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1. 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5 ℃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 ℃,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
2.“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固 B. 液化C. 凝华 D. 升华
3.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下列生活现象的形成与之相同的是( )
4. 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5.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第6题图
A.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 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 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 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7. 将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8.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 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9. 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为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______,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第9题图
10.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__热量.
11.将0 ℃的水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______℃;若将0 ℃的冰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0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12. 做研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9 ℃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水被加热________min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第12题图
13.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第13题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____(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________;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__mb(选填“>”“=”或“<”).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__.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________有关.
14. 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第14题图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________.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的内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 C
2. C 【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选C.
3. B 【解析】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A错误;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正确;湿衣服变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C错误;灯泡发光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使灯丝温度升高发生升华现象,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壁时会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侧,故灯丝先发生升华现象又发生凝华现象,使灯泡壁变黑,D错误.故选B.
4. C 【解析】晶莹的露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要放热,A不符合题意;林立的冰川形成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要吸热,C符合题意;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C 【解析】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A错误;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B错误;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C正确;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错误.
6. D 【解析】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烧瓶内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又重新沸腾,可知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故选D.
7. D 【解析】温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将发生凝固,冰是晶体,凝固点为0 ℃,D为晶体冰的凝固曲线,故选D.
8. C 【解析】图甲,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状态为固液共存态,熔化时间为6 min,A、B错误;图乙,水的沸点为98 ℃,小于100 ℃,实验地点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C正确,D错误.故选C.
9. 完全接触 -4 10. 液化 吸收
11. 40 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解析】将0 ℃的水和等质量的80 ℃的水混合,混合后0 ℃的水吸收的热量等于80 ℃的水放出的热量,由于两种水的质量相等,水的比热容不变,由Q=cmΔt可得,80 ℃的水降低的温度等于0 ℃的水升高的温度,故混合后水的温度是40 ℃;将0 ℃的冰和80 ℃的水混合后,最后的水温变为0 ℃,则说明80 ℃的水放出的热量被冰熔化所吸收,说明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12. 5 99 【解析】水从开始计时的89 ℃直到达到99 ℃,共计5 min;之后温度保持99 ℃不变,说明达到了沸点,水的沸点为99 ℃.
13. (1)B (2)98 不变 < (3)吸热 (4)气压
【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B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由图乙可知,b杯水的升温较慢,其原因是b杯水的质量多于a杯水,即ma14. (1)B 受热均匀 (2)-4 (3)② 变大
【解析】(1)组装甲装置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固定B部件;采用“水浴法”不仅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受热均匀;(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3)图①是晶体熔化过程,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冰是晶体;图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烛蜡是非晶体;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不变,但一直吸热,所以试管里物质的内能变大.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