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九年级上册
第64首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古诗词曲梳理
文学常识
1
重点注释
2
作品主旨
3
理解探究
4
文学常识
温庭筠 (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已响起,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内容理解:紧扣题目,写了早行情景,接着点明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心绪。
炼字:“悲”字表明游子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鸡叫声从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的白霜上。 内容理解: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眼前之景,表现了出行之“早”。
表现手法:运用白描,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勾勒出一幅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营造凄清、冷寂的意境,表达旅途的辛苦和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槲叶落满了山路,枳花开放,映亮了驿站的墙壁。 内容理解:写刚上路的景色。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却无法抑止思乡的愁绪。
写作手法:反衬,枳树的白花映亮驿墙,“明”字反衬出拂晓前的天暗,突出“早”。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因思杜陵梦,
凫②雁满回塘③。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和大雁,正嬉戏在边沿曲折的池塘。 内容理解:诗人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营造欢乐的气氛,反衬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思乡。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因思杜陵梦,
凫②雁满回塘③。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和大雁,正嬉戏在边沿曲折的池塘。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同时“杜陵梦”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照应,首尾圆合。
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②凫:野鸭。③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重点注释
诗人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旅途的孤苦失意。
作品主旨
1、请分析“客行悲故乡”中的“悲”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探究
作者因思故乡而悲,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2、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评价颔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难写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3、尾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尾联描绘了一幅热闹、生机勃勃、温馨的家乡图。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的场景,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出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