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五、圆
与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 教案(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 第1节 圆的认识 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扇形四部分内容,是在继直线图形的知识后学习的一种新知识——曲线图形。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索,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对称性,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圆周率),运用转化思想研究圆的面积,利用圆来引入扇形。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正确画出对称轴,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析
教材第59页;第61页的6-10题。
学情分析
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缺少研究。它是小学几何的一个新知识点,研究的方法有所变化。通过圆的认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理解了圆的有关定义,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为进一步为学习与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与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难度。
设计思路
导入: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对称性;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图案;最后让学生进行达标测试。 3.结束: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初步预习第59页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正确画出对称轴,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利用圆规和直尺一步一步设计出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领会对称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探索精神。
课时重点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画出与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课时难点
辨析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并准确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一、复习引入: 什么叫圆心 什么叫半径 什么叫直径? 怎样表示一个圆 怎样画一个圆 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原有关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作答。 通过回顾旧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的对称性 1.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轴对称图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把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 2.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再画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能画( )条,由此可知圆有( )条对称轴。 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二、设计图案 1.利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图案。 学生思考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思考、回顾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回顾,培养学生的记忆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图案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2.展示交流。 (1)学生小组内交流。 (2)各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图案的能力。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十三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达标测试 三、达标测评 1.填空(每空16分,共80分) (1)经过一点可以画( )个圆。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 )对折,两侧的部分能够(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圆有( )条对称轴。 2.我是小裁判。(每题10分,共20分) 2个半圆可以拼成一个整圆。 ( ) (2) 圆的直径是线段,对称轴是直线。 ( ) 学生进行达标测试。 通过测试,检查学生对圆的认识的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十三第8、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与圆有关的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