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的观察》地貌的观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地貌的观察》。
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通过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地貌的基础知识;本节内容则进一步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有利于更好的利用观察地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尤其是对农业耕作、交通建设等。课本中出现的等高线的知识,教师应当在复习初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拓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
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3—4种地貌。
教学重点: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观察顺序和内容)
难点:理解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有关地形地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在城市生活,对多元的地形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需要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介绍来加深学生对地貌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
视频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
四、教学过程
珠峰测量视频导入,要求学生注意珠峰测量沿线的地貌景观,让学生直观感受地貌的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一,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是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的。
新授课:
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观察位置的选择
投影教材图4.21,让学生思考在野外观察时应选择什么样的位置,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遮挡少的地方”的结论。
2、地貌观察的顺序
学习探究一:如假设给你一幅中国地图,你怎样找到塔里木河,并进行地貌观察?学生通过探究能得出“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结论。
PPT投影地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层描述地貌,强化野外观察地貌时分层描述地貌的方法。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引导学生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知道其分别代表的地貌含义。
让学生完成p77的思考问题,强化高度的计算问题。
2、坡度:让学生知道坡度的表示方法;
学习探究二:坡度大小对山区农业和交通线布局带来哪些影响?
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理解坡度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
3、坡向
学习探究三:分析不同坡向的气候差异,并思考坡向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理解不同坡向的气候差异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观察的其他要素:(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主要通过举例方式进行阐述。
(三)观察实践
1、观察“仁怀市盐津河风景区大桥”
2、用gps测量
3、实践操作罗盘测量坡度(小组合作完成)
Ppt投影野外考察图片,让学生感受野外考察的艰辛,强调其对人意志、品质、身体素质的锻炼的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实践感知,萌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随堂练习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的主干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强化。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珠峰测量视频导入,加之地貌景观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践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罗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地貌的观察,让学生体会祖国山河之美,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但地貌的观察需要学生亲身走入大自然,实地感受地貌的特征及差异,而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场地、教学手段、安全考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