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18:05:5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2.(2021·湖州)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3.(2021·湖州)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4.(2022·杭州模拟)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5.(2022·舟山模拟)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茎
B.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C.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
D.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
6.(2022·镇海模拟)如下两组实验示意图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
②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为尖端
③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④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⑤右图实验证明了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7.(2022·鹿城模拟)新冠疫情期间,某商场入口处放置了一测温机器人。当人靠近时,该机器人能感应到人体体温,通过内部结构转化为具体的信号并显示在屏拣上。机器人感应人体体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8.(2022·嵊州模拟)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9.(2022·衢江模拟)山东企业家艾贻明身高 1.25 米,被当地人称为“巨人”!他捐赠百万物资抗疫,积极投身助残事业。他曾经是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10.(2022·慈溪模拟)小宁在观影《你好,李焕英》时潸然泪下,被影片传递出的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所感动。观影结束后又进行了如下思考,以下内容错误的是(  )
A.观影时人的视觉在视网腌膜上形成
B.怀孕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C.乳汁中的蛋白质主要在婴儿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D.观影时的潜然泪下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11.(2022·婺城模拟)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表示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12.(2022·丽水模拟)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超299788.4万剂次。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头扎入接种者手臂时,接种者没有缩手,这是因为其体内某结构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结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2·温州模拟)2021年10月19日,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I1型糖尿病。下列激素与该药作用相同的是(  )
A.肾上腺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14.(2022·金东模拟)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只具有产生兴奋的功能
C.③是脑,主要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
D.④是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15.(2022·定海模拟)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与触碰感受器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人体上具有感受温度与触碰等刺激并产生兴奋功能的细胞来自(  )
A. 神经组织 B.上皮组织 C.肌肉组织 D.结缔组织
二、填空题
16.(2021·宁波)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   (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   。
17.(2021·宁波)2021年5月22日13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   。(写出一条)
18.(2021·金华)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的功能。
19.(2021·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   。
20.(2021·丽水)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   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   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2022·余姚模拟)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马龙、许昕、陈梦等乒乓球选手在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4金1银的出色成绩。
(1)乒乓运动员马龙完成击球运动的主要反射结构是   ,依赖于神经调节和   调节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乒乓运动员许昕在进行扣杀时,他的   (填脑的结构名称)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22.(2022·浦江模拟) 2022年5月6日,小科参加体育中考,奋力拼搏,在1000米跑步项目中取得了满分。
(1)枪声一响,他马上冲出起跑线,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选填“非条件"或“条件”)
(2)跑步中,他大汗淋滴,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3.(2022·鹿城模拟)“暧宝宝”凭借携带方便、发热持久、使用安全的特点,已成为当下人们取暖驱寒、热敷理疔的时尚用品。某暖宝宝的发热成分为高纯度铁粉、水、活性炭、氯化钠等,使用时撕去外袋,让内袋暴露在空气里即可。
(1)该暖宝宝的发热成分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
(2)使用该暖宝宝时,铁粉氧化生成氧化铁(Fe2O3)并放出热量。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使用暧宝宝取暖后,人体血管不再收缩,立毛肌不再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该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人体系统有(例举两个)   。.
24.(2022·开化模拟)“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做好疫情防控,发现有体温异常者须立刻上报。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   ;
(2)若某患者体温24小时内一直处于39℃,则这段时间内他的产热量   散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2022·婺城模拟)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体育中考,其中男子1000m,女子800m长跑是必考项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会心里紧张、心跳加快,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会受到   调节的影响。
26.(2022·南湖模拟)小嘉同学身体健康,如图甲所示是他上午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血糖含量变化范围是   毫克/100毫升。
(2)如图乙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当他食用早餐后,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与小嘉不同的是,之后他体内部分多余的血糖会随着   排出体外。
27.(2022·丽水模拟)近日,教育部发布文件指导各学段学生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切实增强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
(1)使用电脑、手机或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会造成晶状体曲度增大、眼球前后径过长,从而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   。
(2)文件明确提出青少年爱眼护眼的具体措施,下列措施有助于保护视力的有 。
A.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
B.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
C.电子产品不离手,视屏距离看心情
D.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
28.(2022·温州模拟)现代社会,许多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当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会触发该系统,减轻碰撞对乘员的伤害,过程如图所示。
(1)驾驶员紧急刹车时,会使车内乘客由于   向前倾倒。
(2)从功能上看,图中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3)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请你推测步骤④中气体发生器对产生的气体有什么要求。   。
29.(2022·金东模拟)如图所示,平衡车是较多儿童喜欢的玩具,儿童掌握平衡车的技巧,有利于快速学会骑自行车。
(1)儿童在骑平衡车时,主要依靠脑结构中的   来维持身体平衡;
(2)骑行时遇到紧急情况,会产用双脚落地来减少车的速度,完成这一反射活动中,脊髓起到的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1·台州)味蕾中存在着一种甜味感受器, 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学家发现原本偏爱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欢吃某种甜食。这是为什么呢?分析该甜食的组成,发现除葡萄糖外还含有钠盐。已知,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刺激的反应科学家选取一定数量的小鼠,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组别 擦拭小鼠舌头的溶液 对甜味刺激的反应 将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的环境中,统计发现小鼠更偏爱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对水和X无明显偏爱。
第一组 含的盐的葡萄糖溶液 反应明显
第二组 X 反应微弱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实验用钠盐的是 。
A.Na B.Na2O C.NaOH D.NaCl
(2)表格中的“X”是   溶液。
(3)科学家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31.(2021·绍兴)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
【建立猜想】   。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⑴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⑵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32.(2022·舟山模拟)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⑴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
⑵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
33.(2022·文成模拟)“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如图1:类似于恒温器的原理,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37℃) 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点附近。但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调定点也可发生改变。
(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   (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
(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   散热(选填“>”、“=”或“<”)。
(3)如图2为体温上升期和高温持续期两个阶段的曲线图,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请结合图像初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升高及浑身发冷的原因:   。
34.(2022·文成模拟)项目化学习小组为探穷不同浓度中药复合制剂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前查阅资料得知通过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可获得患糖尿病的小鼠。现提供如下药品和器材:小鼠若干、中药复合制剂浓缩液、蒸馏水、葡萄糖溶液、血糖仪、四氧嘧啶溶液,注射器( 药品浓度及剂量均不做要求)。
(1)给小鼠注射四氧嘧啶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   ,使小鼠患糖尿病。
(2)请利用所给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35.(2022·鹿城模拟)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插条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挑选若干条生长健壮、带芽的沙枣枝条,截成若干小段作为插条,每一段插条都带一个芽。
②将每一段插条的上端用石蜡封住剪口,下端剪成斜面,随机分成若干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溶液浸泡插条下端。
③浸泡9小时后,将各组插条插到同一实验田中。一周后,观察并统计每组发芽的插条数量,并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记录如表:
植物激素 对照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浓度(rag/L) 0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1)第1组为对照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   。
(2)实验中,判断沙枣插条成活的依据是   。
(3)根据实验数据,为提高沙枣插条的成活率,小明选择用浓度为0.05 亳克/升的吲哚乙酸溶液来处理插条,其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6.(2021·宁波)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中的象形拳是一种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有猴拳、鹰爪拳、蛇拳、螳螂拳等。
(1)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这一分类依据,螳螂属于   动物。
(2)运动员进行象形拳表演时,他的   (填脑的结构名称) 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37.(2022·龙港模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如图甲)把糖尿病患者从指尖采血或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和疼痛中解放出来。患者只需将贴片式血糖传感器贴于腹部或上臂皮肤,将胰岛素泵别于腰间,便可进行与健康人无差别的日常活动。请回答:
(1)胰岛素的作用是   .
(2)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天中持续微量的胰岛素分泌)、餐前大剂量分泌(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两部分,如图乙所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如图丙所示。
①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
②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
A.平稳控糖,减少血糖波动 B.运动自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减少由注射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风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影响人体生长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由图可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小肠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血糖含量上升。
(3)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将增加,正常人胰岛素浓度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上升,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其分泌量下降。
【解答】A、根据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图可知,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不符合题意;
B、食用含淀粉的食物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由于该时间段在消化道的小肠内淀粉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完成了吸收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C不符合题意;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引起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A.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错误。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错误。
C.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正确。
D.肾上腺激素是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主要促促进生长发育,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根,错误。
B: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正确。
C: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A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左图:达尔文实验:达尔文通过燕麦胚芽鞘的一组对照实验:尖端遮光和尖端以下遮光,得出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会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右图:温特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解答】①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 ,正确。
②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为尖端,错误。
③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正确。
④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⑤右图实验证明了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正确。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就可完成,而复杂反射则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答】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机器人感应人体体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A正确。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骨骼肌主要是用来产热的,B错误。
C.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
D.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持续高烧39℃,则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发一些疾病.如: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造成血糖浓度升高,严重的会患糖尿病;儿童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呆小症;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而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解答】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而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生活在母体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解答】A: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错误。
B:怀孕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B正确。
C:乳汁中的蛋白质主要在婴儿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C正确。
D:观影时的潜然泪下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①对应,A选项正确。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解答】如图: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脑干,④脊髓。
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到了控制作用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
【解答】西格列他钠用于治疗I1型糖尿病。与该药作用相同的是胰岛素。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 ,②是神经组织, ③是脑 , 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能够接受刺激, 产生和传导兴奋, B错误。
C.③是脑, 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C错误。
D.④是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叫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叫周围神经系统, D错误。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人体上具有感受温度与触碰等刺激并产生兴奋功能的细胞来自神经组织。
故选A。
16.【答案】(1)内
(2)①
(3)氢气(H2)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能量转化是指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过程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电瓶车自燃过程,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图中的电瓶车识别预警摄像头起到的作用类似感受器;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1)内;(2)①;(3)氢气(H2) .
17.【答案】(1)小于
(2)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体温降低,说明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无法维持恒温;
(2)失温施救措施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考虑,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样可以让失温者体温慢慢恢复;增加产热的措施有: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减少散热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换湿衣服;寻找遮挡的场所;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温者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故答案为:(1)小于;(2) 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18.【答案】(1)效应器
(2)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2)手臂受到刺激,手会立即缩回来并感觉疼痛,此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这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能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表明脊髓(白质)具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1)效应器 (2)传导
19.【答案】(1)感性
(2)生产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1)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1)感性(2)生产者
20.【答案】(1)无氧
(2)等于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1)运动员奔跑后小腿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体温恒定是产热等于散热的结果;
故答案为:(1)无氧;(2)等于。
21.【答案】(1)反射弧;激素
(2)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
【解答】(1)乒乓运动员马龙完成击球运动的主要反射结构是反射弧,依赖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乒乓运动员许昕在进行扣杀时,他的小脑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22.【答案】(1)条件
(2)产热和散热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解答】(1)枪声一响,他马上冲出起跑线,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跑步中,他大汗淋滴,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3.【答案】(1)水和氯化钠
(2)+3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写出两个即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单质和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高纯度铁粉属于混合物、水属于化合物、活性炭属于混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
故属于化合物的有水和氯化钠。
(2)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计算(Fe×2+(-2)×3=0),可得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3)参与体温调节的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24.【答案】(1)神经中枢
(2)等于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2)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
25.【答案】(1)条件
(2)激素(或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起跑,这个反应不是与生俱来的,属于条件反射;
(2)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心跳加速,说明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即生命活动还受到激素(内分泌)调节的影响;
26.【答案】(1)80~140
(2)尿液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以及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
正常人血糖含量迅速增加,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
血糖含量维持在100 mg/dL左右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解答】(1)该同学血糖含量变化范围是80~140毫克/100毫升。
(2)如图乙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当他食用早餐后,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与小嘉不同的是,之后他体内部分多余的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27.【答案】(1)近视
(2)A;B;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1)使用电脑、手机或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会造成晶状体曲度增大、眼球前后径过长,从而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近视。
(2)A: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有利于保护视力。
B: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有利于保护视力。
C:电子产品不离手,视屏距离看心情,不利于保护视力。
D: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有利于保护视力。
故选ABD。
28.【答案】(1)惯性
(2)感受器
(3)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研究首先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然后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解答】(1)驾驶员紧急刹车时,会使车内乘客由于惯性向前倾倒。
(2)从功能上看,图中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请你推测步骤④中气体发生器对产生的气体的要求是: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稳定。
29.【答案】(1)小脑
(2)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大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感觉,以及认知,小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平衡能力,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循环,以及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
(2)脊髓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的功能,全身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传导都要通过脊髓来完成。
【解答】(1)儿童在骑平衡车时,主要依靠脑结构中的小脑来维持身体平衡;
(2)骑行时遇到紧急情况,会产用双脚落地来减少车的速度,完成这一反射活动中,脊髓起到的作用是传导。
30.【答案】(1)D
(2)葡萄糖溶液
(3)味蕾中还存在林外一中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对饮食的选择,使其能根据自身需要及时地补充有利于生存的营养物质。
【解答】(1)AB、Na、Na2O 与水反应会生成NaOH,具有腐蚀性;故AB错误;
C、NaOH具有腐蚀性,不可以使用;故C错误;
D、NaCl是食盐,可以直接食用;故D正确;
(2)实验过程中要形成对照,第一组使用的是含盐的葡萄糖溶液,所以第二组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
(3)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的刺激,而实验中同时用了钠盐和葡萄糖两种物质,所以该实验是基于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种感受器,可以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故答案为:(1)D;(2)葡萄糖;(3)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种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31.【答案】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控制变量法;促进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
【解答】【建立猜想】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控制变量法;(2)促进。
32.【答案】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骨骼肌;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
(2)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人体体温升高,毛细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为此人体体温平衡;
(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实验的明显不足时未设置对照组,需要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在与运动后的体温进行比较;
(2)运动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的毛细血管舒张,运输氧气的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而脸上奔涌着大量血液的毛细血管舒张后在脸上显现红色,故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C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3.【答案】(1)升高
(2)等于
(3)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体温调节,并以信息题的形式结合发烧的调定点机制综合考察。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接受寒冷或炎热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再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体温的稳定。识记体温调节和过程并能据此分析调定点学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答】(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升高,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
(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
(3)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原因: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
34.【答案】(1)胰岛
(2)取生长情况、大小相同的小鼠30只,分成A、B、C三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 C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等量的中药复合制剂;几天后,分别测量三组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比可得出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
【解答】(1)给小鼠注射四氧嘧啶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胰岛,使小鼠患糖尿病。
(2)利用所给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取生长情况、大小相同的小鼠30只,分成A、B、C三组。
A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B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
C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等量的中药复合制剂;
几天后,分别测量三组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比可得出结论。
35.【答案】(1)清水
(2)插条发芽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浓度的四种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强;且同一激素,0.05 亳克/升的促进效果优于0.1毫克/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解答】(1)根据对照组的要求,第1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清水。
(2)根据“一周后,观察并统计每组发芽的插条数量,并计算其成活率”,可知判断沙枣插条成活的依据是插条发芽。
(3)根据实验数据,选择用浓度为0.05 亳克/升的吲哚乙酸溶液来处理插条,其理由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浓度的四种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强;且同一激素,0.05 亳克/升的促进效果优于0.1毫克/升。
36.【答案】(1)无脊椎
(2)小脑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
【解答】(1)螳螂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2)人体的躯体平衡是由小脑控制的;
故答案为:(1)无脊椎;(2)小脑。
37.【答案】(1)降低血糖浓度
(2)减少;ABC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血糖含量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解答】(1)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2)①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减少。
②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A.平稳控糖,减少血糖波动,正确。
B.运动自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正确。
C.减少由注射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风险,正确。
故选ABC。
1 / 1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影响人体生长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答案为:C。
2.(2021·湖州)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由图可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1·湖州)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小肠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血糖含量上升。
(3)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将增加,正常人胰岛素浓度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上升,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其分泌量下降。
【解答】A、根据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图可知,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不符合题意;
B、食用含淀粉的食物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由于该时间段在消化道的小肠内淀粉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完成了吸收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C不符合题意;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引起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2·杭州模拟)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A.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错误。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错误。
C.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正确。
D.肾上腺激素是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主要促促进生长发育,错误。
故选C。
5.(2022·舟山模拟)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茎
B.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C.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
D.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根,错误。
B: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正确。
C: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A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错误。
故选B。
6.(2022·镇海模拟)如下两组实验示意图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
②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为尖端
③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④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⑤右图实验证明了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左图:达尔文实验:达尔文通过燕麦胚芽鞘的一组对照实验:尖端遮光和尖端以下遮光,得出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会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右图:温特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解答】①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 ,正确。
②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为尖端,错误。
③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正确。
④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⑤右图实验证明了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正确。
故选A。
7.(2022·鹿城模拟)新冠疫情期间,某商场入口处放置了一测温机器人。当人靠近时,该机器人能感应到人体体温,通过内部结构转化为具体的信号并显示在屏拣上。机器人感应人体体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就可完成,而复杂反射则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答】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机器人感应人体体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选A。
8.(2022·嵊州模拟)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A正确。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骨骼肌主要是用来产热的,B错误。
C.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
D.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持续高烧39℃,则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9.(2022·衢江模拟)山东企业家艾贻明身高 1.25 米,被当地人称为“巨人”!他捐赠百万物资抗疫,积极投身助残事业。他曾经是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发一些疾病.如: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造成血糖浓度升高,严重的会患糖尿病;儿童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呆小症;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而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解答】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而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故选B。
10.(2022·慈溪模拟)小宁在观影《你好,李焕英》时潸然泪下,被影片传递出的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所感动。观影结束后又进行了如下思考,以下内容错误的是(  )
A.观影时人的视觉在视网腌膜上形成
B.怀孕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C.乳汁中的蛋白质主要在婴儿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D.观影时的潜然泪下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生活在母体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解答】A: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错误。
B:怀孕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B正确。
C:乳汁中的蛋白质主要在婴儿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C正确。
D:观影时的潜然泪下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1.(2022·婺城模拟)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表示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①对应,A选项正确。
故选A。
12.(2022·丽水模拟)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超299788.4万剂次。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头扎入接种者手臂时,接种者没有缩手,这是因为其体内某结构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结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解答】如图: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脑干,④脊髓。
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到了控制作用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故选A。
13.(2022·温州模拟)2021年10月19日,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I1型糖尿病。下列激素与该药作用相同的是(  )
A.肾上腺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
【解答】西格列他钠用于治疗I1型糖尿病。与该药作用相同的是胰岛素。
故选D。
14.(2022·金东模拟)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只具有产生兴奋的功能
C.③是脑,主要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
D.④是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 ,②是神经组织, ③是脑 , 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能够接受刺激, 产生和传导兴奋, B错误。
C.③是脑, 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C错误。
D.④是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叫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叫周围神经系统, D错误。
故选A。
15.(2022·定海模拟)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与触碰感受器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人体上具有感受温度与触碰等刺激并产生兴奋功能的细胞来自(  )
A. 神经组织 B.上皮组织 C.肌肉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人体上具有感受温度与触碰等刺激并产生兴奋功能的细胞来自神经组织。
故选A。
二、填空题
16.(2021·宁波)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   (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   。
【答案】(1)内
(2)①
(3)氢气(H2)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能量转化是指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过程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电瓶车自燃过程,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图中的电瓶车识别预警摄像头起到的作用类似感受器;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1)内;(2)①;(3)氢气(H2) .
17.(2021·宁波)2021年5月22日13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   。(写出一条)
【答案】(1)小于
(2)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体温降低,说明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无法维持恒温;
(2)失温施救措施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考虑,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样可以让失温者体温慢慢恢复;增加产热的措施有: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减少散热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换湿衣服;寻找遮挡的场所;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温者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故答案为:(1)小于;(2) 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18.(2021·金华)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的功能。
【答案】(1)效应器
(2)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2)手臂受到刺激,手会立即缩回来并感觉疼痛,此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这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能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表明脊髓(白质)具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1)效应器 (2)传导
19.(2021·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   。
【答案】(1)感性
(2)生产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1)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1)感性(2)生产者
20.(2021·丽水)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   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   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无氧
(2)等于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1)运动员奔跑后小腿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体温恒定是产热等于散热的结果;
故答案为:(1)无氧;(2)等于。
21.(2022·余姚模拟)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马龙、许昕、陈梦等乒乓球选手在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4金1银的出色成绩。
(1)乒乓运动员马龙完成击球运动的主要反射结构是   ,依赖于神经调节和   调节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乒乓运动员许昕在进行扣杀时,他的   (填脑的结构名称)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答案】(1)反射弧;激素
(2)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
【解答】(1)乒乓运动员马龙完成击球运动的主要反射结构是反射弧,依赖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乒乓运动员许昕在进行扣杀时,他的小脑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22.(2022·浦江模拟) 2022年5月6日,小科参加体育中考,奋力拼搏,在1000米跑步项目中取得了满分。
(1)枪声一响,他马上冲出起跑线,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选填“非条件"或“条件”)
(2)跑步中,他大汗淋滴,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1)条件
(2)产热和散热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解答】(1)枪声一响,他马上冲出起跑线,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跑步中,他大汗淋滴,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3.(2022·鹿城模拟)“暧宝宝”凭借携带方便、发热持久、使用安全的特点,已成为当下人们取暖驱寒、热敷理疔的时尚用品。某暖宝宝的发热成分为高纯度铁粉、水、活性炭、氯化钠等,使用时撕去外袋,让内袋暴露在空气里即可。
(1)该暖宝宝的发热成分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
(2)使用该暖宝宝时,铁粉氧化生成氧化铁(Fe2O3)并放出热量。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使用暧宝宝取暖后,人体血管不再收缩,立毛肌不再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该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人体系统有(例举两个)   。.
【答案】(1)水和氯化钠
(2)+3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写出两个即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单质和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高纯度铁粉属于混合物、水属于化合物、活性炭属于混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
故属于化合物的有水和氯化钠。
(2)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计算(Fe×2+(-2)×3=0),可得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3)参与体温调节的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24.(2022·开化模拟)“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做好疫情防控,发现有体温异常者须立刻上报。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   ;
(2)若某患者体温24小时内一直处于39℃,则这段时间内他的产热量   散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神经中枢
(2)等于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2)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
25.(2022·婺城模拟)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体育中考,其中男子1000m,女子800m长跑是必考项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会心里紧张、心跳加快,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会受到   调节的影响。
【答案】(1)条件
(2)激素(或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起跑,这个反应不是与生俱来的,属于条件反射;
(2)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心跳加速,说明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即生命活动还受到激素(内分泌)调节的影响;
26.(2022·南湖模拟)小嘉同学身体健康,如图甲所示是他上午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血糖含量变化范围是   毫克/100毫升。
(2)如图乙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当他食用早餐后,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与小嘉不同的是,之后他体内部分多余的血糖会随着   排出体外。
【答案】(1)80~140
(2)尿液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以及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
正常人血糖含量迅速增加,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
血糖含量维持在100 mg/dL左右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解答】(1)该同学血糖含量变化范围是80~140毫克/100毫升。
(2)如图乙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当他食用早餐后,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与小嘉不同的是,之后他体内部分多余的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27.(2022·丽水模拟)近日,教育部发布文件指导各学段学生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切实增强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
(1)使用电脑、手机或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会造成晶状体曲度增大、眼球前后径过长,从而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   。
(2)文件明确提出青少年爱眼护眼的具体措施,下列措施有助于保护视力的有 。
A.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
B.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
C.电子产品不离手,视屏距离看心情
D.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
【答案】(1)近视
(2)A;B;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1)使用电脑、手机或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会造成晶状体曲度增大、眼球前后径过长,从而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近视。
(2)A: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有利于保护视力。
B: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有利于保护视力。
C:电子产品不离手,视屏距离看心情,不利于保护视力。
D: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有利于保护视力。
故选ABD。
28.(2022·温州模拟)现代社会,许多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当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会触发该系统,减轻碰撞对乘员的伤害,过程如图所示。
(1)驾驶员紧急刹车时,会使车内乘客由于   向前倾倒。
(2)从功能上看,图中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3)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请你推测步骤④中气体发生器对产生的气体有什么要求。   。
【答案】(1)惯性
(2)感受器
(3)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研究首先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然后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解答】(1)驾驶员紧急刹车时,会使车内乘客由于惯性向前倾倒。
(2)从功能上看,图中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请你推测步骤④中气体发生器对产生的气体的要求是: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稳定。
29.(2022·金东模拟)如图所示,平衡车是较多儿童喜欢的玩具,儿童掌握平衡车的技巧,有利于快速学会骑自行车。
(1)儿童在骑平衡车时,主要依靠脑结构中的   来维持身体平衡;
(2)骑行时遇到紧急情况,会产用双脚落地来减少车的速度,完成这一反射活动中,脊髓起到的作用是   。
【答案】(1)小脑
(2)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大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感觉,以及认知,小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平衡能力,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循环,以及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
(2)脊髓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的功能,全身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传导都要通过脊髓来完成。
【解答】(1)儿童在骑平衡车时,主要依靠脑结构中的小脑来维持身体平衡;
(2)骑行时遇到紧急情况,会产用双脚落地来减少车的速度,完成这一反射活动中,脊髓起到的作用是传导。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1·台州)味蕾中存在着一种甜味感受器, 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学家发现原本偏爱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欢吃某种甜食。这是为什么呢?分析该甜食的组成,发现除葡萄糖外还含有钠盐。已知,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刺激的反应科学家选取一定数量的小鼠,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组别 擦拭小鼠舌头的溶液 对甜味刺激的反应 将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的环境中,统计发现小鼠更偏爱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对水和X无明显偏爱。
第一组 含的盐的葡萄糖溶液 反应明显
第二组 X 反应微弱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实验用钠盐的是 。
A.Na B.Na2O C.NaOH D.NaCl
(2)表格中的“X”是   溶液。
(3)科学家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答案】(1)D
(2)葡萄糖溶液
(3)味蕾中还存在林外一中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对饮食的选择,使其能根据自身需要及时地补充有利于生存的营养物质。
【解答】(1)AB、Na、Na2O 与水反应会生成NaOH,具有腐蚀性;故AB错误;
C、NaOH具有腐蚀性,不可以使用;故C错误;
D、NaCl是食盐,可以直接食用;故D正确;
(2)实验过程中要形成对照,第一组使用的是含盐的葡萄糖溶液,所以第二组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
(3)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的刺激,而实验中同时用了钠盐和葡萄糖两种物质,所以该实验是基于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种感受器,可以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故答案为:(1)D;(2)葡萄糖;(3)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种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31.(2021·绍兴)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
【建立猜想】   。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⑴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⑵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答案】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控制变量法;促进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
【解答】【建立猜想】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控制变量法;(2)促进。
32.(2022·舟山模拟)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⑴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
⑵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
【答案】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骨骼肌;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
(2)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人体体温升高,毛细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为此人体体温平衡;
(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实验的明显不足时未设置对照组,需要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在与运动后的体温进行比较;
(2)运动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的毛细血管舒张,运输氧气的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而脸上奔涌着大量血液的毛细血管舒张后在脸上显现红色,故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C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3.(2022·文成模拟)“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如图1:类似于恒温器的原理,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37℃) 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点附近。但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调定点也可发生改变。
(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   (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
(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   散热(选填“>”、“=”或“<”)。
(3)如图2为体温上升期和高温持续期两个阶段的曲线图,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请结合图像初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升高及浑身发冷的原因:   。
【答案】(1)升高
(2)等于
(3)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体温调节,并以信息题的形式结合发烧的调定点机制综合考察。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接受寒冷或炎热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再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体温的稳定。识记体温调节和过程并能据此分析调定点学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答】(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升高,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
(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
(3)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原因: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
34.(2022·文成模拟)项目化学习小组为探穷不同浓度中药复合制剂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前查阅资料得知通过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可获得患糖尿病的小鼠。现提供如下药品和器材:小鼠若干、中药复合制剂浓缩液、蒸馏水、葡萄糖溶液、血糖仪、四氧嘧啶溶液,注射器( 药品浓度及剂量均不做要求)。
(1)给小鼠注射四氧嘧啶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   ,使小鼠患糖尿病。
(2)请利用所给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答案】(1)胰岛
(2)取生长情况、大小相同的小鼠30只,分成A、B、C三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 C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等量的中药复合制剂;几天后,分别测量三组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比可得出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
【解答】(1)给小鼠注射四氧嘧啶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胰岛,使小鼠患糖尿病。
(2)利用所给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取生长情况、大小相同的小鼠30只,分成A、B、C三组。
A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B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
C组每天注射等量的四氧嘧啶溶液,每天正常进食,同时注射等量的中药复合制剂;
几天后,分别测量三组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比可得出结论。
35.(2022·鹿城模拟)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插条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挑选若干条生长健壮、带芽的沙枣枝条,截成若干小段作为插条,每一段插条都带一个芽。
②将每一段插条的上端用石蜡封住剪口,下端剪成斜面,随机分成若干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溶液浸泡插条下端。
③浸泡9小时后,将各组插条插到同一实验田中。一周后,观察并统计每组发芽的插条数量,并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记录如表:
植物激素 对照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浓度(rag/L) 0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1)第1组为对照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   。
(2)实验中,判断沙枣插条成活的依据是   。
(3)根据实验数据,为提高沙枣插条的成活率,小明选择用浓度为0.05 亳克/升的吲哚乙酸溶液来处理插条,其理由是   。
【答案】(1)清水
(2)插条发芽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浓度的四种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强;且同一激素,0.05 亳克/升的促进效果优于0.1毫克/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解答】(1)根据对照组的要求,第1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清水。
(2)根据“一周后,观察并统计每组发芽的插条数量,并计算其成活率”,可知判断沙枣插条成活的依据是插条发芽。
(3)根据实验数据,选择用浓度为0.05 亳克/升的吲哚乙酸溶液来处理插条,其理由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浓度的四种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强;且同一激素,0.05 亳克/升的促进效果优于0.1毫克/升。
四、解答题
36.(2021·宁波)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中的象形拳是一种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有猴拳、鹰爪拳、蛇拳、螳螂拳等。
(1)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这一分类依据,螳螂属于   动物。
(2)运动员进行象形拳表演时,他的   (填脑的结构名称) 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答案】(1)无脊椎
(2)小脑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
【解答】(1)螳螂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2)人体的躯体平衡是由小脑控制的;
故答案为:(1)无脊椎;(2)小脑。
37.(2022·龙港模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如图甲)把糖尿病患者从指尖采血或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和疼痛中解放出来。患者只需将贴片式血糖传感器贴于腹部或上臂皮肤,将胰岛素泵别于腰间,便可进行与健康人无差别的日常活动。请回答:
(1)胰岛素的作用是   .
(2)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天中持续微量的胰岛素分泌)、餐前大剂量分泌(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两部分,如图乙所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如图丙所示。
①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
②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
A.平稳控糖,减少血糖波动 B.运动自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减少由注射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风险
【答案】(1)降低血糖浓度
(2)减少;ABC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血糖含量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解答】(1)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2)①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减少。
②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A.平稳控糖,减少血糖波动,正确。
B.运动自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正确。
C.减少由注射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风险,正确。
故选AB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