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教师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学生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
达尔文的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比较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类人猿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如何?
(a.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b.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c.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3)为什么人类数量增加的同时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呢?
(a.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b.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4)尝试列表比较现代人类和类人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从猿到人的进化
思考与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教师总结:
想一想: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 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3.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①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②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 内的各种复杂工具。③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总结:
人类起源的标志:1.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3.能够产生火;4.语言的产生;5.脑的发达。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知识拓展】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十分丰富,展示几种古人类化石及其复原像。
【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指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一种客观状况,或者说是已经被发现或证明确实存在的现象或事物。如“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观点是基于事实的一种认识,是对事物的推论、预感、猜想、结论等各种主观表达形式,是一种主观意识,表达了个人的看法、判断、信念、情感、态度等。如根据前面的事实而判定“露西生活在300万前”、“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则是观点。
【课堂小结】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原因:环境变化
4.证据:化石
5.比较现代人类和类人猿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人类起源的标志:1.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3.能够产生火;4.语言的产生;5.脑的发达。
【达标训练】
1.下列不是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产生语言 D.脊柱呈S形
2.下列不属于“东非人”的特征是( )
A.人工取火
B.直立姿态接近现代人
C.上、下肢明显分工
D.能制造各种石器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原因:环境变化
4.证据:化石
5.比较现代人类和类人猿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人类起源的标志: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能够产生火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教学反思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