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学情分析
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段,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由直观感受到定量实验的跨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素养,领悟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真正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提出问题:“弹力是怎样一种力?拉弹簧为什么会有以上两种感受?”
这个体验既能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胡克定律做铺垫,也是学生都熟悉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一、弹力
形变。这里涉及到的两个微小形变放大法的实验,第一个挤压桌子观察激光器红色光点位置移动,由老师演示。第二个捏玻璃瓶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并分析现象及原因。
形变的分类(弹性/范性形变)由师生一起举例分类归纳得出,老师演示钢尺和橡皮泥的形变
(1)学生通过形变知识的学习和经验讨论并尝试给弹力下定义。
(2)弹力条件的得出设计一个日常情境:同桌两人由分离开始靠近直至挤压,找一组同学上台分享体验,并总结出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
(3)弹力方向,让学生拉桌上的弹簧,总结弹簧中弹力方向,再由老师演示拉绳绳的形变方向,引导学生得出绳中弹力方向。最后水平面上及斜面上的弹力,为了将这种硬接触面的形变及恢复原状方向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
用钢板尺代替桌面,以气球代替一般的物体,先将钢板尺水平放置再倾斜放置。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并分析出水平面及斜面上的支持力和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进而得出:支持力与压力本质都是弹力,方向指向被支持和被压的物体。最后由学生讨论并总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二、弹簧测力计
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与压缩量成正比,并且比例系数相同。对不同弹簧,比例系数不同。
胡克定律。劲度系数的意义。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各个环节设计比较合理,衔接流畅,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本着请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原则,能进行分组实验的环节都设计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学生用手捏玻璃瓶后看到吸管内液面明显上升而发出惊呼时,作为老师觉得这个设计是正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教学效果要远比播放视频好。后面的分组探究实验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组合传感器,进行实验,用软件记录数据并拟合画图,进而得出结论。从猜想到得出结论,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高效又精准,使得胡克定律的得出和讲解水到渠成,便于学生掌握。教师的语言简练严谨,若语言能更丰富、更生动些会更好。
(三)板书设计
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