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 六、百分数 (第5课时)教案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数学 六、百分数 (第5课时)教案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6 08: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六、百分数
3.百分数应用题 教案(第五课时)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百分数应用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 第3节 百分数应用题 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用百分数解决相关的问题。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正式认识百分数。由于百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百分数对理解和判断生活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运用百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析
教材第90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第93页的7-9题。
学情分析
我们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掌握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可以通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类比推出“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设计思路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例4;接着引导学学习例5;最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3.结束: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初步预习第90页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运算过程,体验百分数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重点
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课时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
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质疑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学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请找出这道题目的分数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应把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看作单位“1”。 列式为:1400×(1+)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作答。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新知探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90页例4: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单位“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 引导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解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应用题题意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 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教学例5。 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已知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 问题:①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 ②变化幅度是多少? 从“5月的价格比4月”中,把4月看作单位“1”。 (2)引导思考:从“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从“4月的价格比3月” 中,把3月看作单位“1”;降了20%,就是说4月只相当于3月的(1-20%)。 从“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从“5月的价格比4月” 中,把4月看作单位“1”;涨了20%,就是说5月只相当于4月的(1+20%)。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①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求4月的价格: 第一种:100×20%=20(元) 100-20=80(元) 第二种:100×(1-20%) =100×80% =80(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例5。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审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后,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②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求5月的价格: 第一种:80×20%=16(元) 80+16=96(元) 第二种:80×(1+20%) =80×120% =96(元) (4)引导学生继续探究: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假设3月的价格是100元,可求出5月的价格是96元。96<100,所以变化幅度是降了。 方法1:(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 先求出5月比3月少的数量;再用少的数量与三月的数量计算变化幅度。 (100-96)÷100=4% 方法2:(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元) 先求5月的价格: 1×(1-20%)×(1+20%)=0.96 再求5月比3月少的价格 1-0.96=0.4 再求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 (1.0.96)÷1=0.04=4% 学生讨论后,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变化幅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变化的幅度的能力。
课堂练习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1“做一做”第1-3题。 2.希望小学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毕业的增加了15%。去年毕业8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 小亮上次数学竞赛的成绩是85分,这次成绩提高了10%。小亮这次得了多少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3页练习十九 7-9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4 方法一:原有图书+增加图书=今年图书 1400×12%+1400=168+1400=1568(册) 方法二:原有图书×(1+12%)=今年图书 1400×(1+12%)=1400×112%=1568(册) 例5 方法一: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96÷100=0.96=96% 方法二: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元。 1×(1-20%)×(1+20%)=0.96=96% (1-0.96)÷1=0.04=4%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