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的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填补时间轴、在地图上找到古印度、古朝鲜、古日本、玛雅文化区、阿兹特克文化区、印加文化区范围,了解本课时空定位方面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问题,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填表梳理基础知识,锻炼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所学,重点回答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锻炼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具有多源性和文化多样性特点,各个文明没有高低贵贱,都能发展出自身的优秀文明成果,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难点: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文化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了解这些古代文化,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时空定位】
【知识链接】
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2.武士道:武士道也称士道,是日本武士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和精神情操。它是儒、道(神道)、释(主要是禅宗)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意识形态,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明显特征。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3.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4.三大主神:创始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
5.《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书定型于2-4世纪,由民间口头创作,后经加工而成。两书集中反映了古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以诗代史)。
6.日本神道:根据日本古神道的理论。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上天”即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地下”即阴间,是恶鬼们所处的黑暗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地上”即人间,是光与暗、夜与昼、吉与凶、善与恶相互交错存在的世界。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域:今天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广大地区。
2.历史进程
(1)哈拉帕文化时期:年代约为BC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2)吠陀时代: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__________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__________教和_____制度形成。
(3)列国时代: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__________。
(4)孔雀帝国: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在__________统治期间,印度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5)笈多帝国:公元320-500年,笈多帝国几乎统一了被印度,这时期的印度经历了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3.文化成就
(1)宗教
宗教 建立时间 原因 主要教义
婆罗门教 BC1500年左右 __________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__________教 _____制度
佛教 BC6世纪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满 __________ 忍耐顺从
印度教 4世纪 随着印度_____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 崇拜三相神(三大主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种姓制度
(2)其他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概况
文字 __________ 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梵文 _____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文学 《摩诃婆罗多》 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了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18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
《罗摩衍那》 印度古代两大_______________之一,叙述王子罗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掳,后得群猴帮助,夫妻团聚,恢复王位的故事。全书约有两万四千颂,共分七篇。以罗摩和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战争。
艺术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_____、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如桑奇大塔
数学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__________
4.特点: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5.传播
(1)东南亚
①_____前后,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__________。
②5世纪,印度的_____(_____文)、文字、艺术、思想、_____(_____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东亚:佛教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东亚其他国家,对东亚各国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3)欧洲:发明0在内的数字,后经__________传入欧洲。
(二)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
1.朝鲜
(1)政治发展进程
①箕子朝鲜:前122—前194。
②卫满朝鲜:前194—前107年。
③三国时代:前57—688年,高句丽、新罗、百济。
④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
⑤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
(2)文化成就
类别 时间 成就 概况
技术 BC5C 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天文学 7世纪 瞻星台(建于634年) _________________的天文台
历史学 12世纪 《__________》 朝鲜_______________
15世纪 《高丽史》 __________史书的编写体例
文字 15世纪 谚文 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音乐舞蹈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3)中华文化与朝鲜文化相互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__________、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_____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③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有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日本
(1)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概况
信仰 _____教[footnoteRef:1] [1: ] 万物有灵论使得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后,随着__________的崛起,神道融合了_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
文学 《__________》: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 《__________》:享誉世界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
建筑 __________ 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绘画 __________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__________ 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为了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因此多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
(2)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特点: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2.代表文化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 美 玛雅文明 前2500年至16世纪 城邦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南美 印加文明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的大帝国
3.成就
玛雅文化 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象形文字);发明了“__________”;创造出__________,知道“零”的概念 宗教: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
印加文化 建造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__________,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__________和太阴历
阿兹特克文化 使用图画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4.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的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深化拓展】
一、印度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对中国:佛教兴起在印度,发展在中国,佛教中国化后外传朝鲜、日本等。对中国的思想、语言、文艺、建筑、习俗等产生深刻影响,(2)对东南亚: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语言、思想、文艺、习俗等产生深刻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文字产生重要影响;如柬埔寨吴哥窟中的很多浮雕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3)对世界: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传出,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古代中国文化对东方国家的影响
(1)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学影响深远,也称“儒家文化圈”)。儒家思想约公元前3世纪传入越南,于约1世纪传入朝鲜。
(2)隋唐时期:儒学辐射东亚,东亚文化圈形成(东亚诸国形成的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文化圈)。
①儒家思想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儒学成为越南、朝鲜、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越南、朝鲜、日本占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新罗统一朝鲜后,常与唐朝互遣使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所广泛吸收。
③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数多时一次达五六百,留学生归国时,带回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大量文献典籍。
④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⑤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的佛教,影响尤为深远。
(3)宋元时期:13世纪,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堂反馈训练】
1.(2022·浙江温州·一模)有学者认为,印度历史上有四次最巨大的变动。这些变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哈拉帕文明的消失和雅利安人入主印度 ②穆斯林进入和统治印度
③英国征服印度 ④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2.(2019·广东广州·二模)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3.(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三模)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 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4.(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这说明
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 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
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 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千年前(公元前3300年)在印度河附近就诞生了文明,它的鼎盛时期为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1900间,被称为哈拉帕文明;穆斯林征服印度次大陆主要发生于12到16世纪;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①②③④A项正确;其余选项顺序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
【答案】C
【详解】韩国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具有东罗马人、波斯人、回鹘人和粟特人特征的胡俑,而这些人的东来主要是依赖丝绸之路,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已经影响到了朝鲜半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东亚风俗的变化,排除A项;7—9世纪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陆上交通,排除B项;出现具有东罗马人特征的胡俑不代表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
【答案】C
【详解】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 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了白居易《长恨歌》对日本《源氏物语》影响深刻,结合所学可知,白居易代表的是中国文化,《源氏物语》代表日本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过对于绝对,排除;白居易和紫式部不是同时代人,故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