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21: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琵琶行
徐志摩
白居易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重点字词。
熟记名句,理解诗歌内容训练朗读能力
体会诗人感情,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中唐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
作者介绍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1823年-1915年)
写作背景
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
解题
琵琶:乐器。
行:歌行,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整体感知
朗 读 时 间
初读感知
浔阳(xún)
贾人(gǔ)
转徙(xǐ)
初读感知
铮铮然(zhēng)
霓裳(ní cháng)
谪居(zhé)
词语解释
信手:随手。
瑟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续续弹:连续弹奏。
词语解释
铁骑:带甲的骑兵。
凝绝:凝滞。
掩泣:掩面流泪。
词语解释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贾人:商人。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检测
贾人(gǔ)谪居(zhé)铮铮然(zhēng) 转徙(xǐ) 悯默(mǐn) 浔阳(xún)声声思(sì) 霓裳(ní cháng) 钿头云篦(diàn bì )
2.解释下列词语
(1)瑟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2)信守:随手。
(3)续续弹:连续弹奏。
(4)凝绝:凝滞。
(5)铁骑:带甲的骑兵。
(6)掩泣:掩面流泪。
(7)贾人:商人
(8)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9)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10)还独倾:还是,仍然
知识讲解
朗读并思考:
诗前小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代时、地、人、事、写作动机
总结
琵琶行
白居易
第二课时
回顾
琵琶行
小序讲述了什么内容?
时间
地点
写作动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1、2段,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从细节之处认识人物。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琵琶行
第一段
浔阳江边惨将别
奠定全诗基调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浔阳江边惨将别
第一段
浔阳江边惨将别
沦落
离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
琵琶行
第二段
琵琶行
江心聆听琵琶曲
侧面烘托
音乐的美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段
琵琶行
江心聆听琵琶曲
急切
欣喜
寻声暗问弹者谁 / 移船相近邀相见
第二段
琵琶行
江心聆听琵琶曲
矛盾
含羞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段
琵琶行
江心聆听琵琶曲
比喻
叠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二段
琵琶行
江心聆听琵琶曲
叙议结合
曲中带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妙语点睛
第二段
琵琶行
曲调变化
低沉抑郁
前奏曲
序曲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
欢乐曲
第一乐曲
忧愁暗恨
沉思曲
第二乐曲
高亢激越
悲愤曲
第三乐曲
第二段
琵琶行
旋律
幽咽凝绝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
〔低沉抑郁〕
〔激愤难平〕
〔撕心裂肺〕
〔情绪〕
音乐手法
大量运用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粗重急促、亲切细柔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凄厉悲愤
音乐手法
叠词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使音节悦耳动听
音乐手法
正面、侧面结合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正面描摹
侧面烘托
音乐手法
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 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情声交融,增强感染力
音乐手法
诗人运用那些手法来写音乐?
大量运用比喻
叠词
曲中带情
正面、侧面结合
总结
琵琶行
作业
预习下文,了解故事情节。
琵琶行
琵琶行
徐志摩
白居易
第三课时
导入
1-2段 曲调的变化
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3-5段内容。
能力目标
把握诗歌意境,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幽怨和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琵琶行
——白居易
第三段
概括大意?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三段
琵琶女自述身世
京城
虾蟆陵
十三学琵琶
教坊第一
门前冷落
嫁作商人妇
守空船
少年风光
籍贯?
成就?
履历?
第四段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概括大意?
第四段
诗人感慨
叹息
唧唧
天涯沦落
辞帝京
卧病浔阳城
取酒独倾
对琵琶女
对自己
对琵琶女的同情
抒发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第五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概括大意?
第五段
琵琶再弹
情感共鸣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感情升华
(三闻琵琶青衫湿)
段落小结
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3段
诗人感慨
情感升华
第4段
第5段
三闻琵琶青衫湿
再闻琵琶诉沦落
赏析
1、这里的“同”指的是谁和谁相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白居易
2、这里的“同”,相同在哪里 ?
赏析
琵琶女
白居易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想感情
1、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
2、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
3、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
文章主旨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诗眼(主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全文总结
闻声作叹息
《琵琶行》结构图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满座皆掩泣
却坐促弦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翻作琵琶行
月夜听琵琶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故事情节 明线(实)
感情波澜 暗线(虚)
作 业
品味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用了哪些手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