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题专练之叠词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
【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哪些叠词?其表达效果如何?请加以赏析。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
二、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二)阅读下面王维诗歌和《香菱学诗》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①。
倚校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醉③,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也可理解为水流缓慢的样子。②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③值:正遇到。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香菱学诗》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3.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最后一句“五柳”运用了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本诗炼字炼句,辞藻华丽,与《饮酒》风格迥异。
4.从“上”和“依依”两个词运用的角度,你认为“墟里上孤烟”和“依依墟里烟”哪一句更好?说出一条理由并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①章台:汉代长安街名。唐代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5.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慢词
6.下列诗句与本词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从炼字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
(四)8.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的景色之美,又表现出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的是月色,水月交辉,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内心因被贬职的失意,而“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了作者爱惜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绘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人物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豆叶黄
赵彦端
粉墙丹槛①柳丝中,帘箔②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注]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一作“柱”。②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选取粉墙、丹槛、垂柳等意象,描绘出轻风拂柳,粉墙丹槛时隐时现的画面,意境清幽恬淡。
B.“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
C.第三句点明了时间,词人午睡醒来,被一阵风吹走了醉意,此处用“面”来修饰风,颇具意味。
D.这首词笔法清新,不用典故,不加藻饰,明白如话。词句明净自然,却又玲珑精巧,生动有致。
10.“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上联当中“匀”“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观,极具情趣;“从从”与“叶叶”二字用叠词,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之秋的萧瑟。未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3.D
【解析】本题中,D项,“辞藻华丽,与《饮酒》风格迥异”错误。本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与陶渊明诗风格相似。
4.(1)“依依”好。“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的样子,同时又移情于景,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上”没有“依依”更有情味和“淡”的境界。
(2)“上”字好。“上”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
5.B
【解析】词按照字数大致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题从词的字数可判断是中调。故选B。
6.A 【解析】本题从词的内容“三月暮”可以看出是暮春。
A项,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英”都是暮春之物,可看出是暮春景象。与本词一致。
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把雪比作梨花,是写的冬季。
C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由“浅草”可知是早春景色。
D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由“荷花”可知是写的夏季。
7.先用“深深”叠宇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心事深沉、怨恨无处诉“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真切地表现了她生活环境的幽闭状态和独处深闺孤单寂寞之情。
8.(1)C
【解析】C.“而‘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错误。“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万籁俱静的状态。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9.B
【解析】B.“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错。“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因为帘箔轻明才能看清外面花影的重叠,但景物却不朦胧,而是清明可辨的。
10.①词人放眼望去,满目葱翠,为绿陶醉,感到生命的可爱美好;又意外发现几颗鲜红的樱桃掩映于绿叶之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②叠词“葱葱”,点染出树叶苍翠茂盛,颇具生机。数量词“几颗”流露出词人闲适安逸之情。“红”“绿”相映,色彩鲜明,景物清灵秀俏,极富画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