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 (
C.
) (
B
.
) (
D.
)2.4 光和颜色
一 、选择题
1.阳光照射的树下能看见圆形光斑,下列选项中与圆形光斑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皮影戏 B.彩虹 C.立竿见影 D. 日食
2.皮影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如图为皮影戏表演时的情景。下列选项中, 和该原理相同的是( )
第 1 页(共 10 页)
放大镜看物体
日食的形成
水中的倒影
彩虹的形成
3.如图所示,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
(红)。将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红色的是( )
A.欧洲环 B.亚洲环 C.澳洲环 D.美洲环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
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 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 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5.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蓝色玻璃投射在白色的光屏上,在光屏上看到的颜色是( )
A.白色 B.绿色 C.蓝色 D.黑色
6.过多使用化肥会引起水污染,这是因为过多化肥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看上去呈蓝
绿色, 是因为蓝藻能( )
第 2 页(共 10 页)
A.发出蓝光和绿光
C.吸收蓝光和绿光
B.透过蓝光和绿光
D.反射蓝光和绿光
7.小敏根据教材活动,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色的光屏上。若将透明的绿色塑料薄膜蒙在 纸板圆孔上,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
A.红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红色光斑
B.绿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绿色光斑
C.太阳光照射时, 绿色塑料薄膜吸收绿光
D.太阳光照射时, 光屏上看到除绿色以外所有的光 8.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
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 )
(
B
.
) (
D.
)A.蜡烛正立的像
C.圆形光斑
B.蜡烛倒立的像
D.小孔的像
第 3 页(共 10 页)
9.如图所示,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放大镜成像
C.水面“断笔”
水中的倒影
手影的形成
10.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 在空中飞动, 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 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 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 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 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 、填空题
11.为了便于冰箱制冷泵向外散热, 冰箱后面散热网一般都是 的(填“白色”或“黑色”)。 12.小华将刻有边长为 5cm 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阳光, 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 用另一张不透明 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 不变/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减弱);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 减
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
13.如图所示, 一群聋哑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教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
(1) 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 。
(2) 聆听乐音, 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时,其 (填 “音调”或“音色”“响度”)是不同的。
(3) 聋哑少女听不见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呢?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舞台 产生 ,从而使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三 、实验题
14.太阳能飞机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它的作用是接受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小科探究物 体表面的不同颜色性能进行如图实验,实验前除瓶、温度计一样外,还应控制相同的条件有 。 根据实验现象同时结合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 你认为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颜色应是 色。
四 、解答题
15.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 进行实验,其结果
记录如下:
小孔的形状 〇 △ □
小孔最大外径/ 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光 斑形状 小孔距 地面 10 厘米 〇 〇 〇 △ △ △ □ □ □
小孔距 〇 〇 〇 〇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
地而 20 厘米
小孔距 地面 40 厘米 〇 〇 〇 〇 △ △ △ □ □
小孔距 地面 80 厘米 〇 〇 〇 〇 〇 △ 〇 〇 □
小孔距 地面 160 厘 米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分析表中数据, 请回答: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 当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填“越大”或“越小”), 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 同学小明受到启发,改用形状为“△”小孔进行实验,当“△”外径为 10 毫米,小孔距离地面
160 厘米时,地面光斑的形状为 (填序号)。
A.☆
B.〇
C.△
D. □
第 5 页(共 10 页)
0.2.4 光和颜色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①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 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 形成圆形光斑, 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 A 正确;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 B 错误;
C、立竿见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故 C 正确;
D、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B。 2. 【分析】首先明确皮影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再对照选项中的描述,看哪一个的原理与之 相同。
【解答】解:A.放大镜把图片放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 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 A 错误; B、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 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故 B 错误;
C、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正确;
D、雨后彩虹, 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 D 错误。
故选: C。
3.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解答】解: 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 只有美洲环能反射红光, 观众看到的是红色;而红光照在其他 四种颜色的奥运环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 故 D 正确。
故选: D。
4.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在小孔的
第 6 页(共 10 页)
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 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 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 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像;若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 确的做法: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故 D 正确;
若更换更大的蜡烛、扩大小孔的直径和改变小孔的形状,得到的还是等大的像,都不能在半透明纸上 成放大的烛焰像,A.B、C 错误。
故选: D。 5. 【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 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 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蓝色玻璃投射在白色的光 屏上, 只有蓝光通过。而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则在光屏上看到的颜色是蓝色。
故选: C。 6. 【分析】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全被物体吸收了。不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所以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白光照在蓝藻上, 蓝光、绿光被反射, 其余色光被吸收的缘故。
【解答】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所以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白光照在蓝 藻上, 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的缘故。故 B、C 不正确, D 正确。
蓝藻本身不会发光, 蓝藻不是光源。故 A 不正确;
故选: D。
7. 【分析】不透明的彩色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色光;透明彩色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颜 色的色光;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据此分析。
【解答】解:
A.红光照射时,圆孔上蒙的绿色透明塑料薄膜无法透过红光,所以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红光,故 A 错误; B、绿光照射, 圆孔上蒙的绿色透明塑料薄膜可以透过绿光,白色光屏也可以反射绿光, 因此能在光屏 上看到绿光,故 B 正确;
C、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照射时, 绿色塑料薄膜能透过绿光,而不是吸收绿光, 故 C 错误;
D、太阳光是复色光, 太阳光照射时, 绿色塑料薄膜只能透过绿光, 光屏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
第 7 页(共 10 页)
的光, 故 D 错误。
故选: B。
8. 【分析】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射在塑料薄膜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 的像。
【解答】解: 点燃的蜡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 后, 射到了光屏的上部, 因此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塑料薄膜上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所以 ACD 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9. 【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 成因, 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A.用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 B 不符合题意;
C、水面“断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分析】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②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 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
【解答】解:如图所示:
(1) 图中“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 点:倒立的实像。中间的“窗隙”,就是“小孔”,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 西则影东”的现象。
(2) 因此“鸢东则影西, 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 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综上分析, 选项 ACD 正确;
(3)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 所以选项 B 错误。
故选: B。
第 8 页(共 10 页)
二 、填空题
11. 【分析】白色物体反射热量的能力最好, 黑色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最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为了便于冰箱制冷泵向外散热,冰箱后面散热网应该具有较好的吸热能力, 因此一般都 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 黑色。
12.【分析】(1) 小孔较大时,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 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
(2)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 于物体的形状; 小孔透过的光线越多,成的像越亮,否则越暗。
【解答】解:
(1) 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故刚开始时,白 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因为太阳光的亮度不变,所以光斑亮度不变;
(2) 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 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此时光斑形状是圆 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故答案为: 变小;不变; 不变。
13. (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音色(3)振动
【解析】(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聆听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时, 其音色是不同的。 (3) 聋哑少女听不见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呢?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舞台 产生振动, 从而使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三 、实验题
14. 【分析】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
在同样的条件下,黑色瓶内水温度的升高的多,水吸热多,说明黑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太阳能太 阳能电池板表面颜色以黑色为宜。
【解答】解: 探究物体表面的不同颜色性能实验,要求只有颜色不同的两只烧杯中装有质量和初温相
第 9 页(共 10 页)
同的水以及温度计;
通过实验说明黑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 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颜色以黑色为宜。
故答案为: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黑。
四 、解答题
15. 【分析】(1)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2) 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分析表中实验数据, 然后得出结论。
(3) 根据(2) 的结论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小孔成像是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在小孔后面的屏上 形成的;
(2)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 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越大, 地面 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 根据表格数据知小孔最大外径为 10mm、小孔距地面 160 厘米时成太阳的像, 即地面上的光斑形状 为“〇”,故 B 正确。
故答案为:(1) 直线;(2)越大;(3) B。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