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蒹葭
《诗经·秦风》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蒹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
蒹葭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属于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比较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蒹葭
了解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现存305篇,大多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蒹葭”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中水的意象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
蒹葭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秋水伊人”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圈画出下面的字词,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蒹
jiān
葭
jiā
伊
yī
溯
sù
洄
huí
晞
xī
湄
méi
跻
jī
涘
sì
沚
zhǐ
解读标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读感知
读懂词义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逆流
而上
艰险
干
岸边
水边
顺流而下
茂盛的样子
向右迂曲
理解大意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芦苇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站在对岸水那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找她,
好像就在着水中央。
理解大意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芦苇一片凄清清,
清晨露珠尚未干。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理解大意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芦苇茫茫连成片,
清晨露水没有完。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二 文言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道阻且长
2.道阻且右
3.蒹葭苍苍
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
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
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
整体感知
第一章:岸边秋景起兴,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的相会艰难之情。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但仍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第二章:反复咏叹,更深入一层地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章: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深沉的相思之情。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
课堂讨论
2、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精读揣摩
1、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这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推移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说明主人公呆在水边很长时间了,表明了他对伊人痴痴的守望,深深的想念之情。
情感美
2、道路阻、长、跻、右,溯洄,溯游。实际上是空间的变换过程,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精读揣摩
情感美
说明了主人公对伊人用情很深,所以不畏艰险,执着追寻。
精读揣摩
情感美
(失意伤感)
从主人公情感的历程看来,他对伊人用情很深,很执着。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打在芦苇丛中的寒露,也许就是痴情的他对伊人求之而不得落下的泪水吧!
3、宛在水中央、水中泜,水中沚,这是伊人所在地点的变换,说明了伊人老是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想想,我们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心情呢?
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表现手法上
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爱情说
(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
三章
蒹葭
八句
前两句
写景
后六句
抒情
起 兴
情景交融
反复咏叹,追求急切
追求不到,无限怅惘
表现手法
重章叠唱
《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课文主旨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布置作业
伊人
水之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男主
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溯游从之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不可即
失意、
烦恼、
痛苦、
凄苦
板书设计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心中的伊人,我们心中的理想,也在水的一方。尽管路漫漫,我们仍要上下求索,尽管目标处在千里之外,我们也要风雨兼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书写我们无悔的青春。
(1)牛郎织女一年一见反而越益美好;
(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畏艰险,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相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从《蒹葭》中,你还能够想到什么呢?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诗或句子,也许是生活中的人和事。
谢谢您的观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