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复习指导(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对联复习指导(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9: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奇妙的对联
高考对联复习指导
有名网友暗恋的女孩的网名为“泉”,他想改成改一个与之相配的网名,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爱意,网名改什么比较好?

一、对联的定义: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之一。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在考试中,则很少接触或用到横批。
二、起源: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相传在东海里有一个神鬼出没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shén shū )、郁垒(yù lǜ)。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三、对联故事
1、 王羲之故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四、名联欣赏
1、康熙三十五年(1696),昆明西郊大观楼建成,时有孙苒翁寄籍昆明,写下了一副一百八十字的长联。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写云南历史,气魄雄伟,前无古人,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美誉。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欤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巧妙地把与岳阳有关的历史人物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及八仙中的吕洞宾嵌入联中,追古抚今,纵横捭阖,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2、湖南洞庭湖的岳阳楼上也有一副何绍基的绝好长联:
涉及名作家及名胜古迹的对联
写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写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写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写李清照: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写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写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写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写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眉山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济南辛弃疾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五、属对(即创作对联)的原则: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意义相关。上下联内容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上 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
(6)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高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
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即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
“因” 为上联,“果” 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这一对联。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因此,“方向正确城乡富”为上联,“政策英明衣食丰”为下联。
3.按时间先后区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这一对联。“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因此,“风送莺歌辞旧岁”为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为下联。
4.按逻辑关系区分。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一对联。这副对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因此,“勤俭持家家道昌”为上联,“团结建国国事兴”为下联。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上下联竖行书写,从上到下。张贴时,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六、 对联的分类:
1、 就上下联的语义关系,对联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这三类:
(1)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和谐的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映像。如鲁迅先生借以自勉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亦叫走马对、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连接。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挑战对联:
(一)改写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二)趣味对下联
1、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于边
2、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
下联:
大明明明明事理
3.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其中有语言学家周祖谟的答案为“胡适之”,在当时得了满分。我们知道胡适先生在五四前后的戏剧性表现,之前提倡白话废文言,极力否定传统,抹杀历史,鼓吹全盘西化,后来又自称有历史癖,号召人们整理国故,研究国粹,走向新文学的反面,用其名字来与“孙行者”相对,讥讽戏谑之意不言而喻,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无懈可击。
陈教授自己的对句是“祖冲之”,也不失为优秀之对。
八、牛刀小试
1.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汇报会上,大家用对联表达对淮安文化的热爱。有同学拟了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万里漕运通南北 下联 选( )
A.赞古楚人杰地灵
B.千年淮味传古今
C.淮剧一曲唱四海
D.名著《西游》天下闻
B
【详解】
A.偏正短语“万里漕运”与动宾短语“赞古楚”不相对;
B.偏正短语“万里漕运”与“千年淮味”相对,动宾短语“通南北”与“穿古今”相对,恰当;
C.下联末字“海”是仄声字,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D.动宾短语“通南北”与主谓短语“天下闻”不相对;
2.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煜鹏同学在游览永州山水美景时,收集了许多名联佳句。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知识完成问题。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_______
A.九州日月在肩头 B.杜鹃花海天下秀
C. 星辉云灿小阳天 D.瑞霭阳光盈九州
A
【详解】
根据对联相关知识中的“仄起平落”,“秀”是仄声,可排除B;
根据节奏相协的原则,“千里潇湘”是偏正短语,可排除下联同位置是并列短语“星辉云灿”的C;
根据“虚对虚,实对实”的词性相同原则,“千里”是数量词,“瑞霭”是形容词,可排除D;“九州”是数量词,“日月”是名词,对“潇湘”,“肩头”对“眼底” 。
3.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尾字讲求平仄,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有同学拟写了描绘鸭绿江风光的上联“风轻一江拂碧水”,请选出作为其下联最恰当的一项( )
A.雨歇千鸥伴彩云
B.一轮红日染朝霞
C.雨奇两岸笼烟雾
D.碧波千顷浮翠岛
A
【详解】B.“一轮红日染朝霞”中“一”为量词,与上联“风(名词)”词性不同,根据“词性相当”的原则,此项错误;
C.“雨奇两岸笼烟雾”中“雾”为仄音,上联“水”为仄音,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此项错误;
D.“碧波千顷浮翠岛”中“碧”为形容词,与上联“风(名词)”词性不同,根据“词性相当”的原则此项错误;
4.班主任老师为全班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大家的祝福和期望,但上联需要大家补充完整,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
上联:喜看今朝学子
下联:笑迎明日英才龙腾云天
A.虎虎生威 B.虎落平阳
C.虎跃山涧 D.虎头虎脑
C
【解析】考查对联拟写。
A.“威”是一声,上联末字应为三声或四声,不恰当;
B.“阳”是二声,上联末字应为三声或四声,不恰当;
C.“涧”是四声,“虎跃山涧”与下联“龙腾云天”同为主谓短语,恰当;
D.“虎头虎脑”是并列短语,与下联“龙腾云天”类型不同,不恰当。
5.有同学为了欢度春节,拟写了一个上联“鞭炮齐鸣辞旧岁”,请你为它选出对仗工整的下联。( )
A.锣鼓喧天贺新年
B.福照家门万事兴
C.岁月更新福满门
D.万事平安幸福年
A
【解析】
上联:鞭炮齐鸣(主谓短语)辞旧岁(动宾短语)。
A.锣鼓喧天(主谓短语)贺新年(动宾短语),对仗工整,符合要求;
B.福照家门(主谓短语)万事兴(主谓短语),对仗不工整;
C.岁月更新(主谓短语)福满门(主谓短语),对仗不工整;
D.万事平安(主谓短语)幸福年(偏正短语),对仗不工整;
二、补写题
1.请从下列诗歌题目中选取一个,与上联相对,写出下联。
《游山西村》 《过零丁洋》
上联: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
示例一:游山西村,陆放翁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二:过零丁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上联可知,“登飞来峰”是动宾结构;“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整体上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内容上“王安石”是文学家,“登飞来峰”是其作品。故下联要写出与题目对应的作者和诗句,对联形式要工整。 “登飞来峰”可以对 “游山西村”、“过零丁洋”,“王安石”可以对“陆放翁”、“文天祥”,“不畏浮云遮望眼”可以对“柳暗花明又一村”、“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创写对联活动中,小军写下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的上联,请你任选一则材料,根据内容,补写下联。
材料一: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顽强拼搏,最终以3比2逆转,绝杀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站在亚洲之巅,扬威国际赛场。
材料二: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成为最美逆行者,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女足顽强拼搏扬国威 / 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护民安
【解析】对联基本知识,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内容上相关联。
根据上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可知,下联的结构应是:四字人物短语+体现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动宾结构的三字短语,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必须是第一声或者第二声。
根据材料一“中国女足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顽强拼搏”可知,这里的人物即“中国女足”,人物精神即“顽强拼搏”;再根据“时隔16年再次站在亚洲之巅,扬威国际赛场”可简要概括为“杨国威”,综合以上可得下联:中国女足顽强拼搏扬国威。
结合材料二“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可知,这里的人物即“白衣天使”,人物精神即“义无反顾”,根据“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概括为“护民安”,综合以上可得下联: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护民安。
【补写对联技巧】
1.看题目,明要求。
2.分析已知联的词性、句式、结构等特点。
3.根据已知联的特点确定补写联相应的对字、对词。
注意:
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
⑵对句较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⑷停顿也需对应。
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三、组合题
3.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上联:鲲鹏振翅九万里
下联:少年报国一片心
【解析】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要做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鲲鹏”与“少年”都是名词相对;“振翅”与“报国”都动宾结构;“九万里”与“一片心”相对。组成的对联“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比喻青少年要有像鲲鹏一样,怀有报国的远大志向,让自己的青春飞扬起来。这与班刊的主题相切合。
4. 下列是一网友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所写的对联,但顺序已被打乱,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并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四海 种子 香入梦 稻花 重如山 一枚
上联:四海稻花香入梦 下联:一枚种子重如山
解析:数量词“四海”对“一枚”,名词“稻花”对“种子”,主谓短语“香入梦”对“重如山”。“梦”是仄声字,“山”是平声字,合乎仄起平收的要求。
技巧:
1.按字数、词性、句式结构找出一一对应的词或词组。
2.根据逻辑、语感、语义等将词或词组组成两联。
3.按仄起平收原则确定上下联。
四、分析题
5.为了助力“强省会”,有人准备撰写下面的对联宣传“避暑之都”贵阳的旅游。对联的空白处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强省会,宏图大展”;第二种“大省会,水秀山明”。哪种更恰当?请简述两条理由。
上联:致良知,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爽贵阳,魅力飞扬,爽透炎夏;
下联:求卓越,强工强农强民强城强景强旅,________,________,强冠黔中。
【答案】第一种。理由:①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要求可知,第一种恰当:“爽贵阳”是动宾短语,“强省会”也是动宾短语,正好相对;“魅力飞扬”是主谓短语,正好对主谓短语“宏图大展”。这样上下联内容相关,衔接自然。
6.语言实践活动
“孝”,小篆写作“ ”,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
活动一:洋洋的爷爷是一名语文老师,年满六十退休。洋洋要赠送爷爷一副对联,你建议他选下面的哪一副?简述理由。
对联1:人活古稀非为易 福在心田实乃安
对联2:诗文馨香漫乡里 桃李天下绽芬芳
选 ,理由:
【答案】活动一:选对联2,爷爷年满六十退休,而对联1中“古稀”指人年七十,故不合适,对联2中“诗文”“桃李”都能体现爷爷“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送给退休的爷爷赞美其职业成就最为合适。
【详解】活动一:结合“是一名语文老师,年满六十退休”分析,对联内容要与语文有关,对联1中的“古稀”是指七十岁,与“年满六十”不相符。对联2中“诗文”与“语文”相关,“桃李天下”是指教过的学生比较多,与“老师的职业相关”。故选对联2。
技巧:
1.明要求,找提示。
2.分析已知联的特点。
课后练习:
下面的对联是对人物的评价,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含义丰富。请从任选一幅作分析。
甲: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征战布衣亦胜官绅
乙:一生呐喊甘为人民牛马,从未彷徨无愧华夏脊梁
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答案】示例1:选甲,“巾”“布衣”巧妙地指代木兰的性别、身份,又与“须眉”“官绅”形成对比,赞美她作为平民女子英勇善战、忠心报国的形象;
示例2:选乙,对联巧妙地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赞美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示例3:选丙,对联以“世上疮痍”民间疾苦概括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特点;“波澜”比喻其诗文的跌宕起伏;引用世人对他的尊称“诗圣”,突出他在诗坛的重要地位和诗歌艺术成就之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