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标 解读 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 2、掌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如今所受文明生活的关系。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 分析 优点: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历史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的方法,阅读史料能力、综合概括分析比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史料教学及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高,具有课前预习及收集材料的习惯。且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对美国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对林肯其人也较为熟悉。 不足:授课七八年级历史的教师不是专业老师,甚至不是专门教师,而是兼课的教师,导致学生掌握的信息多为碎片化信息,分析和提炼不够深入。本课内容是学生普遍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段历史,因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其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发现探究。 对策: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角度,兼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核心 素养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通过对重点知识核心素养点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 价值判断,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展示环境恶化的图片 通过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 新课 一、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 的发展,促进了 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 ,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的 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 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 ,促进了 。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 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 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课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关训练、拓展提升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学生在学案引领下,研读教材,进行自学检测,反馈自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 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二:漫画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1191.2343.7伦敦95.9268.1476.7658.1东京80105160悉尼0.8222.548.2
思考: (1)、分析上面材料,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 (2)、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2、19世纪中期,诗作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一)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 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二)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上述的诗分别表达了对城市的什么态度?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不利的 (3)、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4)、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对策: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 通过丰富的材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观念和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预设的重点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思考,交流探究。
三、过关训练 ( )1.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时空观念)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 )2.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英国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经历了(历史解释)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第三个环节:过关训练 强化双基训练,消化本节的基础知识。
四、拓展提升 1.收集史料、理性分析、客观评判是学习历史的一般过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不鲜。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护栏长期失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弛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造成可怕的断肢。——《关于劳动者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织工兼织工;只有……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哪项是直接史料 哪项是间接史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械分别是什么 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仔细观察材料三中图五、图六,分析概括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哪些社会变化 对此,在人类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第四个环节:拓展提升 在强化双基的基础上适度拓展,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小结板书 学生自己设计思维导图,自己归纳。 自我总结本课学习,形成自己学习经验。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