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5 08:55:46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断 章
新知导入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那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断 章
卞之琳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新知讲解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汉园三诗人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何其芳、李广田“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雕虫纪历》等其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诗意耐人寻味。
朗读诗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你、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
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
如何理解第一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的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
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
如何理解第二句
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怎样理解“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
当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人带来愉悦。
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意象。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断章》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含蓄蕴藉 : 诗人通过对常见事物如人、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的精心安排,将它们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并分别通过“看”和“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诗人在常见物、眼前景的关联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2 意境深邃悠远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和意境,但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意境深邃悠远。
课堂总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课堂练习
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试找出诗中的意象。




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拓展提高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向是什么?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两个“盼望”是否矛盾?怎样理解这两种“盼望”的关系?
作业布置
读下面诗歌,你也可以学着仿写几句。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
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板书设计
断章
你看
看你
你看:明月装饰你的窗子
看你:你装饰别人的梦

被看
哲理:
世间万物
相互依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断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那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12.8-2000.12.2),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合作探究】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
【扩展延伸】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向是什么?
2)“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两个“盼望”是否矛盾?怎样理解这两种“盼望”的关系?
【课堂检测】
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试找出诗中的意象。
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作业布置】
读下面诗歌,你也可以学着仿写几句。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
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断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那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12.8-2000.12.2),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合作探究】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答案】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
【答案】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意象。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简单的说,其哲理就是: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扩展延伸】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向是什么?
【答案】“起锚”“抛锚”。起锚,是新的工作开始了,海员们盼望着去建立新的业绩。抛锚,是一次工作结束了,取得了这次航行的胜利。起锚的“浪花”象征新旅程开始时的希望和喜悦;抛锚的“喧哗”象征到达目的地时的欢呼。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两个“盼望”是否矛盾?怎样理解这两种“盼望”的关系?
【答案】
不矛盾,两个“盼望”是统一互补的。“一个盼望出发”,指的是海员们要远航了,可以建立新的业绩,显示了海员的责任感;“一个盼望到达”,指的是这次航行胜利了,透露出海员的自豪感。
【课堂检测】
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试找出诗中的意象。
【答案】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的梦。
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答案】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作业布置】
读下面诗歌,你也可以学着仿写几句。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
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断章 单元 1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2.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那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汉园三诗人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何其芳、李广田“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雕虫纪历》等其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诗意耐人寻味。朗读诗歌分析诗歌:这首诗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你、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如何理解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 如何理解第二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的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 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怎样理解“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当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人带来愉悦。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我们先看这首诗的意象。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写作特色构思新颖,含蓄蕴藉 : 诗人通过对常见事物如人、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的精心安排,将它们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并分别通过“看”和“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诗人在常见物、眼前景的关联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意境深邃悠远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和意境,但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意境深邃悠远。 读读笔记读笔记笔记读读思考 明确目标目标1、2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2
【课堂练习】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试找出诗中的意象。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扩展延伸】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向是什么?2)“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两个“盼望”是否矛盾?怎样理解这两种“盼望”的关系?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