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二实验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二实验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4 22:03:12

文档简介

实验二小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昆虫的身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 (1). 头 (2). 胸 (3). 腹
【解析】
【详解】人们把像蚂蚁那样,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3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作昆虫。
2.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__________是它的卫星。
【答案】月球
【解析】
【详解】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
3.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来表示,单位_______。
【答案】 (1). 温度 (2). 摄氏度
【解析】
【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 阳光与地平面夹角就是__________,人们用_____ 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答案】 (1). 太阳高度角 (2). 太阳高度角
【解析】
【详解】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时候。一年中夏季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5. 在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______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
【答案】甲虫
【解析】
【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昆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在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甲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
6.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答案】 (1). 卵 (2). 幼虫 (3). 蛹 (4). 成虫
【解析】
【详解】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育、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7.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解析】
【详解】略
8. 自然界中,水能以( )、( )、( )三种状态存在。
【答案】 (1). 固态 (2). 液态 (3). 气态
【解析】
【详解】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水在自然界中同时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9.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
【答案】 (1). 1.5亿 (2). 30万千米/秒
【解析】
【详解】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钟约30万千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光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10. 影子形成需要三个条件:_____、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答案】光源
【解析】
【详解】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1.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_____,月球是_____的卫星。
【答案】 (1). 卫星 (2). 地球
【解析】
【详解】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2.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 )。
A. 凝结 B. 融化 C. 凝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13. 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 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 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 河面结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这是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的蒸发现象;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袋变成小水珠附着在袋子上,是凝结现象;C河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
14. 下列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
A. 蚯蚓和蜂鸟 B. 蜜蜂和蝙蝠 C. 蜻蜓和蟑螂
【答案】C
【解析】
【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昆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一般有2对翅,适于飞行。C蜻蜓和蟑螂属于昆虫。蚯蚓、蜂鸟、蝙蝠不属于昆虫。
15. 日晷是利用晷针的( )来计时的。
A. 长短 B. 影子 C. 粗细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影子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这里的时间是某一时刻。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16.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相比( )。
A. 没什么区别 B. 体积变化更明显 C. 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气体热胀冷缩是最明显的,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小。B选项符合题意。
17. 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是( )。
A. 0摄氏度 B. 10摄氏度 C. 100摄氏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冰融化成水的温度和水结成冰的温度是相同的都是0℃,水要结冰自身温度减低,所以对外放出热量,冰要融化自身温度升高,所以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18.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的规律是先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上半月是右半边亮,下半月是左半边亮。
故选:B
19. 在地球仪上( )代表海洋。
A. 蓝色 B. 黄色 C. 白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它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所以A符合题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0. 改变照射的方向,物体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
【答案】√
【解析】
【详解】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方向是相同的。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随之变化;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改变照射的方向,物体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21. 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表面看上颜色较浅的地方,多是环形山。环形山又称为“月坑”,环形山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2. 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继续上升。( )
【答案】×
【解析】
【详解】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然后温度才会继续上升。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23.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慢后快地下降。( )
【答案】×
【解析】
【详解】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24. 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或者两对翅膀。( )
【答案】√
【解析】
【详解】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但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凡具有上述外貌特征的小动物都叫昆虫。
25. 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80万种动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26. 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球是没有空气和水分,没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27. 水结冰时体积会缩小。(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冰化为水时体积会缩小。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8. 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
【答案】×
【解析】
【详解】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9. 蚕对光线比较敏感,在有光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较快。( )
【答案】×
【解析】
【详解】蚕生长是需要避光的,所以专业养蚕的蚕室就算是换桑叶时也是无紫外线的弱光。在有光的情况下蚕宝宝生长缓慢。
四、连线题(10分)
30.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请将下列描述与其对应的人物连起来。
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棋盘是平的 张衡
大地被四头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麦哲伦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亚里士多德
月食的景象说明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古代印度人
用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猜测 古代中国人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古代印度人提出了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希腊学者提出了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古代中国人提出了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我国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麦哲伦用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猜测。
五、简答题(24分)
31. 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3条)
【答案】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月球上没有水、氧气、温度、食物等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重力也非常轻,而且月球没有大气层。
【解析】
【详解】人类不适合在月球生存的原因是:第一,月球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各种条件。例如水、氧气、温度、食物等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就不具备。如果硬要住在月球上,就必须人工开创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小环境,当然代价是非常昂贵的。第二,昼夜温差很大,可达三百多度;第三,重力比较低,特别容易造成钙等物质流失;第四,没有大气层保护,相当于直接受大量宇宙射线照射;第五,受地球引力而来的小行星会直击月球;第六,月球的引力太小不能吸附空气;第七,月球地处寒冷,不长植物。
32. 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并说明实验结论吗?
【答案】实验材料:铜球、铁环、酒精灯等
实验过程:(1)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从铁环中穿过。(2)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3)将加热一定时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面,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铜球受热时,体积膨胀,不能穿过铁环;铜球遇冷时,体积缩小,可以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也像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析】
【分析】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详解】实验材料包括:铜球、铁环、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首先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从铁环中穿过;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再将加热一定时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面,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铜球受热时不能穿过铁环;铜球遇冷时可以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也像气体和液体一样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某小组模拟月相变化进行实验: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一个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沿大圆走一圈。
33. 举着的皮球代表(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34.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 )。
A. 月球位置的观察者 B. 地球上的观察者 C. 太阳位置的观察者
35. 举着皮球的同学沿大圆走一圈,表示( )。
A. 地球自转一周 B. 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C. 月球自转一周
36. 通过模拟月相的变化,我们发现“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个月时,它只( )了一周。(填“自转”或“公转”)
37. 举着皮球同学为什么要沿着逆时针方向走
【答案】33. C 34. B 35. B
36. 公转 37. 因为月球是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为了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环境,举着皮球的同学要沿着逆时针方向走来模拟月球和地球间的关系。
【解析】
【33题详解】
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
【34题详解】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35题详解】
举着皮球的同学沿大圆走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36题详解】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个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月。
37题详解】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动。实验二小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昆虫的身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__________是它的卫星。
3.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来表示,单位_______。
4. 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__________,人们用_____ 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5. 在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______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
6. 蚕一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7.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8. 自然界中,水能以( )、( )、( )三种状态存在。
9.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
10. 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_____、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1.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_____,月球是_____的卫星。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2.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 )。
A. 凝结 B. 融化 C. 凝固
13. 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 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 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 河面结冰
14. 下列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
A. 蚯蚓和蜂鸟 B. 蜜蜂和蝙蝠 C. 蜻蜓和蟑螂
15. 日晷是利用晷针( )来计时的。
A. 长短 B. 影子 C. 粗细
16.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相比( )。
A. 没什么区别 B. 体积变化更明显 C. 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17. 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是( )。
A. 0摄氏度 B. 10摄氏度 C. 100摄氏度
18.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19. 在地球仪上( )代表海洋。
A. 蓝色 B. 黄色 C. 白色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0. 改变照射的方向,物体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
21. 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
22. 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继续上升。( )
23.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慢后快地下降。( )
24. 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或者两对翅膀。( )
25. 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80万种动物。( )
26. 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
27. 水结冰时体积会缩小。( )
28. 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
29. 蚕对光线比较敏感,在有光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较快。( )
四、连线题(10分)
30.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请将下列描述与其对应的人物连起来。
天像一个锅是半圆,地像棋盘是平的 张衡
大地被四头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麦哲伦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亚里士多德
月食的景象说明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古代印度人
用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猜测 古代中国人
五、简答题(24分)
31. 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3条)
32. 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并说明实验结论吗?
某小组模拟月相变化进行实验: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一个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沿大圆走一圈。
33. 举着的皮球代表(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34.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 )。
A. 月球位置的观察者 B. 地球上的观察者 C. 太阳位置的观察者
35. 举着皮球的同学沿大圆走一圈,表示( )。
A. 地球自转一周 B. 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C. 月球自转一周
36. 通过模拟月相的变化,我们发现“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个月时,它只( )了一周。(填“自转”或“公转”)
37. 举着皮球的同学为什么要沿着逆时针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