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5 15: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从人的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观念出发,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中的第九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战期间,俄国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课以“人民的选择”为主题,将教学环节设计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人民的苦难——十月革命的背景;人民的选择——十月革命的经过;人民的喜悦——十月革命的影响。教师在授课中通过采用名画鉴赏、史料研读、概念辨析、音乐熏陶、历史小导游等多样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同时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和中考冲刺期。一方面,经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另一方面,青春期急剧的生理、心理变化带来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的压力和外界环境的诱惑,部分学生显得茫然无措。因此,在教学中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教学问题的设置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能通过名画鉴赏与史料研读,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概念辨析、表格归纳等方式,理解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性质(素养目标:历史解释)。能通过撰写“探寻十月革命足迹导游词”活动,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加强历史答题语言规范训练。(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能通过阅读史料对十月革命的影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才得到了中国人民的真心拥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必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经过;认识革命领袖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活动法、读书指导法、史料探究法、美术奖赏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9课 人民的选择——列宁与十月革命人民的苦难——十月革命的背景人民的选择——十月革命的经过人民的喜悦——十月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今日中俄关系,并播放俄国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官方宣传片引入新课。 介绍自己对俄国主要城市的了解情况观看圣彼得堡的官方宣传片《白夜之城》 介绍圣彼得堡三次更名的事实,激发学生对该城市的探究欲望,借此导入1917年11月发生于该地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一、人民的苦难——十月革命的背景 名画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问题设计:(1)这幅画的主角是谁?(2)从他们的衣着中,你感觉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如何?(3)观察这些人的微表情,你觉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通过图表、文字、图片等多样史料说明一战前夕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且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参加一战更是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饥寒交迫的俄国人民为了生存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阅读教材39页“相关史事”,探究二月革命的性质, 问题设计:二月革命的主力是谁?二月革命后哪个政府掌握了全国政权?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通过组织学生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最重要的是看其承担的革命任务,而不能仅看领导阶级。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知识链接:列举一例中国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两段材料对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政策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四月提纲,进而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损害俄国人民利益,革命还要继续。 观察图画,回答问题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阅读材料,探讨问题。 通过名画鉴赏,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概念辨析、表格归纳等方式,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举一反三,进行知识正迁移。
人民的选择——十月革命的经过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通过阅读教材40页和41页的文字、图片,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经过,小组协作撰写“探寻十月革命足迹”导游词,并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表格归纳十月革命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领导人、重要标志、结果、性质)。(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 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梳理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分别满足了俄国人民的哪些愿望,进而认识到苏维埃政权维护人民利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2. 通过阅读教材42页“相关史事”,回答以下问题: (1)为巩固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实行什么政策?(2)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简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小组活动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加强历史答题语言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三、人民的喜悦——十月革命的影响 播放《国际歌》视频,回顾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光辉历史,感悟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阅读两段史料,对比马克思对实现社会主义前提条件的预判和俄国革命成功与社会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阅读表格史料和文字史料,通过研究20世纪初新兴独立国家所选择的政体模式,理解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阅读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归纳总结十月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问题设计:( (1)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之处。( (2)两场革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阅读文字史料与历史漫画,从世界格局角度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 课后作业: 圣彼得堡,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历史上有过显赫、辉煌,但也有过变革、战争和动荡。这里,曾经被三次更名。请同学们查找资料,探寻圣彼得堡三次更名的原因。 音乐鉴赏,感悟思考比较、思考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并不偏爱哪一个政党,谁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谁就能赢得人民衷心支持,谁就能拥有永恒持久的向心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战的伟大胜利。我相信,只要我们顺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潮流,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这一边,我们必将创造更辉煌、更动人的未来!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以“人民的选择”为主题,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分为人民的苦难(背景)、人民的选择(经过)、人民的喜悦(影响)三个部分,环环相扣,逻辑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教学策略合理,具有高度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能够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资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教法,力争做到论丛史出,史论结合,落实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师生一致好评。不足:学生撰写“探寻十月革命足迹导游词”后进行成果展示的时间稍显仓促。历史小论文是近年中考热门题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历史小论文写作方法与历史答题语言规范训练。
圣彼得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