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信息技术一轮基础复习卷9--网络安全
一、单选题
1.“木马”程序通常捆绑到( )等进行传递。
A.邮件、下载软件 B.WORD文档
C.EXCEL文档 D.图片
2.下列不违反国家《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行为是( )。
A.未经允许贩卖他人软件 B.未经允许复制并贩卖他人软件
C.在网上下载共享软件 D.未经允许复制他人软件
3.一张已经感染病毒的软磁盘,当加上写保护后( )。
A.既向外传染病毒,又会感染病毒
B.不会感染病毒,但是会向外传染病毒
C.不会向外传染病毒,也不会感染病毒
D.不会向外传染病毒,但是会感染病毒
4.好友通过微信发来一条中奖信息链接,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合适的做法是( )。
A.立即打开链接,查看所中奖品
B.不贸然打开,这些链接可能含有病毒
C.直接转发给微信好友
D.链接直接发送到朋友圈
5.下列不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是( )
A.电子邮箱、银行账户等分别设置不同密码
B.不随意连接免费的Wi-Fi
C.随意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
D.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
6.小明收到了一封来自陌生人的邮件,邮件的主题为“免费苹果手机送给你!只赚吆喝不赚钱!”,并在邮件中附有领取苹果手机的网址链接,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点击网址看看是什么,如果是假的,就立刻退出网页。
B.立马删除该邮件。
C.将邮件转发给朋友,有好事大家一起分享。
D.给发来邮件的人回信,询问真假后再做决定。
7.为预防计算机之间病毒感染,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 B.不上网
C.经常使用最新杀毒软件检测 D.不轻易打开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8.有关网络道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盗用他人的密码上网
B.在因特网上传输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的信息
C.不在网上传播谣言
D.因为好奇就使用黑客程序攻击别人的电脑
9.李某喜欢玩网络游戏。某天他正玩游戏,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特大优惠!1元可购买10000元游戏币!点击链接后,在此网站输入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网上支付后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都没了。结合本实例,对发生问题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的是 ( )
A.电脑被植入木马
B.用钱买游戏币
C.轻信网上的类似“特大优惠”的欺骗链接,并透露了自己的银行号、密码等私密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D.使用网银进行交易
10.关于计算机网络与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B.常见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TCP/IP等
C.不管是哪个网站,只要找到比较有趣的程序就下载运行
D.及时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11.以下哪个为容易被攻击者破解的弱密码( )
A.LItongqS3@ B.1ca300a6!BAsH
C.123qwer456 D.521
12.以下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是( )
A.在论坛上对别人发布的“计算机故障”求助,给予帮助
B.聊天时对网友不礼貌的语言反唇相讥,任意谩骂
C.将自己购买的正版软件复制给他人使用
D.帮助网友解密正版杀毒软件,延长使用期
二、判断题
13.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来自网络的威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还应该安装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14.进入国家安全机关的网络中心,不能算是违法。
15.计算机安装了病毒防治软件就一定不会感染计算机病毒。
16.恶意软件一般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
17.感染过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
18.在网上故意传播病毒应负相应的责任,以至刑事责任。
三、解答题
19.2011年9月,淘宝网上大量商品标价1元,引发网民争先恐后哄抢,但是之后许多订单被淘宝网取消。随后,淘宝网发布公告称,此次事件为第三方软件“团购宝”交易异常所致。部分网民和商户询问“团购宝”客服得到自动回复称:“服务器可能被攻击,已联系技术紧急处理。”此次“错价门”则是大批商户的大批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被恶意篡改,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这起“错价门”事件发生暴露出来的我国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1)请利用《网络安全》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提几条建议。
(2)请利用《电子商务》知识,对安全使用网上银行提几条注意点。
20.同学们通过上网要学会哪些使用计算机收集、输送、发布、处理信息的方法与技能?同时,在上网时,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21.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举例说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木马病毒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和攻击Dos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木马”程序通常捆绑到硬件、下载软件等进行传递。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木马”病毒的传播方式。木马病毒的发作要在用户的机器里运行客户端程序,一旦发作,就可设置后门,定时地发送该用户的隐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地址,一般同时内置可进入该用户电脑的端口,并可任意控制此计算机,进行文件删除、拷贝、改密码等非法操作。
2.【答案】C
【解析】【解答】未经允许复制及贩卖他人软件都是违法行为,共享软件属于免费软件,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使用。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互联网法律法规。
3.【答案】B
【解析】【解答】软盘被写保护后,不能写入内容,只允许读出,因此不会感染计算机病毒,但是该软盘已经感染病毒会向外传染病毒。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计算机软盘与病毒。计算机病毒是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
4.【答案】B
【解析】【解答】中奖链接可能存在病毒,因此不能贸然点开,也不能转发扩散。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安全。
5.【答案】C
【解析】【解答】随意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可能存在风险,因为有些二维码可能是伪造的,会导致用户的信息被盗,甚至设备受到感染。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保护好个人信息:
(1)使用运营规范的购物网站是最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要使用那些不正规的网站,谨防钓鱼网站。
(2)网络支付时应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不要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
(3)上传个人身份证照片时,一定要在身份证照片上打上水印,注明使用的限制途径。
(4)针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注册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最好不一样。
(5)当微信、短信、QQ等个人通信软件接收到家人或朋友的信息,要求扫描二维码、发送个人证件信息或者向对方转账时,首先要鉴别对方身份的真伪。
(6)转手自己的旧手机或者不再使用的手机时,要确保手机里的信息已经彻底清除干净。
6.【答案】B
【解析】【解答】收到匿名陌生人邮件时,应立即删除邮件,避免邮件带有计算机病毒,切忌点击邮件中附带的链接。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人信息安全。邮件是最易受攻击的对象。病毒、恶意软件和蠕虫都喜欢利用邮件作为其传播渠道。
7.【答案】B
【解析】【解答】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使用杀毒软件,访问健康网站等,不能因噎废食,为预防计算机病毒而不去上网。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方法:
(1)安装杀毒软件及网络防火墙,及时更新病毒库;
(2)不随意安装不知晓的软件;
(3)不去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网站;;
(4)从网络下载后及时杀毒;
(5)关闭多余端口,做到使电脑在合理的使用范围之内;
(6)关闭IE安全中的ACTIVEX运行,好多网站都是使用它来入侵你的电脑;
(7)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非lE内核的浏览器,如OPERA;
(8)不要使用修改版的软件,如果一定要用,请在使用前查杀病毒&木马,以确保安全。
8.【答案】C
【解析】【解答】不可以盗用他人密码上网;不能在因特网上传输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的信息;不在网上传播谣言;不能使用黑客程序攻击别人的电脑。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点:
(1)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2)要依法律己,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法律禁止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
(3)要净化网络语言,坚决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健康合理科学上网;
(4)严格自律,学会自我保护,自觉远离网吧,并积极举报网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9.【答案】C
【解析】【解答】在陌生网站输入个人信息,容易泄露自己的信息。本题在陌生网站输入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造成信息被盗, 轻信网上的类似“特大优惠”的欺骗链接,并透露了自己的银行号、密码等私密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安全。在信息时代下,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不明信息。
10.【答案】C
【解析】【解答】C:下载程序时,要注意绿色、安全、开源,不能只关注有趣就下载,可能会存在盗版风险。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不同的软件一般都有对应的软件许可,软件的使用者必须在同意所使用软件的许可证的情况下采能够合法的使用软件。从另一方面来讲,某种特定软件的许可条款也不能够与法律相抵触。未经软件版权所有者许可的软件拷贝将会引发法律问题,一般来讲,购买和使用这些盗版软件也是违法的。
11.【答案】C
【解析】【解答】比较强的密码一般包含大小写字母和数字及特殊符号。123qwer456只含数字和小写字母。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安全密码的设定。安全设置密码的方法:①密码长度应在6位以上,②设置的密码要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等,③3-6个月更换一次密码。
12.【答案】A
【解析】【解答】在网络上任意谩骂他人、不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劳动成果破解软件和不付费使用正版软件都不符合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论坛上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符合网络道德规范。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网络道德规范。与现实中遵循的道德规范相似,区别是道德规范的使用环境,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网络世界。
13.【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在网络中,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系统,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入侵者进入,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的防护,除了使用防火墙,也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系统的安全防护。
14.【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进入国家安全机关的网络中心,属于违法行为。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网络道德。虽然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的道德准则,在网络中同样要遵守。在互联网上,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最基本的要求。
15.【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计算机安装了病毒防治软件仅仅是降低了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查杀为辅的原则,正确地使用计算机。
16.【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恶意软件通常不能正常卸载和删除,且捆绑安装,系统速度变慢,没有卸载项无法卸载,强制安装,干扰其它软件正常运行。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恶意软件。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一段程序。这些威胁可以分成两个类别:需要宿主程序的威胁和彼此独立的威胁。前者基本上是不能独立于某个实际的应用程序、实用程序或系统程序的程序片段;后者是可以被操作系统调度和运行的自包含程序。
17.【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感染过病毒的计算机仍然具有感染的风险。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中病毒的方法:1、及时安装计算机系统的补丁程序,堵住系统漏洞。2、定期更改重要密码,不用英语单词等简单字符作为网络账号的密码。3、不浏览恶意网站、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4、注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及时安装并更新防护软件和杀毒软件。
18.【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在网络上故意传播病毒需负相应的责任,后果严重将会承担刑事责任。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上也是如此。
19.【答案】(1)①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
②安装并及时更新防护软件和杀毒软件;
③不浏览恶意网站;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④定期更改重要的密码,不用简单的数字或字母作为帐号密码;
(2)①使用安全的计算机进行操作;
②尽量不要通过其他网站链接进行访问;
③不定期修改网上银行相关密码;
④网上银行操作完毕后及时退出;
⑤及时关注帐户变动情况,对异常状态提高警惕
【解析】【解答】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方法有:
1、及时将重要数据备份到∪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也可以利用云存储技术,如网盘、云盘等对数据进行备份。
2、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一定要使用时,必须先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进行检查、杀毒。
3、及时安装计算机系统的补丁程序,堵住系统漏洞。
4、定期更改重要密码,不用英语单词等简单字符作为网络账号的密码。
5、不浏览恶意网站;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6、注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及时安装并更新防护软件和杀毒软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安全使用网上银行。
20.【答案】要学会浏览信息新闻、在网上查询、搜索、收集信息、网上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有用的各种共享软件或文件、进行网上购物、读书、看电影、听歌等消费娱乐,等等
同学们上网必须自觉遵守我国有关互联网络管理安全法规。
①自觉抵制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不查询色情网站。
②不在网上发表不实的言论、不传播谣言、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制造和传播病毒。
不当黑客,但必须防止病毒和防黑客。不在网上随便把电子邮件地址告诉别人,以免遭邮件炸弹的袭击。对下载的软件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若邮件带有奇怪的附件一定不要打开,先使用杀病毒软件进行清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网络安全。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垃圾邮件等问题也随之产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学会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
21.【答案】答: 1.浏览不良资讯2.加入不良网群3.捏造事实制谣传谣4.传播不良图片视频5.沉溺网吧6.沉迷游戏7.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
【解析】【解答】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例子有:浏览不良资讯,加入不良网群,捏造事实制谣传谣,传播不良图片视频,沉溺网吧,沉迷游戏,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面对网络,不能过度相信,也不能盲目排斥,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