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20: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知人论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诗经·小雅·鹿鸣》
屠呦呦——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作者简介
屠呦呦
资料链接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
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青蒿长相和我们涮火锅吃的蒿子杆极其相似,叶子很难分别,只是茎杆不是滚圆光滑的,而是棱形杆状。另一个分别就是我们吃的蒿子杆有淡淡的清香,而青蒿则基本无香气。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知识拓展——青蒿素
青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为无色针状结晶,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目前,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知识拓展 ——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
01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02
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
风采
03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写作背景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诵读正音
青蒿(hāo)素 疟(nüè)疾 目睹(dǔ) 精髓(suǐ)
相悖(bèi) 肆虐(nüè) 羟(qiǎng) 基 衍(yǎn)生物
拯(zhěng)救 砒(pī)霜 繁衍(yǎn) 瑰(guī)宝
理清文章理清思路
1. 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小标题的作用
1.便于组织材料、条理清晰 2.吸引读者,印象深刻
3.高度概括,便于把握 4.快速理解内容,准确了解意图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概述提取青蒿素一事
介绍科研的关键里程
中医药学的贡献
发现
提取
传播
超越



一般
特殊
个别
一般
引言部分(第一部分):
1.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研读课文
引言部分(第一部分):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研读课文
毕业于药学系,在中药研究所工作。——个人志向
疟疾重新肆虐,国家启动了抗击疟疾的523项目。——敢于担当
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药方,进行尝试和验证。——勇于探索
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不断学习
担任志愿者,亲身试验新药的效果。——甘于奉献
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获得相关技术支撑。——善于协作
继续研究创新,加入羟基,提高药效。——创新进取
青蒿素是人类的一个重大发现,可作者为什么说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研读课文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
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 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
探究感知
文章的标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第二部分
2.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思考:以下文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列数字。
①这些具体的数字让发现青蒿素的艰难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②让人们更加了解科研工作者研发新药物的不易;
③也更能表现屠呦呦等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
第二部分
4. 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原因:不好。
①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减弱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第三部分
5.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第四部分
6.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
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五部分
7. 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
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 比青蒿素疗效更果高。
② 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第六部分
8.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到文章里找一找依据。
①青蒿素属于中医药。
②作者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尤以中国传统文献《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帮助最大。
③青蒿素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生物药理学等都受益于中医药)。
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第六部分
药名(治疗方案) 治疗病症
青蒿素 疟疾
砒霜 白血病
石杉碱甲 老年痴呆
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
芍药苷 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的最后一段: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探究感知
文章的标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写法探究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写法探究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文本探究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概述提取青蒿素一事
介绍科研的关键阶段
简介中药医学的贡献
发现
提取
传播
超越



一般
特殊
个别
一般
小结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结语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作文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虽然生活很拮据,但父母依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4 岁时,屠呦呦的哥哥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说:
“学问是无止境的。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学问绝不会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1951年屠呦呦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
失败190 多次后提取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疟疾疫情难以控制。39 岁的屠呦呦加入“5·23”。她经过200 多种重要的380 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了青蒿上。又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她决定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 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中国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现在颁授“共和国勋章”。屠呦呦,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锲而不舍:每一种科学的进步都融进了发明者(发现者)的全心全力。鲍尔·海德思为了研究蛇毒,被毒蛇咬过130 多次,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才试制出了一些抗蛇毒药物;曹雪芹为了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成功者,必有一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屠呦呦深谙其理,面对全世界都觉棘手的疟疾,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本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从“三无”科学家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1年,屠呦呦已经81 岁了。别人对她的介绍是: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简历在科学界看来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很少有人知道“屠呦呦”这个名字,即便她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几百万人的命运。但就是这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前面,接受大家的敬佩和仰望。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功的标准: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用头衔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一个人的名声、资产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本身价值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屠呦呦无疑是不成功的,作为一个科学家,她不是博士,也没有到海外留过学,无论如何,她都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叹的大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其实,成功的标准从来都不是那些头衔,而是一个人究竟为这个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他本身的价值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屠呦呦无愧于这一点,所以最终她超越了标签,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氯喹或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那时,中国的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并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屠呦呦翻阅古典,找到提取的办法,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载体,能够在疟疾寄生虫发展的早期就迅速杀死它们,因此在治疗严重疟疾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疗效。
探索精神:屠呦呦经过多次尝试,已经获得了成功,而研究人员也提取出了青蒿素。实验好像可以就此而止了。但是屠呦呦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停止探索,如果就此止步不前,那可能是巨大的遗憾。如果说面对无人开垦的领地进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话,那么面对开满花朵的田野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气。在成功之上再做出成绩来,屠呦呦做到了。这一切有赖于屠呦呦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个人与集体:屠呦呦获奖引来的并非一片叫好声,而是同时出现了质疑声。确实如此,青蒿素的发现确实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屠呦呦无疑在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荣誉是谁的,这并非是很重要的事情。关键是经过那么久的努力,那么多人的坚持,最终使疾病得到了控制。奖是颁给屠呦呦的,其实也是颁给整个研究集体的。
宠辱不惊:屠呦呦说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既是谦虚,也是事实。任何发明和发现都是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劳动。屠呦呦面对荣誉,保持清醒,正是这样谦虚的心胸保证了她在科学事业上的进步。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得失,本非此事的真正价值所在。获奖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奖其实是那些已经被挽救了的生命,他们的存活才是最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