墙可以阻隔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冬季保温,减小室内温差,B正确;ACD错误,选B。
(2022七下·乐昌期末) 焦溪古镇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是焦溪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的黄石。目前焦溪古镇出现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19年被当地政府规划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读“焦溪古镇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焦溪古镇位于我国(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 焦溪古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是因为当地( )
①盛产黄石,取材方便②多风沙天气,可防风
③降水多,地势低平,利于防洪④冬季严寒,可保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 为保护焦溪古镇文化,在旅游开发时应( )
A.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 B.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
C.恢复繁华喧器的商贸重镇风采 D.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
【答案】14.D
15.D
16.B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长江中下游平原既不像东北平原那样开阔,也不像华北平原那样成为整体。这里的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垦田耕地、开沟挖渠,使这里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本题考查焦溪古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焦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隶属常州市天宁区东北部(原武进区),现下辖于天宁区郑陆镇。地处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是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闻名于大江南北,被誉为"葡萄之乡"、"干燥机之乡"。元末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焦溪保存完整的民清建筑有几百所之多,成片街区"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也依旧完好,一些民俗文化的东西诸如"焦溪羊肉"、"糟扣肉"和"脚踏糕"的 制作传人还在,制作工艺和配料也无失传,依旧散发着历史文化浓厚的气息。
14.读图可知,图中房屋的坡度比较大,河网密布,交通工具为船,由此可知该地区降水较多,由此可判定最有可能的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沛,河湖纵横,为“水乡”,D正确。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降水都较少,ABC错误。故答案为:D。
15.题干中描述: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连接太湖、大运河、长江。古镇整体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焦溪镇盛产黄石,且地势低洼,降水丰富,“黄石半墙”利于防洪。该地风沙天气不频繁,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6.为保护古镇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镇特色,其旅游开发应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B正确。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恢复繁华喧嚣的商贸重镇风采、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都会破坏古镇传统文化,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2017七下·梅江月考)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故选:D。
【点评】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18.(2017七下·梅江月考)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历史文物 B.古典建筑
C.创建卫生城市 D.风味佳肴
【答案】C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粮食作物的类型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是有关的,创建卫生城市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文物、风土民俗、风味佳肴都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
19.(2016七下·扶沟期中)下列关于名胜古迹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洛阳的白马寺、少林寺等
B.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
C.成都的都江堰
D.南京附近的中山陵
【答案】A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白马寺位于洛阳,少林寺在嵩山,故A不正确;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故B正确;都江堰位于成都,故C正确;中山陵位于南京,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居全国首位的是浙江省,如杭州西湖、钱塘江潮、雁荡山等。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旅游景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20.(2016七下·栖霞期末)以下传统文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的是( )
①陶瓷文化 ②游牧文化 ③茶文化 ④丝绸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氛围浓厚,该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有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故③④正确;
故选B.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有“水乡”、“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
21.(2016七下·云梦期末)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解: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故选:D.
【点评】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二、综合题
22.(2016七下·扶沟期中)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甲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乙 50 1200美元 25 10 2 0.8
丙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
(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 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 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 城。
(2)如表反映了 与 之间的关系。
【答案】(1)甲;丙;甲
(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知识点】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
【解析】【分析】(1)读表可得,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甲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丙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甲城。(2)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表反映了生活经济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1)甲;丙;甲;(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点评】据表中不同项目的数据读图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旅游的发展,读表理解解答即可。
23.(2022七下·连城期末)图1示意亚洲南部地区,图2示意某两地传统民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南部三个半岛均被 (特殊纬线)穿过,以热带为主。
(2)A半岛地表形态特征是 、 ,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
(3)B半岛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降水偏多,易发生 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4)C半岛沙漠广布,水比油贵,石油主要分布在D 及其沿岸,该区石油运往中国需经过E 海峡。
(5)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图2中,甲、乙两图能反映A地区的是 图,能反映C地区的是 图。
【答案】(1)北回归线(23.5°N纬线)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的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分布(沿河沿海分布)
(3)水稻;洪涝(洪水)
(4)波斯湾;马六甲
(5)乙;甲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洲南部自西向东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都被北回归线穿过,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2)读图可知,A是中南半岛,该半岛上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呈现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3)读图可知,B半岛是印度半岛,该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其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这里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西南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4) 读图可知,C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比油贵,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这里石油主要出口到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该区石油运往中国需经过E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5)读图2 中甲乙两图可知,甲是C西亚地区民居,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墙厚窗小是为了太阳辐射射,隔热。乙是A东南亚的传统民居,这里气候湿热,降水多,两层竹楼,窗户大,人住在上层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防潮。
【点评】(1)中南半岛的典型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南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交通发达。
(2)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且人口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旱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印度的东北部及半岛的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生长,而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灌溉方便,适合生长小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则分布在东北部的低山坡地区。
(3)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4)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4.(2022七下·荣县期中)下图为小明在学习关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的笔记。图1为某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图2是对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传统民居图。读图,请你帮小明把笔记补充完整。
(1) (2) (3) (4) (5) (6)
【答案】(1)18;少;终年炎热干燥;厚;小;缓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知,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18℃,最热月平均气温是36℃,年较差等于36-18=18℃;从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量少;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受气候的影响,当地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可以更好地隔热;窗户小可以更好地防风沙;降水少,屋顶的坡度缓。
【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