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16: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
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至当代的政治制度内容,知道它们的意义及影响。
导入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目录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阅读史实,结合纲要上所学,概括《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原则、意义。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览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初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北洋政府: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3-1916.6)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袁世凯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政府,实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3-1928.12)——政党政治
学习目标
2.观看视频,北洋政府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推进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做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措施: 1912年8月25日改组国民党,开始政党政治尝试,宋教仁等开展议会斗争,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结果:政党政治的尝试失败,宋教仁被刺杀——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解散国民党、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袁专制独裁。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军政”时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时期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时期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4)——政党政治
思考:阅读材料,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主要体现了怎么样的政治原则?“训政”的实质是什么?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原则:主权在民;实质:一党专政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冠以“国民”标题,现代被人们称为“伪国民大会”当时人们称为“蒋记国大”因为几乎所有进步民主党派拒绝参加。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以此为其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胜利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覆灭。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国民革命军)
1927年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4月底,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5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
(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顺序)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27-1937)
学习目标
1.依据地图,说一说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的背景。
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中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及会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大会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概括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表现。
学习目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处于陕北的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一切为了抗日救国。
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实行“三三制”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抗日战争即将结束
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1940年3月
1945年4-6月
1937年8月
1937年9月
二、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1937-194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措施:设边区政府、参议会;实施三三制
原因: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意义: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1)背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③ 实行“三三制”原则。
学习目标
3.结合教材,归纳抗战时期制度探索的背景、措施、意义。
(3)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1924-1927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学习目标
4.结合时间轴,归纳解放战争时期制度探索的措施及意义。
1945年9月,东北局成立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
1949年6月,中南局成立
1949年7月,西南局成立
195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各大区一级党政机关
措施: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1945-1949)
学习目标
5.结合材料,归纳解放战争时期制度探索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论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建立起来。
1957年至1976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错误指导 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思考: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理解。
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
权力来自于人民是逻辑起点,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当家作主的目标。小范围内人人都可以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大范围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治生活。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利于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工作,从而避免权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动员组织全国人民一起行动。
学习目标
2.阅读教材,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后
1949年
1956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制度确立
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十六字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学习目标
3.阅读教材,说一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学习目标
4.结合教材,说出建国后为制度探索提供的法律保障有哪些。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
《1954年宪法》
1982年
《1982年宪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能够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
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
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目标
5.结合教材,你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民国时期的政治
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课堂小结
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