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七嘴八舌话“二战”(1)时间:1939—1945(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3) 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4) 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
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二战”过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攻克柏林联合国的创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法中
标志着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战争胜利成果战后美国的发展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原因:
(1)二战中,大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
(2)本土远离战场,没有遭到战争破坏
(3)在国际市场上,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大量输出资本。“两极”的形成战后苏联的发展50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
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是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两极”的形成战后苏联的发展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表明在洲际导弹方面已超过了美国。“两极”的形成课前导入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温斯顿·丘吉尔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二、美苏争霸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本探宝1、什么叫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哪些表现?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的提出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
(2)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美国不敢冒然发动战争。美苏争霸—冷战 出口贸易 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战后美国退役的军舰一、冷战政策2.冷战开始的标志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33任总统,1947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解读材料──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公开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杜鲁门主义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的提出2.冷战开始的标志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一、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马歇尔计划史料阅读: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结合上面材料, “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_____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1947年欧洲复兴计划控制西欧 目的是,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 ,防止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 , 。 打开西欧门户迅速恢复经济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
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控制西欧,牵制苏联马歇尔计划受援国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成立《北大西洋公约》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抗北约的军事威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签订《华沙条约》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华约的成立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美国的“冷战”政策实质是 重点:控制欧洲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争霸政策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 VS 苏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
B.其手段是采取直接的武装侵略
C.其对象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其途径包括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参考答案] D [2007年韶关中考] 第11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B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德国分裂冷战的焦点朝鲜战争(1950.6.25~1953.7.27)“冷战”中的“热战”越南战争(1961~1975年)赫鲁晓夫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由此开始。 二、美苏争霸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二、美苏争霸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突出事件赫鲁晓夫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战略优势在美国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第一阶段: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
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巴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二、美苏争霸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突出事件苏联美国欧洲 两军对峙苏攻势美守势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第二阶段: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的战略核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摘自“维基百科”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其一是从越南撤军,其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实现了亲自访华的既定目标。二、美苏争霸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突出事件80年代美国苏联第三阶段:美苏有限缓和1987年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 1989年10月,美、苏代表签署“最后一批中程导弹销毁完毕”文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声明上签字P87: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
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
关系。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5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美苏苏美苏美美攻苏守苏攻美守双方实现
有限缓和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和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冷战”与两极对抗的影响1、对世界的影响:
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和地区冲突不断;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对自身的影响:
美国由原来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最大的债务国,实力下降;苏联因经济没有搞好而最终解体。
3、给我们有何启示?
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对抗的影响美苏争霸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第三阶段:(八十年代)华约组织的建立(政)冷战开始——(军)美苏两大
阵营对峙本课内容小结:(经)经援西欧——课外活动与探究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争霸过程中均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苏联解体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加有恃无恐,频繁插手地区和民族冲突,造成世界部分地区一直动荡不安。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表现有哪些?课外活动与探究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表现有哪些?危害:
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表现: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911恐怖袭击等A “一战” B “二战”
C “冷战” D 科索沃战争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中考练兵C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中考练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