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一、分数乘法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案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节 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本节课主要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3。完成第4-5页的“做一做”;第6页的第4、5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乘分数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开展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既巩固好分数基础,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设计思路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分数乘分数的探究算理;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最后引导学生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3.结束:通过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初步预习第3—4页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课时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课时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学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思考并作答。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学生从观察实例中理解算式的特点。 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新知探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算理。 1.提问:×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计算中,探究算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算理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说明×=。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又把这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由此可以得到:×==(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公顷)的,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的。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进行折纸探究,发现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小组开展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学生独立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归纳算理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小结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由学生总结、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 的是( ),的( )。 3. 一块地是公顷,这块地的是( )公顷。 4. 一堆水泥重吨,用去,用去( )吨,还乘下总数的( )。 5.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学生动手进行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数计算能力。
课堂小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1) ×==(公顷) (2) ×==(公顷)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