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急遽(suì) 徘徊(huí) 荒凉(huāng) 缥缈(liǎo)
B.头涔涔(cén) 绊倒(bàn) 不禁(jīn) 咔嚓(chā)
C.蒸融(zhēng) 依偎(wēi) 消逝(shì) 揉动(lóu)
D.埋怨(mái) 泪潸潸(sān) 耽搁(gé) 蚁穴(xué)
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A.悄悄地挪移 悄悄地提醒 悄悄地溜走
B.轻轻地抚摸 轻轻地拍打 轻轻地咳嗽
C.匆匆地赶路 匆匆地走过 匆匆地埋怨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野菌 伶俐 慌恐不安 B.消逝 揉搓 进步惊人
C.针尖 拌倒 健康快乐 D.怀凝 荒凉 依依多情
4.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凝然 凝固 B.急遽 惶遽 C.叹息 窒息 D.赤裸裸 赤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西湖,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B.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学过的抒情方法。
C.从这些细节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D.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学习态度。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太阳)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D.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nuó dòng míng mèi bàn dǎo dān wu
( ) ( ) ( ) ( )
róu niē cuō shǒu shōu cáng huáng kǒng
( ) ( ) ( ) ( )
8.指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写出近义词:
盼望——( ) 明媚——( ) 漂亮——( ) 奇怪——( )
写出反义词:
空虚——( ) 简单——( ) 暗淡——( ) 茫然——( )
9.照样子,写词语。
(1)例:头涔涔(ABB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千门万户(千×万×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11.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惊惶”一词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恰当地表现了母亲_____的心理。
(2)从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一个星期天到来了,母亲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写一两句话,注意要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那个星期天》选段,回答问题。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2.用“——”画出表现光线变化的句子。这里用光线变化表现了“我”逐渐低落的情绪,这是 的写法。
13.“我一声不吭”说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 )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 )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5.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或是 就 由于 B.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即使……即使 就 由于
16.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7.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0.习作(从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写)
(1)那一刻,我好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写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如感动、愤怒、紧张、沮丧等;②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③字数在400字以上。
(2)有一种目光叫
提示: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经常有一束目光,这目光或是柔软深情的凝望,或是恳切期待的远眺,或是深沉严厉的注视……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埋”“搁”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埋[ mái ]1.(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藏。~地雷。2.隐藏:~伏。隐姓~名。
[ mán ]〔埋怨〕抱怨;责备。
搁[ gē ]1.放置:书包~在桌子上。2.加进去:盐~多了。3.暂放一边不处理、不进行:这个问题可以先~一~,以后再议。
[ gé ]禁受;承当:这点儿财产~不住你们几个糟蹋。
A.有误。急遽(suì)——(jù):意思是极快地;匆忙、仓促。
徘徊(huí)——(huái):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缥缈(liǎo)——(miǎo):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一般指格外难得、遥不可及的东西,并非指虚无,不存在于现实的东西。也可形容富有美感。也作飘渺。
B.正确。
C.有误。揉动(lóu)——(róu):用手揉措。
D.有误。埋怨(mái)——(mán):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人或事表示不满。
泪潸潸(sān)——(shān):指哭泣的样子,流了很多泪水。
耽搁(gé)——(gē):意思是停留。耽误;拖延。
故本题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地+动词”。
悄悄地: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
轻轻地:用很少力量或压力地;温和地;温柔地。
匆匆地: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C项,“匆匆地埋怨”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无尽地埋怨。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书写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的是什么,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字形。
A项,慌恐不安应改为:惶恐不安。
C项,拌倒应改为:绊倒。
D项,怀凝应改为:怀疑。
4.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项,凝然:坚定的样子。凝:坚定的。凝固: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凝:凝结。
B项,急遽:匆忙;仓促。遽:急,仓猝。惶遽:惊恐慌张。遽 :惊惧、慌张 。
C项,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叹~。窒~。
D项,赤豆:红色的豆。赤: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 。赤裸裸 :裸露、光着身子。赤:裸露。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病句的能力。
A项“西湖”和“时节”搭配不当,应该改为“西湖的春天,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删去“从……中”,改为“这些细节,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D项搭配不当,“明确”和“态度”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端正态度”。
故B项正确。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需要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判断。
A项将太阳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
B项为三个结构 相同的并列分句,所以是排比。
C项将太阳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
D项将波浪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
故选B。
7. 挪动 明媚 绊倒 耽误 揉捏 搓手 收藏 惶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挪”“媚”“藏”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渴望 明亮 美丽 诧异 充实 复杂 明亮 清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盼望的近义词有:渴望、巴望等。
明媚的近义词有:明亮、明丽等。
漂亮的近义词有:美丽、标致等。
奇怪的近义词有:诧异、稀罕等。
空虚的反义词有:充实、充满等。
简单的反义词有:复杂、棘手等。
暗淡反义词有:明亮、绚烂等。
茫然反义词有:清楚、豁然等。
9. 雾蒙蒙 喜洋洋 泪汪汪 日月如梭 流星赶月 稍纵即逝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
【详解】(1)本题考查照样子写词语。ABB式词语:静悄悄、亮闪闪、亮晶晶、黑沉沉、金灿灿、香喷喷、黑压压、水汪汪、胖乎乎、笑哈哈、气冲冲、沉甸甸、黑乎乎、孤零零、急匆匆、绿油油、白茫茫、绿茵茵、暖烘烘、绿葱葱、兴冲冲等。
(2)本题考查照样子写词语,形容时间过得快的四字词语: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弹指之间、流光易逝、日月如梭、风驰电掣、转瞬即逝、雷厉风行、石火光阴、似水流年、窗间过马、乌飞兔走、跳丸日月、稍纵即逝。
(3)本题考查照样子写词语,千×万×式词语: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千变万化、千真万确、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恩万谢、千秋万代、千差万别、千辛万苦、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山万壑等。
10. 排比 比喻 拟人
【详解】考查对修辞的辨析能力。
(1)从“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来看属于排比修辞。
(2)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来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成了针尖上的一滴水。
(3)从“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来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拟人化。
11. 神态 无法兑现承诺而愧疚,自责 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又一个星期天到来了,母亲为我换上崭新的衣服,带我出去,我兴奋极了,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一蹦一跳地跟在母亲的身后。
【详解】(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惊惶”是惊慌的意思,表情上会表现出慌张和不知所措,属于神态描写。深入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用“为什么”进行提问。
为什么母亲会如此惊惶,联系上文可以知道,母亲发现自己的儿子蹲在那儿默默地流泪。
为什么儿子会默默地流泪?因为母亲想起自己答应了孩子带他出去玩,可如今去不成了,想到儿子为此期待了一天,等待了一天,顿时心中满是自责。
同时,也因为母亲疼惜自己的儿子,所以看到儿子那么失落伤心,心中更是难受。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题目让我们分析“动作描写”,那么,就回到文中认真把动作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亲吻着我。
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到母亲是很关心孩子的,她也疼惜着孩子,才会连忙安慰他。
(3)本题考查联想能力。题目自由度比较大,但要注意内容上的一些要求“母亲会怎么做”“反映出人物的心情”,学生能结合这些要求,合理发挥想象,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得分。
1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之中 13. 知道出去玩的希望最终要落空了 惆怅失望 14.妈妈并没有准备带“我”出去,因为她太忙了,说的话只不过是在哄“我”罢了。
【解析】1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句话写出了光线渐渐变暗,用用光线变化表现了“我”逐渐低落的情绪,这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之中的写法。“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可知,随着光线“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我”的心越来越惆怅,“一声不吭”,是因为“我”已沉浸在失望之中了。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通过学习过的《那个星期天》课文内容可知,课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此句是说“我”明白了母亲根本没有想带我出去,只是在应付“我”我而已。表现出“我”失望、沮丧的心情。
15.B 16. 神奇 无情 慷慨 公正 17.光阴的神奇和无情。 1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让岁月空度过,分分秒秒要抓紧。 19.我每天上午会学习,下午玩耍,晚上吃完饭后会看电视,我认为以后在睡前可以增加一点学习时间,用来巩固一下一天中所学的内容。
【解析】15.本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结合句子“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句子间具有条件关“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与“一介布衣、两袖清风”要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还是……”。
你珍惜他,他“便”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所以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
选B。
1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除此以外,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字数限制,或者其他条件限制。由“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他慷慨”“他公正”可知光阴的特点是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17.本题主要考查对段落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除此以外,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字数限制,或者其他条件限制。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光阴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后面例举了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神奇与无情表现在哪里,所以概括大意为光阴的神奇和无情。
18.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结合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感悟即可。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感悟可围绕“珍惜时间”作答。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再简述与文章所提内容相关的生活中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分析。结合本文以及自己生活中的时间安排,想一想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现在我每天的时间都是上午学语文,下午学数学。这样安排时间,我感觉不妥:一是长时间学习一个科目,容易让人反感;二是没有了学习英语的学习时间。所以,要变原来的一晌学一科,为一晌分段学三科,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0.例文1:
那一刻,我好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任何事,它们给予我的感动,却永远都不过期。
外婆的眼睛有些黯淡,视觉差了很多。外婆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说:“老了,不服老不行啊!终究还是要入土的。”外婆的精力大不如以前了,做一会儿就得休息。
我凝视着外婆脸上的道道皱纹,思绪回到了以前。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坐在外婆身边做作业。正值酷暑,碰巧又遇到几道难题我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抓耳挠腮。或许是我的动作太大,惊动了外婆,她转过头来,但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继续做鞋垫。
窗外的蝉鸣得更欢了,我再也忍耐不住,搁下笔,看着外婆做事。外婆正在穿针,只见她穿了几次,不是偏了,就是线分叉了,可她始终心平气和,最后顺利穿进去了。我不解,问外婆:“外婆,你老了,穿不进去就歇息再做,或者让我和妈妈帮忙,何必这样呢?”外婆停下手中的活,笑着对我说:“我不抓紧时间,你们就不能及时穿上舒适的鞋了!”我愣住了,原本以为外婆这样做,不过是出于不甘心,谁知是出于对下辈的爱。
我的身体突然有一股暖流涌起,直冲我的眼睛,让它有些湿润。而感动之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做事就应该像外婆做一个认真的人,做事情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是吗?
例文2:
有一种目光叫凝望
一程山水一年华,一段锦秀一流年。又记起时光里那温暖的凝望。
金黄的梧桐叶片散落一地,在地面上留下段段碎影。我的记忆,跌入这岁月温柔的漩涡。
一把藤椅,摇啊摇。月光温柔降临,太爷坐在椅上,如水的清辉洒在你干瘦的身上,无情的岁月染白了你的须发,那酱色的脸上沟壑纵横,你闭目养神,眉头渐渐舒展,静静地享受着这没有喧扰的时光。幼时的我蹦蹦跳跳来到你跟前,打断了你的遐思,你慢慢睁开眼睛,浑浊的双眼满是温暖,给我讲我年轻时候的事。
夏日的午后,白云白的几乎透明,一朵一朵缠绕着,仿佛流动的水。太爷用他厚实的大手握住我稚嫩的小手,穿过翠绿的林荫小道,路旁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旺,阳光碎碎地洒在太爷弯曲的背上,那时的我很爱照相,您不断地调整角度,直到满意为止。这时候,你总是朝我微微一笑,眼睛乐成了月牙儿:“小宝贝,照相喽!”
如果时光可以倒转,冬秋夏春。指针可以倒走,四三二一。我又回到那个如水月色的夜晚,听你给我讲那些旧时光。我又站回照相机的快门前,你还在我身旁。这一次,换我凝望着您。酷夏的中午您为我们做饭,汗水浸湿了衣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如今,您我分居两地,我只能透过泛黄的旧照片,凝望着您,就像你一样眼神中漾满爱。泪水不知何时,润湿了我的衣裳。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时光悄悄走,徒留我深深的凝望。时光里不变的爱的凝望。如蜜枣般清甜。
物是人非,依旧是不变的凝望,穿过岁月的窗棂,寻着您那温暖的凝望!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
(1)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首先回顾过往中各种各样的事,每一个瞬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选出某一次,让“我”感动的事来写,补全作文题目。然后,简述一下事情的发生背景。要注重细节描写,可假如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手法,烘托人物特征。最后,引出让我感动的原因,及我对此事怀念及感悟。
开头:开门见山式或抒情式开头,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注意细节描写,衬托出人物特点及事情的过程。
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形式结尾或用感悟结尾。
(2)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脑海中找出凝望或注视的主语(人物)是谁?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凝望或注视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因为有了这种凝望或注视心里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最后写你从凝望或注视中懂得了,获得了写什么即可。语言要通顺,逻辑思维要合理。
开头:可以开篇点题,也可以抒情形式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细节描写,可运用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手法,烘托事情的发展变化,推动情节。
结尾:照应全旨,总结式或感悟式结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