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16: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第1课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的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必修教材课文目录
选择性必修课文目录
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关系
专题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3课 从明朝尽力到清军入关
第14课 清朝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通史+专题
时空坐标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前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1840年
CONTENTS
学习目标
1.能够在中国历史年代尺上准确标出内外服制、分封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外朝制、三公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制度建立的具体朝代,并理解这些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
2.能够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纵向把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并从横向角度明了制度创立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能对制度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缺陷进行辨证分析。
3.能够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为主线,探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背后历代有为政治家们“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理想和目标,明白各国政治体制受国情影响呈现出独特性,从而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探究一:先秦时期是如何通过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治理?
问题1-1:夏、商、西周时期创立了哪些主要的政治制度?
夏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
内外服制度
直接控制王畿内地区

间接控制王畿四周地区

商王
内服
王畿地区
附属国
附属国
外服
附属国
附属国
外服
文物介绍:大盂鼎,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西周康王册命盂,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文物介绍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西周
分封制与宗法制



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秩序
学霸笔记
①保证了王室的强大,巩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②王室权利并没有高度集中,诸侯国的独立性强。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西周
分封制与宗法制



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学霸笔记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材料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献曲,史献书,师藏,腹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替史教诲,者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周本纪》
商周时期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问题1-2: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夏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
内外服制度
西周
分封制与宗法制
最高统治者由世袭产生,君主的权力非绝对
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程度不高,管理较松散
材料
问题1-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新旧社会制度转变时期。一批有远见的政治家先后在各国推行改革。战国时期各国都采取了诸多措施强化王权,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有一套可以随时任免的官僚机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为郡、县,郡县长官的任免权直属于诸侯国君。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探究二:秦朝是如何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实现国家治理?
问题2-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运作?
秦朝政府的组织
中央



秦朝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
秦朝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政治体制核心
秦朝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物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学霸笔记
①三公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②主要官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秦朝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
地方


监御史(掌监察)
最高行政机构
郡守、郡丞
县令、县丞
中央直接任命
行政体制
官僚体制
学霸笔记
①彻底废除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
秦朝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以邮传为中心
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学霸笔记
①对秦朝官僚制行政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为中国古代公文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三:秦朝建立前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分封制开始解体,郡县制、官僚制等出现
秦朝的政治制度
核心: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思考:秦朝的制度建设如何体现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
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
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
皇帝制度、颁布法律、实行文书管理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探究四: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问题4-1:两汉至明清的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概念释读
宰相:秦汉以来对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具体职名、职权范围因时因人而异,历代不同。
西汉
中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尚书令
侍中
常侍
决策
外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执行
学霸笔记
①中朝的官员职级低,易掌握。
②丞相权力转移到中朝。
③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念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东汉
尚书台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学霸笔记
①三省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②宰相分权,加强了皇权。
③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新阶段。
政事堂:三省共同议政的地方。
宋朝
二府三司制
学霸笔记
①将财权、军权和政权分离,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削弱了相权,集中了皇权。
③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底下,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皇帝
军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枢密院
中书门下
三司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三司使
行政
财政
元朝
一省制
皇帝
行政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宣政院
军事
监察
佛教、吐蕃地区军政事务






学霸笔记
①中书省成为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宰相权势增大,威胁皇权。
明朝
内阁制
皇帝






丞相
皇帝






内阁
学霸笔记
①废宰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内阁制取代宰相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清朝
军机处
学霸笔记
①削弱了内阁的权利,成为清朝皇帝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皇帝寝宫(养心殿)
旁边的军机处
探究四: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问题4-2: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原因有哪些?
宰相数量增加
宰相权力被分散或分割
宰相机构为秘书机构所取代
中枢机构变化的走势,是由皇帝与官僚机构、官僚队伍的矛盾决定的:皇帝一方面要设置得力的办事机构,需要赋予它权力;一方面担心掌握权力的大臣权势日高,威胁到皇权,因此要另设亲信机构予以制约。中枢机构权力分立的格局,正是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
——邓小南《中国古代史的纵与横》
探究五:随着国家治理的需要,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调整的?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朝 郡、县二级制,汉初有王国、侯国
东汉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州、县二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 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省、府、县三级制
二级变三级
二级变三级
多级变三级
从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一览表
探究五:随着国家治理的需要,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调整的?
1.在沿袭基础上进行变革。
2.县始终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朝 郡、县二级制,汉初有王国、侯国
东汉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州、县二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 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省、府、县三级制
从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一览表
3.一级行政区名称变动较大。
观察图1和图2,对比东汉和唐中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何不同?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从名称上看,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从空间分布看,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类型 西周 秦朝
制度名称 分封制、宗法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 周王 权力并非绝对 皇帝
权力至高无上
官员产生 贵族,世袭 官僚,任命
国家构成 家国构成,周王室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 垂直管理,中央任命郡县长官,郡县一切服从中央
特点 对社会控制较为松散,统治具有一定弹性 对社会的控制更加严密,统治缺乏弹性,对君主个人素质要求更高
西周与先秦政治制度对比表


类型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秦朝 分封制、宗法制 郡、县二级制
汉朝 承秦三公九卿制 中枢:西汉中朝,东汉尚书台 郡、县二级制,汉初有王国、侯国
东汉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三公九卿制逐渐结束 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枢 隋朝:州、县二级制
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设同中枢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财政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雍正设立军机处 省、府、县三级制
从秦至清政治制度变化表






1."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 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
B.周王室力量弱化
C.诸侯国力量强大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第1课




2.“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 )
A.王权的至高无上
B.王权的神化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统治的长治久安
B
第1课




3.《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A
第1课




4.到(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作者认为这种做法( )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确立了思想统一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社会稳定
D
第1课




5.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
B.士族政治日渐式微
C.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
D.中央机构陷入混乱
C
第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