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 刘弘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 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5.当代年轻人可以从刘弘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以勋德兼茂,封宣城公。
太安中,张昌作乱,弘率前将军赵骧等讨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表曰:“盖崇化莫若贵德,则所以济屯,故太土立德,其次立功也。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辄以征士伍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宛,陶侃、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若不超拔,无以劝徇功之士,慰熊罴之志。”朝廷以初虽有功,襄阳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余并从之。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
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 刘弘传》)
6.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荆部守宰多阙 阙:空缺
B.庶以惩波荡之弊 惩:阻止
C.无以劝徇功之士 徇:追求
D.遂呼省之 省:反省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辄以征士伍朝补零陵太守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弘悯之,乃谪罚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遂呼省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
D.侃与敏同郡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 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 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 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 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弘功勋德行的一组是( )
①甚有威惠,寇盗屏迹 ②戮力致讨,荡灭奸凶 ③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 ④劝课农桑,宽刑省赋 ⑤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⑥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A.①③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弘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率前将军赵骧等所向披靡,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益州遭受危难之时,州府的官员以路程遥远,人力不足,准备运给罗尚请求的五千斛米,刘弘却拨出三万斛米支援,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看见老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及时处罚了克扣打更士兵的官吏,并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
D.陈敏进犯扬州时,刘弘让陶侃为前锋,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有人离间时,陶侃让 他的儿子和侄儿前去作人质,可刘弘让他们回去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2)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3)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
1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赞道“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请结合本文,概括分析这样评价的原因。
答案
1、B 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
看句式特征,“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和“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是对偶句,据此可排除A和D项;“安……哉”是固定句式,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2.A “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错误,“同年”有两个意思:一指同时,年岁相同;二指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根据出处《晋书 刘弘传》,可知刘弘为东晋人,当时科举制并未出现;文中的“同年”是“年岁相同”的意思。
3.C “脱下外衣,摘下帽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意思是“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由此可知,刘弘是拿出并托人转交给老兵皮衣和厚帽子,并不是当时脱下来给他。
4.(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5.(1)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2)有格局,有大局观;(3)关爱他人,对他人真诚以待。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是沛国人。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多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几万级。张昌害怕然后逃走了,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死于襄阳。百姓为他哀痛,如死了亲人。
6、D 句意为:就把他叫下来察问。省:追问,察问。
7.C
A项,以:介词,用;介词,在。B项,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之:代词,他。 D项,与:连词,和;介词,和。
8.C 划线句的意思是“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为对偶,据此可排除AD项;“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中,“安……哉”是固定句式,不能断开,排除B。
9.B ②是陶侃等人的功勋;⑥是刘弘的战略部署。排除②⑥。
10.B “准备运给罗尚请求的五千斛米”错误,原文是“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意思是“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可知不是罗尚请求的。
11.(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2)刘弘就论功量德,根据才能补授官职,颇受舆论赞赏。(3)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
12.军事才能:平定判乱,大局观念,宽宏仁爱;政治才能:才能卓越,恩威并用,唯才是举,关爱百姓,劝课农桑,宽刑省赋;用人方面: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待人诚恳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初入仕途任太子门大夫,多次升迁至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声威和恩泽,外寇盗贼全都销声匿迹,受到幽朔一带人们的称赞。因为功勋与德行兼备,被封为宣城公。
太安年间,张昌作乱,刘弘率领前将军赵骧等讨伐张昌,从方城到宛、新野一带,所到之处叛军全被平定。当时荆州各级官吏有不少空缺,刘弘请求补充选任,晋惠帝听从了他的请求。刘弘就论功量德,根据才能补授官职,颇受舆论赞赏。刘弘上表说:“崇尚教化莫过于推重道德,德是用来渡过困难处境的凭借,所以首先要树立德业,其次是建立功勋。近来多有祸乱,淳朴的风尚更加衰落,我就用征士伍朝补任零陵太守,希望阻止奔走竞进的时弊,培养谦虚退让的操守。我因为不善用兵,前战从宛城撤退,陶侃、皮初合力征讨,扫荡歼灭顽敌,如果不越级提拔他们,就无法勉励努力立功的兵将,抚慰勇猛杀敌的勇士。”朝廷认为皮初虽然有功,但襄阳是重要城镇,应慎重选择名望才器俱备之人,不同意任命皮初,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其余都同意。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
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
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卒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