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孔光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孔光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9: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孔光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
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有诏问:“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心恐傅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日:“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
又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群下多顺诣,言母以子贵,宜立尊号以厚孝道。唯师丹与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丹以罪免,而朱博代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
光退闾里,杜门自守。而朱博代为丞相,数月,坐承傅太后指妄奏事自杀。平当代为丞相,数月薨。王嘉复为丞相,数谏争忤指。旬岁间阅三相,议者皆以为不及光。上由是思之。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后十余日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光对曰:“俗之祈禳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无可疑惑。”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
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B.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C.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D.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正,汉选举科目,多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后为制科之一。
B.高第,指考试及考核官吏的成绩优等,也指品行学识优秀。文中指前者。
C.尊号,古代帝、后在世时的称号,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需要避讳。
D.公车,此处为汉代官署名。汉制规定,臣民上书以及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出身名门,富有才华。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孙,精通经学,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后又被举荐为谏大夫。
B.孔光为政谨慎,办事周密。皇帝有事询问,孔光就依据经法以认为最合适的对答;上书进言,也总是销毁草拟的奏章。
C.孔光心系国君,维护皇权。孔光担心外戚干政,就建言应另修宫殿让傅太后居住,又坚决反对傅太后违制获得尊号。
D.孔光才干突出,颇有声望。孔光为博土时多次市查冤狱,整治风俗,账济流民;望相后,议者认为其他官员都不如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2)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拜为丞相。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傅太后居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中驸马迁巧佞无义,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德,诚不小愆。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坐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B.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C.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D.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表示时间,指一会儿,古代汉语中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顷刻、须臾、旋、有间。
B.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郡也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C.朝夕指早晚,古代的计时单位有更、鼓、漏、时、点、刻等,鸡鸣对应现代时间1到3点。
D.古代音乐有雅乐和俗乐之分,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俗乐是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C.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为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D.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
(2)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光以高第为尚书,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光久典尚书,练法令。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迺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迺始等见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迺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哀帝初即位,朱博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谐公车,拜为光禄大夫,二月为丞相。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公卿百官会吊送葬,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有改动)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B.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C.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D.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日”就是休假日,因为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有一天时间回家休息沐浴。
B.“尚书”是儒家经典,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求得震慑效果。
D.“公车”是汉代官署的名称,主要负责处理臣民上书以及皇帝征召等事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出身显赫,声名为世所知。他是孔子后人,又精通儒家经典,年龄不大就参与议论朝政,他为人正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所以在当时非常知名。
B.孔光任职中枢,为官坚守原则。他不犯言直谏,也不想借着指出皇上的过错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他能严守机密,即使在家中闲谈也从不透露朝中政事。
C.孔光论法公正,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一个人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亲属应该连坐;但妻子在丈夫事发前已经离异,就不应再担罪名,这得到了皇帝肯定。
D.孔光几次起落,最终位极人臣。他早先与皇上意见不合,遭到贬职;后来因为得罪了太后,被皇帝正式下诏免职;但后来官拜丞相,死后也享尽哀荣。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2)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
答案
1、A 句子的翻译是:假日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儿闲谈,始终不言及朝廷政事。有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内都种些什么树啊?”孔光沉默着不回应,(却)用别的话岔开去。他就是像这样(从)不泄露朝廷政事。
“燕语”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意思是“闲谈”,排除CD;
“更”与“答”是修饰关系,不能断开,排除B。
2.C “需要避讳”错误,尊号无需避讳。
3.D “其他官员都不如他”错误,应是孔光之后的三任丞相都不如他。
4.(1)汉哀帝刚即位,亲自做到勤俭节约,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盼望太平盛世到来。
(2)皇帝难以违背大臣们正直的议论,在内又受到傅太后的逼迫,(这件事就)犹豫不决了好几年(也没有议定)。
参考译文: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孙。对经学尤其精通,不到二十岁,就被举荐为议郎。光禄勋匡衡推举孔光贤良方正,(孔光)担任了谏大夫。因议事不合皇帝心意,被贬为虹县县令,(孔光)自请免职回去讲授(经学)。汉成帝刚即位,(孔光)被举荐为博士,(朝廷)多次派他审查冤案,推行风俗教化,救济流民,(孔光)奉行使令符合皇帝心意,由此出名。这时,博士分三科选官,孔光因为成绩优秀担任尚书,(他)察看前朝典章制度和标准,几年(就)通晓熟习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皇帝十分信任他,(孔光)转任为仆射、尚书令。
(皇帝)下诏嘉奖孔光(办事)周密谨慎,不曾出过差错,加官诸吏。皇上有政事询问,(孔光就)根据经法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对答,不随便迎合皇帝的意思;如果有时(皇帝) 不听从(他的建议),(孔光也)不敢极力进谏,因此孔光任官时间长并且(很)安顺。有时(孔光)上书进言,就(总是)销毁草拟的奏章,(孔光)认为张扬皇帝的过失,以此来求取忠直的美名,是为人臣子的大罪。他举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假日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儿闲谈,始终不言及朝廷政事。有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内都种些什么树啊?”孔光沉默着不回应,(却)用别的话岔开去。他就是像这样(从)不泄露朝廷政事。
汉哀帝刚即位,亲自做到勤俭节约,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盼望太平盛世到来。(皇帝)褒奖赏赐大臣,加封孔光一千户封邑。当时,成帝的母亲 太皇太后自己住在长乐宫,而成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住在国邸,(皇帝)下诏询问:“定陶共王太后应当住在何处?”孔光担心傅太后干预朝政事务,不想让她与皇帝朝夕相近,就进言认为应该另外修建宫殿让定陶太后居住。大司空何武进言说:“(定陶太后)可以住在北宫。”皇帝听从了何武的建议。北宫有紫房复道通往未央宫,傅太后果然从复道早晚到皇帝的住处,请求想要皇帝赐予尊号,(并)让她的亲属显贵受宠信,使皇帝不能够正直行事。
傅太后又想要与成帝的母亲都获得尊号,群臣大多顺从她的意思,(都)进言说祖母凭借孙子显贵,应该给祖母制定尊号来弘扬孝道。只有师丹和孔光认为不行。皇帝难以违背大臣们正直的议论,在内又受到傅太后的逼迫,(这件事就)犹豫不决了好几年(也没有议定)。师丹因为犯罪被免官,朱博就代替他担任了大司空。孔光在先帝商议皇位继承人时,就因持有异议而与哀帝有嫌隙,(这次)又再次违背傅太后的意思,因此在位的傅氏与大司空朱博勾结起来,一起诽谤诬陷孔光。
孔光回到乡里,闭门自守。朱博就代替孔光担任了丞相,几个月后,因秉承傅太后的意思妄奏政事,获罪自杀。平当(就)接替(朱博)担任丞相,几个月后过世。王嘉又接任丞相,几次进谏忤逆了皇帝的旨意。一年间历经三位丞相,议者都认为(他们)比不上孔光。皇上因此思念孔光。适逢元寿元年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十多天后傅太后去世。当月,(皇帝)征召孔光到公车官署,询问日食之事。孔光回答说:“世俗所用的求福除祸的小术,最终对顺应天意、弥补异象是没有益处的,(这)没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奏书呈上,皇上(很)高兴,赏赐孔光束帛,任命他为光禄大夫。
孔光七十岁,在元始五年逝世。谥号为简烈侯。
5、D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孔光长期掌管尚书事务。
其中“忠直”是“贾”的宾语,“人臣大罪也”是判断句,所以应在“忠直”后断句,排除AC;“荐举”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6.A “旋”是指立刻、马上,不是“一会儿”。
7.C “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错误,“罢归”指辞职或免官归里,也就是说可能是臣子主动请辞,故文中并未说就是“因进言被免去官职”表述太主观、绝对。
8.(1)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转换官职担任了尚书令。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订旧日的行事制度。
(2)哀帝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太平。
参考译文: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孙。他对经学特别精通。年纪还不到二十,就被任用为议郎。光禄勋匡衡因孔光行为正直而推举他,(孔光)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因为议事不合天子意思,降职为虹县的县官。汉成帝刚刚登上王位,任用(孔光)为博士,(朝廷)多次派他审查冤案,推行风俗教化,救济流浪灾民,所奉使命能圆满完成,合乎皇帝心意,因此而著名。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转换官职担任了尚书令。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订制度。皇上问什么问题,就根据经义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对答,不迎合皇帝的意图,而无原则地附和;如果天子不听从,也不敢用力去争,因此,他的地位保持得长久而安全。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孔光长期掌管尚书事务,制定法律制度,号称详细平和。这时,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被杀了,淳于长的小妾都在淳于长犯罪的事没有被发觉以前离开,已经重新嫁了人。等到淳于长的事情发生之后,丞相方进认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时的法律论处,在时间上有明确的界限,淳于长犯大逆不道罪的时候,他的妾是长妻,已经犯有株连之罪,与自身犯法没有差别。她们后来离开他,按照法律是没法免罪的。请论处。”孔光发表意见,认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父母亲属,无论年纪大小,都应该处斩,弃尸街头(以此来警戒今后犯法的罪人)。而夫妇之间的法则,是相互之间有情义就结合,没有情义就分离。淳于长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抛弃了他的妾,她们有的改嫁了,夫妻之间的情义已绝,如果还要认为她们是淳于长的妻子,来杀掉她们,名义上不正当,因此不应当牵连判罪。”皇上下诏书,肯定孔光的意见正确。后来任命孔光为丞相。汉哀帝初即位,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太平。皇上褒扬奖赏大臣,给孔光增加封邑一千户。这时,傅太皇太后自己住在长乐宫,北宫有空中阁道与未央宫相通,傅太后果然从阁道早晚到皇帝的住处,请求皇上赐予尊号,让她的亲属富贵受宠,使得皇上不能根据政治的原则秉公行事。不久,太后堂弟的儿子傅迁在皇帝左右尤其施展奸邪伎俩,皇上罢免他的官职,遣送他回归故地。傅太后恼怒,皇上不得已,又把傅迁重新留了下来。孔光上奏说:“皇上下诏书说:‘侍中驸马都尉傅迁乖巧邪佞,泄露朝廷秘密,对皇上办事不忠,是国家的祸害,罢免官职,遣送回家。’其后又下诏停办,百官都疑惑不解,感到没有什么值得信任的了,这对皇上的圣德是一个很大的损害,确实不是一个小小的过失。我们请求皇上仍旧遣送傅迁回老家,来消除奸党。”但是傅迁最终还是没有被遣送回家,重新做了侍中。孔光退归乡里,元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简烈侯。
9、C 此题抓住句中的关键动词“免”“归”“即位”“举”“录”“行”“振赡”,结合对句意的理解,“初”是时间状语,修饰“即位”,中间不能断,故排除D;“自免归教授”是“归隐去教书”,而不是“去教成帝”,故排除A、B。
10.B “尚书”是官职名。
11.A “他为人正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所以在当时非常知名”错误,孔光知名的原因是“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
12.(1)皇帝有政事询问,孔光总是根据经典法律.以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答案来回答,不希望附和皇帝的旨意。
(2)孔光年轻的时候就以经学和品行而著名,当官成名很早。不结党羽,不培养游说之徒,也不求助于别人。
参考译文: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孙。尤其精通经学,年纪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推举孔光品行端正,担任谏大夫。因为议论政事有与皇上意见不合之处,贬官为虹县县令,孔光自免,回家去教授经学。成帝初即位,孔光被推举为博士,多次让他负责平反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圆满完成任务,孔光的名声传遍朝野。孔光因成绩优秀担任尚书,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订制度。皇帝有政事询问,孔光总是根据经典法律,以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答案来回答,不希望附和皇帝的旨意;如果有的时候皇上不听从,孔光也不敢强硬谏争,因此孔光当官时间很长,而且安全。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时,也唯恐被人听到。轮到放假之日,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子儿女们说家常话时,始终都不提朝廷官署里的政事。孔光年轻的时候就以经学和品行而著名,当官成名很早。不结党羽,不培养游说之徒,也不求助于别人。这既是他性格内向严谨的结果,也是他学宦早成的身世决定的。后来孔光从光禄勋升任为御史大夫。孔光长期掌管尚书事务,制定法律制度。这时,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被杀了,淳于长的小妾迺始等六人都在淳于长犯罪的事没有被发觉之前离他而去,有的重新嫁了人。等到淳于长的事情发生之后,丞相方进、大司空何武商议,认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时的法律论处,在时间上有明确的界限,淳于长犯大逆不道罪的时候,迺始等是他的妻子,已经犯有株连之罪。她们后来离开他,按照法律是没法免罪的。”孔光发表意见,认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父母亲属,无论年纪大小,都应该处斩,弃尸街头(以此来警戒今后犯法的罪人)。而夫妇之间的法则,是相互之间有情义就结合,没有情义的话就分离。淳于长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抛弃了迺始等人,她们有的改嫁了,夫妻之间的情义已绝,如果还要认为她们是淳于长的妻子,来杀掉她们,名义上不正当,因此不应当牵连判罪。”皇上下诏书,肯定孔光的意见正确。汉哀帝初即位,朱博担任大司空。孔光在汉成帝时商议皇位继承人就与皇上不合,其后又严重违背傅太后的旨意,因此傅氏在位者与大司空朱博勾结起来,共同诋毁诬陷孔光。过了几个月后,汉哀帝就下诏罢免孔光。傅太后死了。当月,汉哀帝征召孔光到公车官署,授予他为光禄大夫,两个月后担任丞相。孔光享年七十岁,在元始五年逝世。公卿百官共同吊唁送葬。路人都放声痛哭,等车队走完后哭声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