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2课时图形的拼搭精品表格式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2课时图形的拼搭精品表格式教学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5 09: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第2课时 图形的拼搭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本身,还要通过认识它与周围的关系反过来再次认识这个事物,这才是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认识图形也是如此。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拿出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一动积木使“小小建筑物” 更高,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要依据棱的特征摆放。同时引发学生注意,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想稳就一定要利用平面。在交流中学生对于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聚焦怎么能把球搭稳,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拼搭的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2. 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拼搭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按一定的要求拼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认识了哪些图形? 老师说特征,学生猜名称并摸出相应的图形。 回答问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抢答,并摸出相应图形。 用游戏活动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拼一拼: 1.用正方体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2个正方体拼一拼。 你能用3个正方体、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吗?拼好以后小组说一说。 追问:想要拼成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样子的图形,也可以拼出长方体和大正方体。 2. 用长方体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长方体拼一拼,数一数。 能拼出一个大正方体吗? 教师巡视并指导。 你还能用圆柱来拼一拼吗? 用圆柱来拼,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长方体可以拼出更大的长方体。圆柱也能拼出更高的圆柱。 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 学生展示成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学生尝试拼搭,并得出结论:需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出一个大正方体。 学生尝试拼搭,拼出各种样式的组合立体图形。 学生尝试用4个长方体拼出一个大长方体。 学生尝试用圆柱拼搭一个大的立体图形。 如果用曲面和平面相接,所搭成的立体图形容易倒塌,所以相同的圆柱叠起来还是一个圆柱。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在尝试和实践中,既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加深了对几种形状特征的认识。
搭一搭: 1.小组探究,初搭积木 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用图形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要求所有积木都要用上哟! 想要搭得又高又稳,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你们说的真不错。就像造房子一样,我们通常用的材料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这样才稳固。用球和圆柱来搭的时候,要注意位置。 2.根据发现,再次搭积木 请小朋友们根据刚刚的发现来调整,再动手搭一搭。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 小结:发现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可以放稳。 学生尝试动手搭学具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球不能放下面,它会滚走的,就不稳了。 圆柱要竖着放才稳,横着放也会滚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平平的面,比较稳定,可以放下面。 要搭得高的话,就要把长方体竖起来。 学生再次动手搭学具。 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验证结果。 把球放在最上面或用其他图形固定。 学生观察、操作,体验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探究和反思相结合,有效找到搭的一些方法。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勾一勾 2.数一数 3.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 独立完成,校对结果,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校对结果,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校对结果,交流想法。 通过数组合图形中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数量,找图形排列的规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拼搭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环节五 拓展延伸 我说你搭 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