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0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计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扩大了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完整图意的充分解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克服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取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计算困难,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能根据图中内容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通过观察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能根据图中内容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1.算一算 说一说 师:怎么计算连加连减?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通过连加连减的口算,回顾10以内的计算,复习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为加减混合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天鹅问题: 引入:上一节课学习了连加连减,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怎么列式? 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算式?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第二步计算用几去减2? 观察这道算式与之前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这种类型的题取个名字吗? 小结:像这样的有加有减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 第二天,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湖边,看发生了什么? 原来有几只天鹅,你是怎么看的?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追问:谁来说说你的算式? 可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第二步计算用几去加3? 请同学们回忆下刚刚的两个问题的计算过程,谁来说说计算的顺序? 小结: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从左往右计算。 学生观察主题图并回答: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学生回答:现在有几只天鹅? 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4+3-2=5。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就加3,又飞走了2只,再减2。 学生回答:先算4+3=7,再算7-2=5。 用第一步的得数7减去2。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只有加或减,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学生回答:加减混合 学生回答: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学生回答:水里的2只加上飞走的2只,原来有4只。 学生回答:现在有几只天鹅? 4-2+3=5。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就减2,又飞来了3只,再加3。 学生回答:先算4-2=2,再算2+3=5。 用第一步的得数2加3。 学生回答:从左往右计算。 通过观察天鹅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对照主题图,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含义。结合图,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有几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理解用第一步的得数,计算第二步。
小鸭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先自己尝试列式解答吧! 谁来说说你的算式? 小结:在看图列式时,要注意看原来有多少,还要注意计算顺序哟! 学生回答:池塘里原来有6只小鸭,来了3只,又走了4只。 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反馈交流:6+3-4=5。先算6只小鸭,来了3只,加3,有9只,又走了4只,再减4,现在还有5只小鸭。
环节三 巩固练习 连一连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说清图的意思。 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通过提供多种情境的练习,提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能力, 通过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在反馈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机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学过的数,进一步感知加减的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看待问题。
环节五 拓展延伸 看算式编问题。 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