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蒙娜丽莎》 《九十五条论纲》 牛顿 卢梭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导入游戏——寻找文艺复兴
中世纪《最后的晚餐》
《圣母子》
《最后的晚餐》
《西斯廷圣母》
《格尔尼卡》
《向日葵》
雕塑《安东尼·奥索》
雕塑《大卫》
《星月夜》
问题1:哪些作品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呢?
一、文艺复兴(14-17C)
▲ 欧洲文艺复兴示意图
▲ 欧洲文艺复兴示意图
问题2: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呢?
概念: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顺从人性 禁欲苦行
回归人性 压抑人性
追求自由 麻木顺从
追求真理 愚昧迷信
人性至上 神权至上
1.思想:基督教神权统治,禁锢思想
材料二: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解说词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一、文艺复兴(14-17C)
(一)背景
问题3:以上哪些词汇反映中世纪宗教神学下人们的精神状态
3.阶级: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摆脱基督教神权束缚
4.文化:①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和东方汲取的文化养料
②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四:活字版印刷术在1477年传到伦敦,在1499年又传到马德里……采用活字版印刷术,即可以大量印书,又可以降低书价,对于普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起了巨大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一、文艺复兴(14-17C)
(一)背景
5.人才: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材料五: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这些城市共和国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科西摩 美第奇说过:“应当把这些有特殊人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六:从1347—1353年,“黑死病” 大规模暴发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死亡人口超过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相矛盾。 ——裴世东《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影响的历史分析》
一、文艺复兴(14-17C)
(一)背景
6.导火线:黑死病引发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反思和怀疑
1.思想:基督教神权统治,禁锢思想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一、文艺复兴(14-17C)
(一)背景
3.阶级: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摆脱基督教神权束缚
4.文化:①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和东方汲取的文化养料
②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
5.人才: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6.导火线:黑死病引发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反思和怀疑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兴起: 14世纪 文学三杰
发展: 15世纪 美术三杰
欧洲 扩展: 15世纪后期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达·芬奇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英国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一、文艺复兴(14-17C)
人物 代表作 作品节选
14世纪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手段。”
薄伽丘 《十日谈》 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虔诚信教的父亲答:“她们是祸水,叫绿鹅”。儿子却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彼特拉克 《歌集》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文艺复兴(14-17C)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歌颂自然的人性。
追求现世的幸福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中世纪《圣母子》
中世纪《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
立体、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充满感情,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世纪:
扁平、呆板僵硬、冷漠无情,服务于宗教,彰显神性。
雕塑《安东尼·奥索》
米开朗琪罗《大卫》
问题4: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要借助宗教表现人性呢?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英)莎士比亚与悲剧《哈姆雷特》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观念
《哈姆雷特》讲述丹麦王子为父亲复仇的故事。
当父亡母嫁, 哈姆雷特是失魂的,当老国王的灵魂告诉了他真相后,他的世界无疑是崩溃的,接下来的任务是复仇,急切地复仇。
他有机会在国王独自祷告时杀死国王,他却没有。
他装疯卖傻远离挚爱,因为他已经决心向死而生,不要连累她。
他最后复仇成功,也没有在弥留苟延之际声明自己为父报仇,而是指责国王“败坏纲常、嗜杀贪淫”。
一、文艺复兴(14-17C)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三)内涵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苦行
来世观念
蒙昧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教会禁欲,抨击教会腐败
③追求现世的幸福
④崇尚理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会禁欲苦行的世界观,但不反对信仰上帝
一、文艺复兴(14-17C)
积
极
①思想: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③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④后世:推动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兴起。
①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后期造成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缺乏社会基础。
消
极
(四)影响
一、文艺复兴(14-17C)
二、宗教改革(16C)
问题5:为什么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是德意志?
四
分
五
裂
的
德
意
志
(一)背景
1、思想: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教会权威;
2、经济:
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3、导火线:
教廷兜售赎罪券。
1.兴起: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517)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材料 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
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V.S.
二、宗教改革(16C)
(二)概况
因信称义
新教-路德教
1.兴起: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517)
二、宗教改革(16C)
(二)概况
主张
①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教随国定)
莱比锡神学辩论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
基督教
1054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三)影响
①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治: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6世纪
二、宗教改革(16C)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研究领域 人物 主要著作 成就与贡献 影 响
天文学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物理学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否定“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意义
①科学: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③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总体: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近代科学兴起(16-17C)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2)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济: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进一步解放思想;
四、启蒙运动(17、18C)
(一)背景
◆欧洲启蒙运动示意图
(二)精神内核
理性
3、政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基督教神权的束缚。
阶段 国家 人物 主张 共同点
17C兴起 英国
18C中 高潮 法国
18C后期扩展 英国
德国
开明君主,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与制衡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都反对君主专制
自由主义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丰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新的高度: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等政治蓝图明确而又具体。
霍布斯、洛克(分权思想)
理性、科学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权力制衡
反对专制王权和基督教神权
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三)代表人物及主张
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扩展北美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民主共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
2、政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3、世界: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一个问题:
“什么叫启蒙?”》
1、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丰富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17、18C)
(四)影响
起源
古希腊
人文主义
中世纪
课堂总结: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以人为中心
基督教神权禁锢思想
人文主义不断深入发展
人文主义精神
湮没
复兴
发展
成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因信称义
批判对神的迷信
批判神权
批判教权、神权
批判王权、教权、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