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23: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九年级上册
第63首
左迁①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古诗词曲梳理
写作背景
1
重点注释
2
作品主旨
3
理解探究
4
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被贬途中。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一封朝奏②九重天③,
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内容理解: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
表现手法:“朝奏”“夕贬” “一封”“路八千”对比鲜明,表现了自己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欲为圣明④除弊事⑤,
肯⑥将衰朽惜残年!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内容理解:表明心迹。诗人直书自己是“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君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诗人还是刚直不阿,老而弥坚,毫无怨悔。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内容理解、表现手法:即景抒情,既悲且壮,抒发无罪遭贬的愤慨。“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暗写政治环境恶劣,于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炼字:“横”“拥”描绘出一幅气象苍茫、境界雄阔的图景,渲染了严峻寒冷的气氛,暗示前路艰辛,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惆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知汝远来应有意⑦,
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内容理解:结语照应诗题,沉痛而稳重。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①左迁:贬官。②朝奏:早晨上奏。③九重天:这里指皇帝。④圣明:指皇帝。⑤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⑥肯:岂肯、哪能。⑦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重点注释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为国遭罪,忠而被贬”的遭遇,表达了幽怨愤慨之情,也体现出了诗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作品主旨
1、“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结合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
理解探究
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诗人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即景抒情,语意双关,明写天气不好,暗写政治环境恶劣,于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2、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颔联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