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23: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古巴比伦的某法律规定“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损毁自由民奴隶之眼,则赔偿其买价之半。”这一条文说明(  )
A. 阶级不平等性 B. 保护儿童权益 C. 体现公平正义 D. 法律不徇私情
2. 与其他文明相比,它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中国 D. 古希腊
3. 据记载,13世纪英国某庄园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由此可以判断庄园特点是(  )
A. 以畜牧业为主 B. 基本自给自足 C. 实行物物交换 D. 商品经济发达
4. 文献记载,大化改新后,部民变成了封建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段材料可以用于解释大化改新的(  )
A. 时间 B. 背景 C. 影响 D. 启示
5. 如图为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塑造了哈姆雷特王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以及他坚信光明、理性和力量的精神。这说明该作品反映的主旨是(  )
A. 英雄主义
B. 理想主义
C. 童话思想
D. 人文主义
6. “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原产于亚洲、美洲的香料主宰了欧洲民众的饮食口味”。导致这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基督教的传播 B. 阿拉伯帝国扩张 C. 人文主义的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7. 议会向新统治者提出的“权利宣言”规定:“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该历史场景应该发生在(  )
A. 意大利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8. 近代译著:“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该译著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神曲》
9. 某微信公众号将推出一期主题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最可能入选的思想是(  )
A. 宣传自由平等 B. 提倡君权神授 C. 主张神权至上 D. 复兴罗马文化
10. 《拿破仑法典》:“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除法律规定的之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些条款保证了农民从封建阶级那夺取土地的合法所有权。这表明《拿破仑法典》(  )
A. 肯定了英国宗主国地位 B.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 重构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D. 促进了美国摆脱殖民统治
11. 如表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工业统计表,由此可见,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巩固了封建农奴制度 B.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完成了国家统一
12. 19世纪50年代,美国废奴主义运动兴起,然而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法律上才得到认可。该文件是(  )
A. 1787年宪法 B. 《民法典》
C. 《宅地法》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 此次革命维护了联邦的统一,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材料中的“革命”应该是(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南北战争
14. 明治政府先后推动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模范工厂”,从而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这些措施属于明治维新内容中的(  )
A. 殖产兴业 B. 文明开化 C. 征兵强国 D. 废藩置县
15. 滨海县某中学开展历史学习探究活动,选取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资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很可能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展
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 D. 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16. 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直流电技术、交流电技术的推广使用,人类进入了(  )
A. 铁器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元宇宙时代
17. “扑向太阳”的他用明亮、艳丽的色彩描绘《向日葵》的花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是(  )
A. 拉斐尔 B. 达 芬奇 C. 贝多芬 D. 梵高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同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从而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新秩序,其中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和平法令》 C. 《九国公约》 D. 《华沙条约》
19.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后的胜利,并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三国召开了(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开罗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20.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其中“界限分明”指的是(  )
A. 凡尔赛体系确定 B. 华盛顿体系建立 C. 两极格局形成 D. 不结盟运动开展
21. 二战后,有政治家说:“倘使法德两国之间不能实现和解,欧洲的联合就有困难,并且将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材料认为欧洲要实现一体化的先决条件是(  )
A. 建立欧共体 B. 北约成立 C. 法德和解 D. 组建欧盟
22. 国务委员王毅评价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时说:维护和平安全,捍卫公平正义;超越种族制度文化差异、促进和谐共处;解决南北失衡、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由此可以推断该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北约 D. 世界银行
23. 世贸组织自成立以来,只达成《贸易便利化协定》和《信息技术扩容协定》,几乎没有对新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和有效回应,凸显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急需(  )
A. 解散世贸组织 B. 实行贸易壁垒 C. 改革世贸组织 D. 采取多边制裁
24. 近些年,世界发展呈现: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印度成为第五大经济体、越南经济增长强劲等新兴国家崛起的趋势。该趋势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是(  )
A. 欧洲一体化加快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新秩序已经建立 D. 逆全球化的形成
25. 九年级学习的世界史,反映了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这样的认识体现的核心素养是(  )
A. 唯物史观 B. 史料实证 C. 历史解释 D. 家国情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26.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克服各种重大危机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生态危机和旧的、日渐衰竭的能源供给体系已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煤炭的应用解决了热能问题后,解决机械能即“动力”问题随之产生……到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邱建群《生态危机与能源转换》
材料二 美国部分经济指标统计
时间 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 农庄产值 出口 失业率
1929-1933年 下降31.5% 下降39% 下降33% 下降70% 提高22%
材料三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 军备竞赛、 、 和经济萧条等问题,被现代人引证为主要的和长期的问题。许多人相信,人类社会的未来进程,甚至人类社会的生存,也许就取决于世界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德内拉 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解决“动力”问题最关键一步。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出现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样状况,美国哪位总统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并概括它成立的意义。
(4) 在材料四横线处补充两个生态问题。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各国应该如何应对人类发展中出现的挑战。
27. 了解苏联发展史,对于我国的社会建设有着重大借鉴意义。阅读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它的胜利,从时代的维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胡海波 刘子怡《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材料二 从苏俄国情出发……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该政策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到1937年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大机器生产,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以对抗和争夺,……这种对抗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东欧中亚研究》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发生的城市,并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2) 材料二中“从苏俄国情出发”指的是实行了哪一政策?并归纳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起来”的主要原因。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对抗和争夺”是什么?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兴亡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损毁自由民奴隶之眼,则赔偿其买价之半”说明阶级不平等性。《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不同等级的人犯同样的罪受到不同的惩罚。故A符合题意;BCD不能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阶级不平等性。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答案】D
【解析】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希腊城邦中最为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达到鼎盛。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知道古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古希腊文明的表现及特点。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13世纪英国某庄园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可知,庄园生产的粮食主要用于内部消费,手工业品大多自制,这说明庄园的特点是基本自给自足。A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知道庄园的特点是基本自给自足。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西欧庄园出现的时间及特点。
4.【答案】C
【解析】“大化改新后,部民变成了封建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题干材料与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启示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影响。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答案】D
【解析】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知道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的时间、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意义。
6.【答案】D
【解析】题干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D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流,各地物种的交流与基督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扩张、人文主义的兴起无关,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知道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流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A.1861年撒丁王国完成意大利统一,成立新的意大利王国,排除A。
B.据材料“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及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故B正确。
C.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人权宣言》,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排除C。
D.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制定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8.【答案】B
【解析】A.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
B.据材料“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及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的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故B正确。
C.《人权宣言》制定于法国大革命期间,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排除C。
D.《神曲》是文艺复兴的代表者但丁的作品,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独立宣言》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独立宣言》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9.【答案】A
【解析】“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故A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排除;复兴罗马文化的是文艺复兴,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知道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启蒙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意义。
10.【答案】B
【解析】据“除法律规定的之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知,这些条款确立了绝对的个人私有制,保证了农民从封建阶级那里夺取土地后的合法所有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受侵害,明确了“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这一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前提的核心地位,从而维护和巩固了大革命所取得的成果。B项正确;《拿破仑法典》与英国宗主国地位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属于资产阶级专政,“重构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说法错误,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是在1783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据图片看出,从1860年到1879年,企业数、工人数、产值都出现了大幅增加,这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ABD都不能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知道俄国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12.【答案】D
【解析】据“19世纪60年代在法律上才得到认可”可知,该文件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际统一,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D符合题意;1787年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民法典》是法国颁布的,《宅地法》是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解放与废除黑奴制在林肯看来只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在战争期间他的最高宗旨就是维护国家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A.英国光荣革命与废除奴隶制度无关,排除A。
B.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措除B。
C.法国大革命与废除奴隶制度无关,排除C。
D.据材料“此次革命维护了联邦的统一,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及所学可知,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领导北方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中“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盯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可知,这主要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发展近代工业有关,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的内容,A项正确;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在社会习俗方面实行的措施,征兵强国属于明治维新在军事方面实行的措施,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实行的措施,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19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国的1861年改革、美国的南北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革命或改革是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展,选项B符合题意;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题干内容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与扩张无关,排除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巩固与扩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解析】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成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17.【答案】D
【解析】近代荷兰画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也因此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D项正确;拉斐尔是“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排除A项;达 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排除B项;贝多芬是近代德国音乐家,《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梵高的绘画成就的相关史实。梵高的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和《向日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梵高的绘画成就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其中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A符合题意;《和平法令》是苏维埃俄国政府于1917年11月8日(俄历10月26日)由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通过并同时颁布的法令;《九国公约》是1922年2月6日美、英、比、法、意、日、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华沙条约》是苏联和东欧七国于1955年5月11日至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第二次保障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上正式缔结的条约,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与影响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凡尔赛和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选项D符合题意;AB两项召开于一战结束后,排除;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考查的重点,掌握这些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其主要内容。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开始后,逐步形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两极世界形成,由此可知,所述的界限分明指的应该是两极格局对峙,C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于一战后,排除AB;不结盟运动的开展表明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政治舞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的基本史实有所掌握,在学习中对发展演变的趋势及其表现有清晰的认识。
2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倘使法德两国之间不能实现和解,欧洲的联合就有困难,并且将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可知,材料认为欧洲要实现一体化的先决条件是法德和解。法德和解以后,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是欧洲要实现一体化的先决条件,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知道题干材料认为欧洲要实现一体化的先决条件是法德和解。
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目的、过程和影响。
22.【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维护和平安全,捍卫公平正义”可知,这与联合国有关。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项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排除A;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冷战的产物,不是为了维护和平安全,排除C;世界银行是一个经济组织,也与“维护和平安全”不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材料类选择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选项比对做出正确选择,掌握二战后成立的重要国际组织。
23.【答案】C
【解析】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据“世贸组织自成立以来,……几乎没有对新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和有效回应,凸显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可知,这说明当前急需改革世贸组织,减小贸易壁垒,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解散世贸组织不符合时代需要,排除A项;实行贸易壁垒和采取多边制裁均与世贸组织的职能不符,排除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世贸组织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贸组织的职能及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符合题意;中国、印度、越南都是亚洲国家,排除A;新秩序已经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印度、越南的经济发展,与逆全球化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掌握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5.【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体现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A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无关,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考查的重点,平时学习中应有意识的培养相关素养。
26.【答案】【小题1】人口爆炸
【小题2】环境恶化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由材料一“生态危机和旧的、日渐衰竭的能源供给体系已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煤炭的应用解决了热能问题后,解决机械能即‘动力’问题随之产生”可知,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是生态危机、能源供给体系的衰竭。据所学知,英国解决“动力”问题最关键一步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2)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出现下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大危机,为解决这样状况,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进行了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
(3)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基础。
(4)据所学知,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有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等。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
(1)生态危机、能源供给体系的衰竭;改良蒸汽机。
(2)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基础。
(4)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等。(任意两点,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5)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合作共赢等。(任意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以表格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及成立的意义、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其中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平时多记忆。
27.【答案】【小题1】彼得格勒。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小题2】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小题3】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化政策;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斯大林模式。(答到任意两点均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小题4】冷战;导致苏联解体。
【小题5】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重视改善民生;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到任意两点均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苏联的兴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的发展史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