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相家
夏丐尊
我因事至南京,住在xx饭店。二楼楼梯旁某号房间里,寓着一位命相家,房门是照例关着的。这位命相家叫什么名字,房门上挂着的那块玻璃框子的招牌上写着什么,我虽在出去回来的时候必须经过那门前,却未曾加以注意。
有一天傍晚,我从外边回来,刚走完楼梯,见有一个着洋服的青年方从命相家房中走出,房门半开,命相家立在门内点头相送,叫“再会!”
那声音很耳熟,急把脚立住了看那命相家,不料就是十年前的同事刘子岐。
“呀!子岐!”我不禁叫了出来。
“呀!久违了。你也住在这里吗?”他吃了一惊,把门开大了让我进去。我重新去看门口的招牌,见上面写着“青田刘知机星命谈相”等等的文字。
“哦!刘子岐一变而为刘知机。十年不见,不料得了道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急忙问。
“说来话长。要吃饭,没有法子。你仍在写东西吗?教师也好久不做了吧。真难得,会在这里碰到。不瞒你说,我吃这碗饭已有七八年了。自从那年和你一同离开xx中学以后,漂泊了好几处地方,这里一学期,那里一学期,不得安定,也曾挂了斜皮带革过命,可是终于生活不过去。你知道,我原是一只三脚猫,以后就以卖卜混饭了。最初在上海挂牌,住了四五年,前年才到南京来。”
“在上海住过四五年?为什么我一向不曾碰到你?上海的朋友之中也没有人谈及呢?” 我问。
“我改了名字,大家当然无从知道了。朋友们又是一向都不信命相的,我吃了这口江湖饭,也无颜去找他们。如果今天你不碰巧看到我,你会知道刘知机就是我吗?”
我有许多事情想问,不知从何说起。忽然门开了,进来的是两位顾客:一个是戴呢帽穿长袍的,一个是着中山装的,年纪都未满三十岁。刘子岐——刘知机丢开了我,满面春风地立起身来迎上前去,俨然是十足的江湖派。我不便再坐,就把房间号数告诉了他,约他畅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十年前的中学教师,居然会卖卜?顾客居然不少,而且大都是青年知识阶级中人。感慨与疑问乱云似的在我胸中纷纷垒起。等了许久,刘知机老是不来,叫茶房去问,回说房中尚有好几个顾客,空了就来。
“对不起!一直到此刻才空。”刘知机来已是黄昏时候了。“难得碰面,大家出去叙叙。”
在秦淮河畔某酒家中觅了一个僻静的座位,大家把酒畅谈。
“生意似很不错呢。”我打动他说。
“呃,这几天是特别的。第一种原因,听说有几个部长要更动了,部长一更动,人员也当然有变动。你看,xx饭店不是客人很挤吗?第二种原因,暑假快到了,各大学的毕业生都要谋出路,所以我们的生意特别好。”
“命相学当真可凭吗?”
“当然不能说一定可凭。不过在现今这样的社会上,命相之说,尚不能说全不足信。你想,一个机关中,当科长的,能力是否一定胜过科员?当次长的,能力是否一定不如部长?举个例说,我们从前的朋友之中,李xx已成了主席了。王xx学力人品,平心而论远过于他,革命的功绩也不比他差,可是至今还不过一个xx部的秘书。还有,一班毕业生数十人之中,有的成绩并不出色,倒有出路,有的成绩很好,却无人过问。这种情形除了命相以外,该用什么方法去说明呢?有人说,现今吃饭全靠八行书。这在我们命相学上就叫‘遇贵人’。这简直是穷通由于先天,证明‘命’的的确确是有的了。”刘知机玩世不恭地说。
“这样说来,你们的职业实实在在有着社会的基础的,哈哈。”
到了总理的考试制度真正实行了以后,命相也许不能再成为职业。至于现在,有需要,有供给,乃是堂堂皇皇的吃饭职业。命相家的身份决不比教师低下,我预备把这碗江湖饭吃下去哩。”
“你的营业项目有几种?”
“命,相,风水,什么都干。风水,近来已不行了。风水的目的是想使福泽及于子孙,现今一般人的心理,顾自身顾目前都来不及,哪有余闲顾到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事呢?只有命相两项,现在仍有生意。因为大家都在急迫地要求出路,等机会,出路与机会的条件不一定是资格与能力,实际全靠碰运气。任凭大家口口声声喊‘打破迷信’,到了无聊之极的时候,也会瞒了人花几块钱来请教我们。在上海,顾客大半是商人,他们所问的是财气。在南京,顾客大半是‘同志’与学校毕业生,他们所问的是官运。老实说,都无非为了要吃饭。唯其大家要想吃饭,我们也就有饭可吃了。哈哈……刘知机滔滔地说,酒已半醺了,自负之外又带感慨。
“你对于这些可怜的顾客,怎样对付他们?有什么有益的指导呢?”
“还不是靠些江湖上的老调来敷衍!我只是依照古书,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说。准不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好在顾客也并不打紧,他们到我这里来,等于出钱去买香槟票,着了原高兴,不着也不至于跳河上吊的。我对他说“就快交运’‘向西北方走’‘将来官至部长’,是给他一种希望。人没有希望,活着很是苦痛。现社会到处使人绝望,要找希望,恐怕只有到我们这里来。花一两块钱来买一个希望,虽然不一定准确可靠,究竟比没有希望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命相家敢自任为救苦救难的希望之神。至少在像现在的中国社会可以这样说。”话愈说愈痛切,神情也愈激昂了。
我听了他的话只是和他相对苦笑,对了这别有怀抱的伤心人,不知再提出什么话题好。彼此都已有八九分醉意了。
写于1933年
(有删改)
1.小说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陈毓
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她刚刚跟荆轲比完剑,这会儿正要去寻找剑法无敌的哥哥盖聂。她穿着秦国的衣服,仗一把长剑,款款地走在秦国的旷野上。
春意明显地浓了,虽然旱,但草木依旧开始转绿,早开的桃花也已妖妖娆娆地绽放了,风吹到人脸上有了淡淡的暖意。
一行人出了王宫,其中走在中间的一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健壮,额头高耸,双目长大,容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算是难看,但有无比的英武与威势。自然,他就是秦王嬴政了。
不知是嬴政走向盖青,还是盖青走向嬴政,总之,这一天他们相遇了,在秦王宫外的咸阳中道上。
话还得从头说起。随着嫪毐在宫中的势力一天天增长,嬴政的王权已受到直接威胁。扫除嫪毐,这想法已在嬴政心中酝酿很久了。这天秦王微服出城,就是约见李斯商讨对策的。
一路行来,秦王趁势向田间劳作的农人询问旱情。已近城外,突然从路两边跳出一伙黑衣刺客,刀剑出鞘,均是冲着秦王。众护卫奋力护驾,难分难解之际,只见一个蓝色身影如风卷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一群刺客就如落叶一般静伏于秦王脚下。盖青就这样站在秦王的面前。
一个声音脆脆地说:“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是看着他们鬼鬼祟祟地躲在暗处,脸上又都蒙着黑布,料想他们不是好人。”
望着眼前这个相貌秀丽、剑法超凡的女子,秦王心中无限欣慰。盖青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秦王,她留意到他眼中一晃而过的惊喜,又见他神色中那无法隐匿的肃然,禁不住一抱拳:“公子高姓大名?”“嬴政。”声音一出口,连嬴政自己都吓了一跳,但见盖青那里没有一点异常反应,也就放了心。
盖青又问:“看你也不像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 嬴政神色更加肃然,道:“这事说来话长,若姑娘愿听,可与我们一起进宫,日后自会明白。”
尽管是初次相遇,但盖青心中有种说不清楚的牵挂,她迷惑于他脸上瞬息而变的决绝与茫然,还有他神情中的肃然。她直觉那是她十八岁的经历无法破译的。但这疑问牵绊着她,她要去破译其中的秘密。
入宫已有好几个月了。当盖青心里明白那人就是秦王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慌张而惊喜。仿佛这是在她出生以前心中就已明白了的。反倒在她心中不时会浮起一种说不清楚的忧伤。那忧伤又仿佛是镜中的雾,无法捕捉,无法驱逐。盖青觉得自己像他的一个侍卫,又像是他的一个知己。她听他向自己倾诉心中的苦闷,和他那统一六国的抱负。他活在苦恼中,矛盾中,挣扎中。他要和那么多的人和事斗,要和自己抗争。他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暴躁如闪电迅雷,时而又恬静若水。她看见过他兴奋快乐地绽放出孩子似的笑脸,又感受过他无法靠近岸的溺水者的孤独……她越来越深地关注这个男人。他似乎总是在发愁,而且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身边的人把他看成大王,可她只觉得他可怜。她又一次陷入这种思绪中发呆的时候,她听见他声音低切地对她说:“不用为我担心,若是你小时候就当过人质,听见吵闹声和马蹄声就吓得偷偷地哭,你就会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受的。”那声音让她的心发寒,她觉得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打湿了他扶在案上的大手。
“假如活着,这一生必将和这样的男人连在一起,”盖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低吟着,“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他的事业为事业,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承载他成功的快乐,也分担他失意的痛苦。”
月落日升,盖青依旧伴随在秦王身边,仿佛他的侍卫,又仿佛他的知己。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柔弱,他们都觉得他强大,包括那个总能看出他心中想法的李斯。
嬴政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当然,在他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平六国之乱。这计划定在秦王心中已经很久了,只是不到万无一失秦王是不会轻易下手的。
时机总算到了。
这是一个异常晴朗的早上,嫪毐被宣入宫。尽管有太后撑腰,嫪毐一向肆无忌惮,但面对秦王的威仪,他不得不暗自小心。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万不得已,就来个鱼死网破。
漫长而短暂的过程定格在那一声“车裂弃市”的断喝声中,也许秦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只看见一个蓝色的影子扑进了自己的怀抱。只是一个瞬间,盖青就在秦王怀里奄奄一息了,她的背上插满了芒刺一般的东西。秦王托着盖青的腰深深地跪了下去。他俯下他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努力睁开她的眼睛,然而仿佛是承受不住他眼中的热力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她隐约听见他在她耳边说:“我是要让你当我的王后的。”她觉得一滴眼泪顺着眼角流到耳根,他呼吸的气息在那里酿造出一片冰凉。
“醒醒吧,盖青!”盖青觉得有一只手在使劲摇她。从梦中哽咽着醒来,见是自己的男朋友吴归正俯在身边茫然地打量着自己。见她醒了,吴归半戏谑半嘲讽地说:“又做什么风花雪月的梦了,挺动情的吧?瞧枕头都快漂起来了。”又催道:“赶快起来收拾收拾,我带你去吃麦当劳。”
吴归这几天不知跑哪儿去了,任她打爆了呼机也不回话,这会儿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
盖青听见吴归在外面发动车子的声音,转身朝里睡去。她知道睡是睡不着了,但她很希望就那样躺着。
如水一般的凉意淙淙着,从四周向盖青漫过来。
2.盖青作为现代青年,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上山下
包利民
群深处有两座山,每座山上都有一个看林人,他们都很年轻,都想好好干,调回山下。东山看林人小王每天除了照例巡山外,还去山后的空山坡上栽树,勤勤恳恳;西山看林人小李每天也巡山,只是不栽树,小树长大要多少年,他想把力出在这些大树上。
一次两人下山去城里林业局汇报工作,有知情人向他俩透露,要从他二人中选一个调回局里。小王和小李文化相当、能力相若,得到这个消息后回去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暗地里互相较劲,都想超过对方。可是在山上除了看山护林并没什么可以表现的地方,于是小王更加卖力地栽树,小李也不辞辛劳地统计西山上各种树木的数目和成长情况,以期汇报工作时得到领导赏识。有时两人会在两山的衔接处相遇,客套两句之后,便默默地站上一会儿,然后各自融入自己的那片山林。
又一个春天来了。东山后新栽的树显出一片勃勃生机,小王心里高兴极了。东风开始不停地刮,小王便大早地开始防火灾,虽然现在还没到防火期。而西山的小李却还没把防火列到重要日程上。有几次小王想提醒他,可每次都是话到嘴边又咽下。
没过几天,由于疏于防范,西山着了火,大火吞噬着片片的山林。由于刮的是东风,东山安然无恙。小王暗自庆幸自己的超前意识,心想这次可压过西山小李了。此时小李正率众与山火搏斗,他身先士卒,关键时刻不惜以身体去扑山火,他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群众,从而山火被很快地扑灭,保住了大片山林。
这场大火,使西山四分之一的山林被烧毁。在与大火的搏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而看林人小李的事迹更为突出,被指定去市里作了重点报告。一时间大报小报纷纷报道,连电视台都来采访小李了。
不久小李便受到上级嘉奖,半个月后,他被调回了市局。东山小王由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没有发生山火,也就没有小李那么多动人的事迹,自然依旧留在山上。
五年后,小李步步高升,小王依然在东山看山护林植树,他几年来植的无数株树已绿遍山坡。一次,小李作为副局长去山上察看林木情况,在两山衔接处与小王不期而遇。
两个人站在那里相对无言,一如当年。
满山的树也一片沉默。
选自《小小说月刊》
3.本文极具思想张力,会引起我们对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想法。
四、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脚医生
李全
丁老三是赤脚医生。但他先前是一个病人,每天都离不开药罐子,没几年就把家里的钱花光了。没钱买药,丁老三就到山上去采药,他因祸得福,不但认识了许多中草药,还把这些草药的药性弄得一清二楚,他便替村里人看病,又在村里开了个中药铺,虽没有挣到钱,却赢得了名声。
有了名气后的丁老三便到县城开了一家“丁三药行”,一边行医,一边卖药。他没有行医证,只能偷偷地替一些民工看病。因为卫生部门的人经常突击检查,一旦查到他在替人看病,就要罚款。虽然丁老三每次都很生气,可又无可奈何,只得交罚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那些民工来丁老三处看病的积极性。毕竟丁老三看病不收手续费,而且如果民工确实贫寒,药费可以赊欠甚至免除。所以,丁老三的生意依然好。
这天,丁老三又被卫生人员抓住了,罚款3000元,可丁老三交不出这么多钱,卫生人员就把丁老三带到局里。局长听了丁老三的事后,大骂丁老三,你这个赤脚医生也会看病?就是天下的医生死光了,也轮不着你。局长的话很难听,因为局长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在医院里治了很久也没有治好,正好拿丁老三出气。丁老三站在一边等局长骂够了,才嘀咕了一句,替人看病也犯法吗?局长一听又火了,指着丁老三的鼻子说,你这么会看病,你把我母亲的病治好,我就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治不好,你就收拾东西回乡下去吧。局长的这句话就是命令,不管丁老三答不答应,就让手下把丁老三送到家里。
局长的家很豪华。
丁老三进了屋,就直奔局长母亲的屋里,给局长母亲号了脉,沉思了一会儿说,这病很简单,只是药引难找,如果能找到药引,我只要三服药就能把她的病治断根,永不复发。丁老三说得斩钉截铁。你有这么大的能耐?局长不相信,可他又是一个孝子,听说能治好母亲的病,他什么都不顾了。要说药引,他是一个局长,只要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就会替他找来。
丁老三让局长找的药引是野生了十年的王八。虽说野生王八好找,可要十年的却相当难,一是一般的王八还没到十年就被人抓去吃了,另是有谁知道抓来的王八就是野生了十年的呢?可丁老三说,野生王八具有长寿之功效,只有找到这样的药引,才能解决其他方面的病症。这还不简单?局长说着就要吩咐下面的人去找。可丁老三说,看似简单,却也难。一定要你亲自陪着你母亲去找,别人不能拿。这关系老人家的病情。如果是别人找来的药引就不行了。局长听了丁老三的话差点当场给丁老三一巴掌,世上还有这种怪事。可局长母亲在床上听了丁老三的话,就对局长说,你就听医生的话吧。
于是,丁老三带着局长和局长的母亲每天都游于乡下。每到一处,都有人献来野生王八,但丁老三每次看后都摇摇头说不是。
这样一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找到药引。局长就发火了,他知道丁老三是在耍他。可每次话到嘴边,都被他母亲给顶了回去。
这天,又有人送来王八,丁老三看后仍是摇头。局长真的火了,不顾他母亲的反对就要当众侮辱丁老三。丁老三却笑呵呵地问,老人家开始是由人扶着走的,现在她能跟着我们走了。她的病有没有好转呢?局长和他的母亲一听,对啊。开始时,都是由人扶着,经过这一个月,她不但能跟着走,还会在路上说许多笑话。
这样再过一个月,老人家的病就会彻底康复。丁老三说,这一路许多事不知你们注意没有?
什么事?局长和他的母亲都感到很吃惊。
难道说你们走遍了全县的所有地方,没有见到那些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还有下面许多人明知不是十年的王八还要送来,你们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明白了。局长的母亲最先明白过来,接着局长也明白了。他往丁老三面前一跪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是我在城里永远都学不到的。以后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医好一个人很简单,但要医好一个人的心病却很难。我已经医好你的病了。丁老三说完就独自走了。
局长回到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丁老三办个体行医的许可证。当他拿着证件来到丁老三的药行时,才发现丁老三的药行换成了一家副食品商店,丁老三已经不知去向。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①社会动荡,从文中的“革命”等词语以及作者的写作年代等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十分动荡,人们多生活在漂泊动荡的社会环境中。②出路难寻。从刘子岐的教师职业变动、刚毕业的大学生要谋出路等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工作的难寻,不稳定。③官场不公。从刘子岐说出路“全靠碰运气”及他举的例子,这些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官场的黑暗、不公等。
2.原因:男友几天不知去向,打爆呼机也不回话,盖青心中有所不满,于是梦回古代寻找精神慰藉,便有了为知己者死的梦境。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对盖青梦境的描写,折射出当代青年可能存在的精神困境,他们内心有渴望,有追求,但现实却常常是不能得到相应的回应,他们不满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通过梦境对这不尽如人意的现实进行无奈反抗。
3.①反映的现实:要走仕途,用心胜过卖力;现实不公平,功过颠倒。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默默无闻,而投机,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却步步高升。思考:②生活是多样化的,给人带来的人生际遇也不同,轰轰烈烈也好,默默无闻也罢,碰上或没有碰上,不能怪谁,自我努力和展示自我最重要。③阴差阳错的故事结局,福祸相倚的人物命运,我们不能简单地褒贬它的价值取向。疏于职守,却勇于扑火,为此升官,确有取巧之嫌,但思索之余,它却暴露出我们“选仕”机制的弊病。
4.丁老三没钱买药,民工到没有行医资格的丁老三处看病,说明底层人民生活不易;局长生活奢华,颐指气使,漠视百姓疾苦,表现社会的不公;人们纷纷给局长送野生王八,又表现了社会上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