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时作业 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时作业 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22: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课文相关选择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屠呦呦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满以为胜利在望,不想一连串儿的麻烦在等着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用于人类。有人背着屠呦呦,把不知从哪弄来的、带有挥发性的东西喂给猫狗吃,让军代表看猫狗食后抽风的模样,以证实屠呦呦所制药物的危害性。有人还就相信了这种诽谤。
①接着有人贴出大字报
②公开声称屠呦呦实验工艺有问题
③烧毁很多设备
④首先是在屠呦呦中午离开实验室时
⑤实验室内莫名其妙地着了一把大火
⑥青蒿提取物有毒
A.③①②⑤⑥④ B.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④⑤③①②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的严峻形势,当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肩负起两个艰巨任务:一是寻找新药;二是继续在中药提取物常山碱上做文章,解决服药后呕吐。
B.我国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分离到能稳定传代的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原体。
C.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作为最前沿的手段治疗疟疾,使国人深受鼓舞,倍感荣耀。
D.在热带疾病研究与培训特别会议上,关于青蒿素及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题型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央视综合频道不断围绕重点创新节目探索融媒之道,连续三季突围的《经典咏流传》,美轮美奂,引发大小屏“双屏共振”“选加刷屏”,好评如潮。[甲]《经典咏流传》通过诗词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找到了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的轻盈载体。[乙]它不是对诗词文化的浅层沿用,而是通过重访经典、再造经典,唤起大家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焕发当下价值。
在特殊的2020年,《经典咏流传》秉持立足当下的创作原则,彰显出身为主流媒体文化节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丙]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借千百年前的经典篇章,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唱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英勇无畏,也唱出“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的医者仁心。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B.好评如潮 C.结合 D.而是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不少人 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 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 )。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 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 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
B.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
C.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
D.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B.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效果独特
C.双氢青蒿素具有独特的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的效果
D.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有独特的效果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挥抗癌功效。
B.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
C.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展抗癌功效。
D.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进而发展其抗癌功效。
题型三: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耳闻目睹,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努力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经》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句子,是写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小鹿还象征人才。可见,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平实凝练,重点突出。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低调的她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她把青蒿素获奖看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B.作为科学家,屠呦呦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如,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钻研、谦虚朴素、专心致志等,这些品质是她取得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
C.屠呦呦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整理历代医籍,搜集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等等。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对她的医学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结尾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充分说明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对全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10.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题型四:课内经典阅读理解
11.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展现了屠呦呦哪些优秀品质?
1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在写法方面有什么特色?
13.深入研读统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了解作者发现与创新背后的思维方式,填写下表。
作者 发现与创新路径 发现与创新背后的思维方式
屠呦呦
加来道雄
梁思成
林庚
题型五:课外阅读
14.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将生命融入科学 为祖国无私奉献
吴阶平
王淦老【注】是伟大的科学家、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也是我们九三学社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与受控核聚变等方面成果累累,功勋赫赫。1926年“三·一八”惨案那一天晚上,他的清华大学的老师叶企孙对他讲:“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时代那般强盛,这个世界上谁敢欺侮我们?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成为他走科学救国道路的推动力。
三十年代中期,他在德国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四十年代初,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美国科学家根据这个方案在世界上第一次确切地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王淦老在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里程碑上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公认。五十年代末期,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使理论上关于任何粒子都存在其反粒子的预言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一大步,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961年,年过半百的王淦老从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归国。他以“我愿以身许国”的赤胆患心,接受了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苦战在戈壁荒原,与外界隔绝__年。那时王淦老和同仁们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碉堡、十几顶帐篷。他不顾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在风沙弥漫中争分夺秒,尽可能多地积累实测数据,没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从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到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无不凝聚着王淦老的心血,无不和他的科研工作紧密相连。
六十年代中,王渔老和苏联巴索夫院士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成为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预研工作走在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在耄耋之年,王淦老仍以惊人的毅力,清晰的头脑,敏锐的目光,注视着世界科技前沿的发展,关心着祖国的科技决策。他就我国科技发展情况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重要建议,均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并先后被采纳实施。1986年3月,针对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和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王淦老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起提出了“以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进程”这一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著名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
面对我国经济大发展,能源短缺的情况,王淦老又率先提出和平利用核能、加快核电站建设的建议,并为此奔走宣讲,以增强人们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的认识。
王淦老不仅是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同时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关心爱护中、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学者。王淦老对生命充满热爱,他曾感慨地写道:“依我看,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对此深有感觉。中年同志更要珍惜时间,更要拼命工作,把科研摘上去。”他过生日,学生们前来祝贺,他说:“对我来说,最好的祝贺就是你们快拿出成果!”
王淦老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参议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是大家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前辈。
(选自《人民政协报》1999年2月22日)
【注】王淦老是对王淦昌的尊称。
三言两语话主题(思维提升) 1.文章通过写王淦老在科学领域的一系列贡献,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特别是他隐姓埋名,苦战在戈壁荒原,与外界隔绝17年的经历,更是表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一枝一叶总关情(审美创造) 2.画线句子采用________的手法,引用王淦老所说的话,表现了王淦老________。
题型六: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屠呦呦“被致辞”
2015年12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颁奖台上的一篇“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稿,很快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又有两篇署名为“屠呦呦演讲辞”的文章在流传,文章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叙述了许多人生哲理,虽然看着颇有些“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效果,可惜却被证明是伪作。屠呦呦“被致辞”了。
对这一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想到疟疾,不少人甚至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①_________?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当然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确实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研究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也有独特效果。除此之外, ②______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功效。近来还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功效,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衰竭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③___________ ,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
从“首先”一词看,④句在最前面,由此排除AC项两项;先是实验室着火,然后才会“烧毁很多设备”,故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又因为④中提到“实验室”这个信息,可见⑤③两句紧接④句后,由此排除了B项。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④⑤③①②⑥。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解决”缺少宾语,可在“呕吐”后加“的问题”。
B.语序不当,应改为“首次在国内……”。
C.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D。
3.A 4.A
【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符合语境。
B. 好评如潮:形容好评不断。符合语境。
C. 结合:彼此紧密联系。符合语境。
D. 而是:连词,和“不是”搭配。符合语境。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找到了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的轻盈载体”中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是“载体”的定语,应该用顿号。故A项错。
故选A。
5.D 6.A 7.B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乃至:连词,连接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要以接上“于”。甚至:强调程度跟“乃至”相同,但说成“甚至连”时表示更加强调,可以说成“甚至于”、“甚而至于”。可用于口语。此处说的是人们对青蒿素的误解,有程度上的强调意味,应选“甚至”。
固然,强调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然,侧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通常是不言而喻的。此处是说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很明显是错的,应选“当然”。
潜伏,动词,隐藏、埋伏;潜在,副词,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此处是说“敏感人群”,应选“潜在”。
衰弱:(身体)不强健;(事物)不强盛。衰竭: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机能极度减弱。此处说的是外伤因此器官生理机能极度减弱,应选“衰竭”。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括号中主语应是“双氢青蒿素”,排除BD项;结合后文“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可见括号中应该陈述其对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C项,“独特”应当强调“效果”,且表达不如A项简洁,排除C项。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应为“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二是搭配不当,“发展抗癌功效”应为“发挥抗癌功效”。两项修改都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8.C 9.B 10.①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②其次,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③最后,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虐的效价显著,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说法错误。文中倒数第二段“屠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朴素”内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说她“朴素”。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第三段“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可总结出,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籍入手,经过重重困难,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从第三段“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可总结出,在青蒿的抗疟不好后,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从“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可总结出,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虐的效价显著,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11.(1)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为了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中草药,又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做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研究毫无进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都没有放弃,而是大量阅读典籍,寻找突破口;在文革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屠呦呦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她都坚持了下来。(3)不畏风险,勇敢大胆的执着精神。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不能进行临床试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就自己做志愿者,亲身试药,测试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这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屠呦呦为了试验的顺利进行,没有考虑太多。(4)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作者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只是讲述青蒿素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过程,没有谈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和所受到的排挤,更没有抱怨自己在获拉斯克奖之前所获得的微薄的奖励。她淡泊名利,不在乎个人得失,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追求。(5)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屠呦呦献身科研,以救治疟疾患者为己任,以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为目标,体现了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确定了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从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可得出屠呦呦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而且做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原文“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可知在研究毫无进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都没有放弃,而是大量阅读典籍,寻找突破口;根据原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我们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可知在文革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屠呦呦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她都坚持了下来。从而可得出屠呦呦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根据原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可知,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不能进行临床试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就自己做志愿者,亲身试药,测试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这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屠呦呦为了试验的顺利进行,没有考虑太多。可得出屠呦呦不畏风险,勇敢大胆的执着精神。
课文是屠呦呦的演讲稿,从作者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只是讲述青蒿素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过程,没有谈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和所受到的排挤,更没有抱怨自己在获拉斯克奖之前所获得的微薄的奖励。可知她是一位淡泊名利,不在乎个人得失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追求。可得出屠呦呦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根据课文“这里举的例子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中国医药帮助我们征服全世界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提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可知,屠呦呦献身科研,以救治疟疾患者为己任,以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为目标,体现了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可得出屠呦呦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12.(1)思路清晰,结构明确。本文开头部分,总写获奖感受和青蒿素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然后以小标题划分层次,按时间顺序介绍青蒿素的研究过程,最后一个小标题总结中国医学在研究青蒿素和维护健康方面的贡献。全文运用总分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解说,思路清晰明了。(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准确、有理有据。如在介绍对中草药的挑选和提取有效成分的时候,列出了2000种、640种、200种、380余种等数字,充分说明了对中草药研究的范围之广。在说明中医药学的贡献时,作者举了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事例,“千层塔”提取物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事例,还举了从中药提取的芍药苷治疗心血管病的事例等,运用这些事例,突出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令人信服。(3)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也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文中作者没有用过于专业的学术名词,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一共25个自然段,段落很多,旦文章用了五个小标题,“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中医药学的贡献”,人们阅读这些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比如,前面1至4段,是作者介绍的从医经历以及青嵩素被发现的大致过程。而此后,前四个小标题(5段—20段)很明显介绍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而后一个标题则是写的中国医药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也使得全文在运用总分式结构的同时,能够总体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去展开解说,思路清晰明了。
在说明方法上,本文运用了大量列数字的手法,如“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正是在一个个数量庞大的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屠呦呦团队为科研做出的巨大努力与奉献。此外,在某些关键性环节中,文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详细的事例,让我们对青蒿素的作用及他们发现青蒿素的艰苦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作为一名科学家,屠呦呦具有朴实无华的品质。而这篇介绍她的学术成就与科学精神的演讲词“文如其人”,在语言上也非常朴实、通俗易懂,同时在表达上也非常严谨准确。比如,屠呦呦以个人身份表达谢意,并在谈及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这些内容时使用“我”;谈及如何将青蒿素制成药物,说成果及贡献的时候,用“我们”。特别是在个别细节处,屠呦呦隐去了自己作为关键人物、领军人物的贡献和奉献,而用“我们”一词替代“我”,从中可见其淡泊谦逊。
13.
作者 发现与创新路径 发现与创新背后的思维方式
屠呦呦 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最终发现青蒿素 求异
加来道雄 幼年观察鲤鱼世界,引发无限遐想;少年接触爱因斯坦,展开科学实验 想象与实证
梁思成 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文法”和“词汇”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因素,以“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类比
林庚 从大量的文学现象概括事物特点,从材料的梳理中发现问题,进行考证。 归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提取方式,也许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在较低温度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性。改变提取方式后,我们的确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抗疟效果”可知在研究陷入困境的时候,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供了转折的契机,正是该书中的一句话让屠呦呦找到了症结所在,让屠呦呦意识到通用的加热提取方式可能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于是,她改为低温提取,最终得到了具有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她运用了求异的思维,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最终发现青蒿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讲述了童年两件趣事。童年观看鱼世界而换位想到鲤鱼是如何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告诉我们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加来道雄的思维方式是想象与实证。
《中国建筑的特征》:由“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文法”和“词汇”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因素,“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在同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情感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好比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一样,以“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式。
《说“木叶”》:结合“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可知林庚从大量的文学现象概括事物特点,从材料的梳理中发现问题,进行考证。运用了归纳的思维方式。
14.1.不畏艰苦2.严谨求实,为祖国的强盛而无私奉献2.引用,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及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的鉴赏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根据根据主要事件概括内容及主旨。对于重点句子的赏析,首先要分析句子运用的手法及作用其次再看这种手法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本题中,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知道王淦老: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接受了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接受了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王淦老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起提出了“以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进程”等,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王淦老在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的贡献,从而表现了他不畏艰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文章详细描写了王淦老在1961年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通过 “以‘我愿以身许国’的赤胆患心”“那时王淦老和同仁们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碉堡、十几顶帐篷。他不顾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在风沙弥漫中争分夺秒,尽可能多地积累实测数据,没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的叙述,可以看出王淦老对祖国的忠诚,还有为了祖国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以‘我愿以身许国’的赤胆患心,接受了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苦战在戈壁荒原,与外界隔绝17年”,句子中,“‘我愿以身许国’”是王淦老自己所说的话,属于引用的表现手法,作用是表现了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无限热爱。
【点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常见方法:
1.中心句段摘录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或总结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点明了文章的上要内容,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段,只需摘录即可。
2.关键词语提炼法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内容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还有如:要素概括法即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来进行概括;段意综合法即读懂每段的内容并加以串联;抓文章的几个重要的特点概括法等。
15.(1)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励志,但当种种伪名人格言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制造出来,便失去了励志的作用。屠呦呦“被致辞”便反映出这一点。
(2)时代浮躁,媒体上各种信息泛滥。这时,就需要网民有准确的判断力。屠呦呦“被致辞”的现象,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主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本题要求针对屠呦呦“被致辞”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考生可以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们可以这样看:
文章虽然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叙述了许多人生哲理,虽然看着颇有些“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效果,但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励志,但当种种伪名人格言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制造出来,便失去了励志的作用。屠呦呦“被致辞”便反映出这一点,因此这种行为不值得效仿。
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时代的浮躁,导致媒体上各种信息泛滥。如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不顾道德底线,这是不可取的。这时,就需要网民有准确的判断力。屠呦呦获奖,演讲内容却出现伪作,这与名人效应有着一定的联系。屠呦呦“被致辞”的现象,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主流。
16.①事实真的如此吗
②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
③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说的是青蒿素的用途与功效。
第一空是一个问句,结合“不少人甚至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可知,此处是对这一看法的发问,应填“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二空,前文“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也有独特效果”说的是青蒿素的其中一种功效,结合“除此之外”,此处是说另外的功效,再结合下文“发挥抗肿瘤功效”可知,此处应填“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
第三空是总结性句子,根据“更好地造福人类”可知,此处应填条件或原因,如“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